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議繼續。
當現場推進至“乾部積分公開製度”時,一位鄉鎮書記含淚發言:
“省長,我必須說實話。”
“這個積分製剛推的時候,我們很多基層乾部抵觸。因為有時候一個係統性數據誤差,就可能被群眾誤會,甚至被排到‘後進乾部’名單上。”
“我們辛辛苦苦乾活,被一個‘負麵積分’全盤否定,有點冤。”
—
李一凡安靜聽完,反問:
“你們有沒有去解釋?有沒有公開回應?有沒有跟群眾建立定期反饋機製?”
書記猶豫:“沒有。”
李一凡語氣一沉:
“那你憑什麼要群眾理解你?”
“這是製度化治理,不是乾部被動挨評判。”
“你的任務,是通過製度,建立新的乾群信任。”
—
他站起身,走到會議桌中央:
“大家都知道,我從召陽縣走出來。”
“當年我做縣委書記時,就知道這個地方的問題不是資源少,不是資金緊,而是治理方式不行。”
“現在,我們給了你們工具,你們如果還是按老路子走,那就不是問題,是態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
頓了頓,他目光掃過全場:
“召陽,是瀟湘製度改革的第一塊試金石。”
“如果你們都做不好,其他縣憑什麼跟著做?”
“如果你們能跑出來,全省就有了榜樣,全國就有了範式。”
—
“王正剛。”
“劉新成。”
“我留給你們三個月。”
“三個月後,我會再次來召陽。我要看到結果,也要聽到群眾聲音。”
“如果做不到,換人。”
—
會議室陷入壓抑的沉默。
王正剛眼神複雜,卻重重點頭:
“明白,李省長。”
“我們一定不辱使命。”
—
會後,李一凡並未直接離開,而是前往當年他主政時推動的“陽河產業園”。
如今的產業園已初具規模,多個先進製造企業入駐,電子、食品、光伏、新材料等產業鏈條逐步完善。
園區管委會主任迎上來:
“李省,您當年種下的樹,如今已成林。”
李一凡望著遠處的廠房與忙碌的員工,感慨萬千:
“種樹容易,管林難。”
“製度改革,就是管林。”
“我不怕製度剛推出時不完美。”
“我怕的是,我們看見問題卻不改,聽到批評卻裝聾。”
—
這場現場推進會,在全國範圍內並未公開報道。
但在瀟湘省內網,各市縣主官紛紛轉載會議紀要、摘錄李一凡講話,並加注紅字批注:
“製度不落實,換人。”
“誰頂著乾,誰就能往上走。”
“群眾不信任你,不是群眾的問題,是製度的錯。”
—
當晚,瀟湘省委書記趙建國也給李一凡打來電話:
“你這趟回召陽,敲響的是警鐘。”
“但鐘聲得傳出去,不然隻是孤音。”
李一凡笑道:
“鐘聲我敲了。”
“接下來,就看各人聽不聽得見了。”
喜歡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