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城市南部,瀟湘省政府辦公大樓。
清晨六點,李一凡便出現在省政府大數據平台指揮中心。
全玻璃幕牆後的天色剛泛出魚肚白,而數據平台的大屏幕上,已跳動起各地傳輸的改革實時數據:招投標自動歸檔比率、群眾訴求解決平均時效、乾部積分分布動態曲線、基層財政數據回傳進度、智能審批異常報警指標……
所有這些數據,正是李一凡三年前在星城市試點時設下的底層架構,如今全麵升級為瀟湘省一級治理平台的“神經中樞”。
—
“係統數據異常率7.3,比上月增加了1.8個百分點。”
夏辰聲音有些急促。
“主要問題在於部分地市上報滯後、數據接口未打通、業務標準不統一。”
李一凡眼神依舊冷靜。
“查清楚是哪些地市、哪個部門。”
“數據不通,是行政惰性,不是技術問題。”
—
他環視現場:
“我們推動製度改革,不是做展示平台。”
“我現在正式提出一個新的指標體係:製度型競爭力。”
“製度型競爭力,是大夏下一個十年的核心。”
—
會議室驟然安靜。
“經濟發展進入結構性減速階段,靠行政刺激、土地財政、財政轉移的增長方式不可持續。”
“你們可以回去看看深圳為什麼在2019年還能穩步上升,靠的是什麼?”
“是製度能力,是營商製度、創新製度、城市服務製度的全鏈條競爭力。”
—
“瀟湘要追深圳,不是gdp數字,而是體製底盤。”
“什麼是製度型競爭力?”
“第一,製度是否標準化。”
“第二,製度是否可執行。”
“第三,製度是否可迭代。”
“第四,製度是否透明公正。”
“第五,製度是否能產生信任。”
“這五項,我要建成指標體係,列入省考核。”
—
張廷山主動發言:
“李省,我們省發改委可以負責製度型競爭力指標體係構建。”
“從2020年第三季度開始,我們將牽頭設立‘製度評估中心’,逐步推動各地建立改革績效指標池。”
“我們還可以借助中部協作機製,與江淮、鄂川對比,形成跨區域製度競爭態勢。”
—
“好。”
李一凡點頭。
“指標體係要聯動省委組織部、紀檢委、省委政研室、人社廳、數據局、宣傳部等七個口子。”
“政務院改革辦那邊我去打通。”
“從2020年開始,我要建立瀟湘的‘製度體檢年報’。”
—
省政府副秘書長周立德翻閱記錄:
“李省,目前七個廳局中,組織部、政研室和數據局比較積極,但財政廳、商務廳、住建廳存在一定觀望情緒,認為改革與傳統職能脫節。”
李一凡笑了:
“他們以為我隻做試點,是不敢動他們。”
“今天就讓他們都來省政府開會,我來當著他們的麵,把瀟湘新政體圖譜畫出來。”
—
一小時後,瀟湘省政府二號會議廳,省級七大關鍵部門主要負責人落座。
財政廳廳長周德興、商務廳副廳長林誌遠、工信廳副廳長錢雪峰、省委政研室主任陳明遠、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李永中等皆在。
—
李一凡站在沙盤前,畫出一個複雜但清晰的“製度演進模型”:
?第一層:數據一體化底層治理架構統一)
?第二層:審批標準化行政行為歸一)
?第三層:預算公開化財政透明+公眾監督)
?第四層:績效評價製度化政績考核新維度)
?第五層:公眾參與機製化群眾代表製度拓展)
?第六層:風險預警常態化新媒體、輿情、法律共構風險響應係統)
—
“這六層結構,缺一不可。”
“財政廳負責底層資金運行邏輯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