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瀟湘,烈日炙烤,濕熱難耐。
省政府會議中心的多功能廳內卻是冷氣充足,光影肅然。
“瀟湘省組織製度改革務虛會”,這是一場並不尋常的會議。
按照常規,這類製度研討,最多也就是組織部牽頭,黨委辦配合,做做報告,談談經驗,最後草草總結。
可這一次不一樣。
發出會議邀請的,是瀟湘省委主要領導趙建國和省長李一凡。
與會的,不隻是省委組織部、紀委監委、人社廳、宣傳部等核心係統乾部,還包括來自人大、清華、複旦等高校的製度設計學者,甚至還有三家智庫機構人員出席。
在一旁引發側目最多的,是凡星智庫的專席。
——那是一個由年輕麵孔組成的隊伍,女領隊正是李曉薇。
此刻她一身淺藍色西裝裙,落座在智庫區c位,手中翻著印有“製度實驗體係初稿”的文件冊。
這是瀟湘省第一次正式邀請一家本地民營背景的智庫,參與製度建構頂層設計。
也是她第一次,以“非官方身份”,站在權力製度構建的核心圈。
—
會場前排,趙建國麵無表情地掃過全場:“今天不是來聽誰歌功頌德的。”
“瀟湘要往前走,製度必須先邁出。”
“乾部製度改革,組織部不是唯一的製定者,紀委不是唯一的把關者,群眾和社會,也應該成為監督者。”
“今天的話題隻有一個——未來,誰來決定官員的升遷?”
一瞬間,現場氣氛微變。
不少坐在組織係統的乾部心中一凜。
這句話的分量,意味著舊有的封閉係統,正在逐步被新邏輯瓦解。
—
李一凡站起身,走到發言台前。
他沒有稿子。
“瀟湘想要變強,不是靠資源,靠的是人。”
“乾部,就是製度的骨架。”
“可我們今天的骨架,出了很多問題——能乾的升不上去,拍馬屁的走得快;乾實事的被埋沒,編材料的拿高分。”
“我們要反過來——讓製度保護真乾的人,讓透明嚇退裝樣的人。”
“所以這一次,我們要嘗試做一件全國都沒做過的事:建立一個跨部門、跨組織、跨行業的‘共同評價體係’。”
“讓數據說話,讓群體說話,讓係統說話。”
—
發言結束,幾乎無人鼓掌,但所有人都明白——這是變革的前奏。
而真正的碰撞,從分組討論開始。
會議現場被分為四個圓桌工作組:
1.組織組:由省委組織部、各市組織部長組成,代表傳統權力係統。
2.學術組:高校學者、研究員代表。
3.智庫組:以凡星智庫為主,輔助外部智庫與第三方機構。
4.執行組:由紀委、政務數據局、發改委等構成。
—
凡星智庫所在的小組,第一個提出了核心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