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的瀟湘,已是初夏時節。嶽麓山的青綠愈發濃密,省政府大院的節奏也悄然發生變化。一切看似如常,實則風起雲湧。
李一凡晉升省長已滿月,政務節奏日漸明晰,“財政重塑、平台治理、乾部更新”三大主線逐步鋪陳。而此刻,真正考驗他權力掌控力的,已從政策設計,轉向官風重塑與體係文化再建。
這是一場無形之戰,遠比產業招商、資金流調度更難,也更關鍵。
?
省委常委會議上,李一凡坐在趙建國身側,麵色平靜。今日議題不涉經濟,而是組織部與紀委聯署提交的“部分基層政治生態調研報告”。
許宏誌是李一凡在星城時期提拔的“老戰友”,如今主掌省委組織部,調研的內容既深也準。報告中提到:部分縣市近年乾部晉升渠道偏窄,鄉鎮領導乾部年齡斷層嚴重、基層執行力滑坡、乾部觀望氣氛濃厚,尤其是“躺平”“不作為”問題呈現擴散態勢。
“這份報告,我看了三遍。”李一凡抬眼,聲音不高,卻壓得人心口發緊。“我當年在召陽縣當常務副縣長時,淩晨三點查煤礦安全,當場免了兩個吃空餉的副鄉長。那時我就明白,基層風氣,一旦躺了,就起不來。”
他的視線掠過會議桌:“瀟湘今天要在全國提智治試點、提製度改革,那憑誰來落實?靠坐辦公室寫材料、搞漂亮彙報?不行。必須有人在一線推石頭上山。”
趙建國緩緩點頭:“你有什麼方案?”
“兩個方向。”李一凡答得乾脆,“一是建機製,二是建風氣。機製靠製度約束與績效考核,風氣則要靠典型激勵與組織調動。”
他頓了頓,目光淩厲:
“我要在全省啟動‘基層一線掛職鍛煉計劃’,每年從廳局級單位選派300人下沉鄉鎮,任職時間不少於一年。選得出的乾部,能提;選不出的乾部,乾脆彆提了。”
會議室裡,眾常委表情各異。
有人皺眉:這是動真格的“大調整”,對一批靠邊乾部等同於下放。
也有人若有所思:這是李一凡主政後,第一次大規模重塑“官場肌肉”。
?
會後,許宏誌悄悄敲了敲李一凡辦公室的門。
“李省長,我知道你推這個,是打算重建一批新基層執行骨乾。但現在省委組織係統,名單準備來得及嗎?一些市縣也可能抵觸,擔心‘空降乾部’水土不服。”
李一凡走到窗前,望著遠處的嶽麓山峰:“我在召陽縣的時候,就靠一個原來林場主任出身的老王正剛,撐起全縣的工業園區。他是外行?但他是真肯乾。”
他轉過頭:“我們不是找完美乾部,是要把係統裡還有鬥誌的乾部,放到合適的地方去練出來。這個製度推下去,哪怕隻能出30個‘王正剛’,瀟湘就能走得更遠。”
許宏誌點頭,拿起筆記下方案核心。
李一凡又交代:“還有個提議。我要建立‘中青乾部專項庫’,把過去十年在星城、在召陽、在南豐等地乾過突擊任務、抗過壓的人才,全部建檔,不分背景、不管出身。”
“你要建一個你自己的乾部池?”許宏誌微挑眉。
“不,是要建一個能衝鋒的瀟湘乾部底盤。”
?
與此同時,紀委係統也迅速行動。
王平書記親自坐鎮,重新審核去年以來縣處級乾部廉政考核數據,尤其針對“窗口部門”“卡點單位”“關鍵審批人群”,提出交叉巡察與專案抽查。
“李省長想搞風氣,那我們就打響第一槍。”王平態度鮮明,“打蛇打七寸,我們直查一批重點崗位提拔前後的資金流、關係網,哪怕查出一個樣本,也能震一片。”
而在另一邊,李一凡也沒有忘記一個重要戰場——宣傳陣地。
省委宣傳部與凡星傳媒合作的“新風廉政短視頻工程”正式上線。李曉薇親自把關主視覺方向,首期主題為《一個鎮長的早上》,講述一個普通鎮長如何帶著晨跑鞋巡視汙水渠、怎麼為企業協調環評審批,真實、樸素、卻極具力量。
短視頻發布當日,登上了瀟湘省微博熱搜第六,全網播放量破千萬,評論區滿是“想不到政府也能拍出這種片子”。
省委外事辦主任陳明遠在彙報中指出:“這種形式比通稿更有穿透力,也讓人民看到真實的乾部群像。”
李一凡點點頭:“做改革,不是給高層看文件,是讓老百姓有感知。”
?
六月底的最後一天,李一凡主持召開“全省新一輪作風建設推進大會”。
現場沒有慣例致辭,而是由四名乾部現身說法:一名90後鄉鎮女副書記講述調解拆遷糾紛的經曆、一位紀檢組長講述查處“人情工程”的壓力與突破、一名企業服務專員分享在疫情期間為上市企業保供的故事,還有一名曾在召陽縣扶貧站掛職的大學生乾部講述“逆襲故事”。
全場掌聲雷動,毫無官氣。
李一凡站上台,簡短總結:
“風氣,不靠文件樹起來,靠一線乾部拚出來。今天的瀟湘,不缺產業、也不缺錢,最缺的,是能衝上去、頂下來、拚到底的人。”
他沉聲:“我希望,瀟湘能成為中部政風最正的省。”
人群中,有廳長偷偷擦了擦眼鏡,有年輕乾部在座位上握拳低語。
而他的目標,從未模糊:
要讓這片土地上,重新長出那種令人尊敬的乾部生態。
喜歡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