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清晨,瀟湘省召陽縣,西河鎮會議中心。
空氣潮濕,晨霧未散,遠處的田野上還能看到三三兩兩的農戶挑擔出行。
但鎮中心會議室,早已座無虛席。
從召陽縣委書記王正剛,到縣長劉新成、常務副縣長吳德安,再到十多個基層鄉鎮書記、人大代表、企業家代表、村民代表、政務係統窗口代表,全員到齊。
更重要的是——
瀟湘省長李一凡,親自到場。
—
“歡迎李省長回家!”
王正剛在門口,眼神複雜。
十年前,他還是李一凡的常務副縣長。
十年後,李一凡已貴為瀟湘省政府一把手。
他這位昔日老領導,如今親赴召陽主持政務改革現場會,說一句“衣錦還鄉”都不過分。
但王正剛更明白:這不是榮耀,而是一次全麵考核。
—
李一凡沒有寒暄太多。
他一進場,便徑直走向布置在會議室中央的透明展板。
展板上展示的,是“瀟湘製度改革·召陽試點”三個月的具體數據:
?群眾政務滿意度上升22;
?乾部“積分透明化”運行有效;
?招投標項目周期縮短42;
?基層財政資金下沉率提升30;
?醫療公開投訴平台啟用,反饋率達89。
—
李一凡微微頷首,轉頭看向王正剛:
“這不是我要的成績單。”
王正剛心中一緊,剛欲解釋。
李一凡擺擺手:
“不是說數據不對。”
“而是,我今天來,不是要聽你們講政績的。”
“我要聽的是——問題。”
“你們做了什麼不該做的、沒做好什麼、民怨集中在哪?”
—
全場鴉雀無聲。
三秒鐘後,一位戴眼鏡的村乾部站起來:“我說兩句。”
“我叫黃誌強,是西河鎮下港村支書。”
“這個新政務平台啊,說實話,我們村很多老年人不會用,甚至不知道去哪裡找窗口。”
“我們反映這個問題幾次了,鎮裡的政務專員說‘慢慢改’,可現在已經三個月了。”
“有些農戶不理解,罵我們是‘上麵掛著新旗子,底下照樣辦老事’。”
—
李一凡點頭:“這就是我要聽的。”
他轉向數據局夏辰,問:
“你們的係統有沒有專門的老年人適配模塊?”
夏辰紅著臉搖頭:“我們隻做了手機端和pc端,確實忽略了老年群體。”
李一凡道:“那今天開始設計。”
“凡是65歲以上人群,必須設置‘人工服務線’,窗口辦事必須明示熱線和陪辦服務。”
“下港村是樣本,三日內我要看到改動成效。”
—
另一位民企代表舉手:“我也有事說。”
“我姓曾,做鄉鎮汙水處理業務。我們參與了這次政務公開招標,但說實話,雖然平台流程公開了,可實際審批流程還是繞著幾個‘老熟人’。”
“我可以列舉幾個審批節點,還是老套路,領導一句話、某局長一個電話,就能定下來。”
“這改革,有點‘換湯不換藥’的意思。”
—
李一凡冷靜地看著他,轉向紀委副書記張國威:“你怎麼看?”
張國威立即翻開筆記本:“我們前期巡查中確實發現個彆縣局在評標階段,有‘乾預線索’。”
“本月內我會派駐專項監察組,召陽的公開招標流程將由紀委聯合人大雙重監督,所有節點必須有第三方見證人。”
—
李一凡加重語氣:
“我要所有人記住一點。”
“製度改革,不是用來裝點門麵的。”
“而是要改掉你們的利益慣性,改掉體製裡的老問題,哪怕你不舒服、不習慣、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