六月的瀟湘,雨水綿綿。
省政務服務中心的辦公樓三層,一間新裝修未久的封閉會議室,燈光明亮,投影儀上打出四個大字:
“乾部畫像係統”
會議桌前坐著的,不是常規的組織部官員,也不是省紀委的調查組,而是一群頭戴眼鏡、身穿休閒襯衫的年輕人。
“各位,請看這張畫像模型。”說話的是政務數據局副局長馮柏陽,他指著屏幕道,“這位縣委組織部長,五年內曆任三個地級市,調任前有重大信訪輿情、項目超支,但卻連續三次在述職評分中拿到a級,您覺得正常嗎?”
“模型裡抓取了近八十項數據變量,包括財政執行率、乾部留任率、政務公開完整度、匿名乾部互評、群眾信訪態度趨勢圖、項目推進進度差異等等。”
“結論是——這人報告上漂亮,數據底層卻是高空漂浮。”
話音落地,組織部長許宏誌抬起頭:“你的意思是,讓係統來給乾部打分?”
馮柏陽笑著搖頭:“不是係統打分,是讓數據說話。”
—
這是瀟湘乾部體係裡第一次試圖引入“平台治理+組織畫像”機製。
六月二十日,省委正式下發通知:
《關於在星城市、瀟南新區、衡北片區試點“組織透明化”製度的決定》
主要包括三項核心機製:
1.政務行為可視化模型:乾部所有政務行為如開會、批示、調研、文件處理等)將自動記錄進入“履職檔案”;
2.項目績效閉環評分係統:所有財政投入型項目必須由平台自動生成“事中評估、事後複盤”閉環評價;
3.乾部升遷建議係統:通過人工+ai結合方式,為組織部門提供升遷推薦名單,供參考而非替代人事權。
—
李一凡對此的定義很清晰:
“不是‘機器管人’,而是‘製度照人’。”
六月二十四日,他親自前往星城市政務中心,主持了“組織透明化·星城樣板”發布會。
“很多人說,這會破壞組織信任。”李一凡在發言中一語中的,“但我要告訴各位——信任不是說出來的,是乾出來的。”
“過去我們選拔乾部靠文憑、靠資曆、靠檔案、靠關係,但這些東西不能代表真實的執行力。”
“現在開始,瀟湘將靠‘數據+實績+群眾感知’來決定乾部升遷。”
現場掌聲雷動。
而李一凡的秘書陳曉峰卻注意到,前排某些縣市書記臉色微變——不是震驚,而是警惕。
—
回到省政府後,李一凡召開小型閉門座談會,邀請了星城市、瀟南新區等首批試點市的主要負責同誌。
“今天的會議,不談官場,不談選票,隻談你們怎麼看‘透明組織’。”
星城市委書記陳啟明率先發言:“我們在星城市推行‘財政可視化’已有三年基礎,政務行為可視化不難,關鍵是文化轉變。過去乾部寫材料寫得好就是能人,現在可能要乾活的人才能出頭,這需要頂層堅定執行力。”
瀟南新區市長王建華則說:“製度要落地,技術不能錯位。建議政務平台和組織部聯合設‘乾部行為研究室’,不能隻靠算法。”
李一凡點頭:“很好,說到重點了。”
他環顧全場,目光炯炯:
“這不是一次換工具,而是換邏輯。”
“我們的官僚體係一直重‘穩’輕‘動’,重‘牌子’輕‘實事’。現在開始,我要讓所有乾部知道,實績才是唯一護身符。”
—
就在試點啟動兩天後,一份名單送到了李一凡案頭。
這是全省1000多名縣級以上乾部“初步畫像”形成後的第一批“正向激勵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