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南嶺的山霧尚未散去,李一凡一行人已乘車離開市區,前往南嶺西部的清源縣。那裡,是瀟湘南部少有的擁有“輕工基因”的縣域,曾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農機、縫紉設備小型製造聞名一時,後在轉型浪潮中沉寂。如今,清源正嘗試引入智能裝備製造項目,擬重塑“南工北貿”舊有框架。
途中,張廷山坐在副駕座位上,手中翻閱的,是剛剛打磨完成的《南嶺產業共建園前期籌劃草案》,紙上紅線藍線密布,眉批不少。
“張主任,你這草案,倒是挺急。”李一凡笑了笑,望著窗外層巒疊嶂。
張廷山正色道:“李省長,這不是急,是形勢逼出來的。昨天會議結束後,郝書記連夜找了我兩次,說南嶺有幾家民營新能源企業希望試點進入共建園,態度很積極。”
“主動靠上來了?”
“是,郝書記也看明白了,這事不站上省裡主線,地方就是單兵作戰,遲早資源耗乾。”
李一凡點點頭:“張主任,你是老經濟口,南嶺若要成氣候,產業園不能隻做招商文章,必須有製度設計支撐。”
張廷山立刻應聲:“我想設一個‘產業協同理事會’,由各縣產業局長、副市長級彆輪值擔任理事,財政、工信、人社參與,每季度向省產業辦彙報。”
“可以,政務協同要在體製內找到形式感。”李一凡頓了頓,又道,“但有一點,基金不能完全撒胡椒麵,要引入評級模型,根據項目產值、技術梯度和就業貢獻打分,優勝劣汰。”
“懂了,數據說話。”
車隊抵達清源時,縣委書記朱本禮已等候多時。
“李省長,歡迎您再次到清源。”他小步迎上前,神色略顯緊張。
李一凡看他一眼,笑著開口:“朱書記,你當年可是我在召陽最早提拔的副縣長之一,現在也正職了。”
“慚愧,還在學習。”朱本禮低頭恭敬。
李一凡擺手,目光掃過一排整齊的新建廠房,道:“帶我去看看你說的那個‘智能農機協作平台’,我聽說是你個人牽頭招商來的?”
“是。我在去年去蘇南考察時發現這家公司,他們過去做伺服係統,去年開始轉向智能農機鏈條,落地我們這,打算建一個控製器總部和柔性產線。”朱本禮一邊走一邊介紹,“項目分三期,總投資18億,現階段土地、融資都已落實。”
進入廠房,清一色的新設備尚未投產,但平台搭建已初具規模。一名技術負責人講解完後,李一凡開口:
“農機這塊,彆隻是盯著瀟湘市場。中部協作機製裡,江淮省和贛東省在農業機械化方麵都有巨頭。建議你主動對接。”
“我們已經在走流程,計劃入駐‘中協工業鏈信息平台’,搭建共享采購係統。”
“很好。”李一凡點頭。
視察完畢,他在會議室召開一個簡短座談會,召集清源縣常委班子與招商部門座談。在會上,他沒有講“狠話”,而是從協作的角度,分析“邊陲縣如何借製度紅利實現跳躍式發展”。
“清源不是核心經濟區,但在產業鏈裡可以做‘配套節點’,在體製機製上可以做‘試點樣本’。”
“南嶺作為省級協同實驗區的第一塊拚圖,清源的機製破局,如果能為其他兄弟縣提供模板,就是價值最大化。”
話音剛落,副省長林浩民也發言補充:“省裡即將推動‘中部五省協作平台’與‘十四五’重大專項對接,清源若能率先推一套‘縣級聯采機製’,未來在政策資源傾斜上將有明顯優勢。”
清源的班子成員們聽得連連點頭,尤其是常務副縣長和分管招商的副縣長,當即表示要成立專班推動聯采平台。
會議結束後,林浩民低聲向李一凡請示:“我們是不是可以把這次南嶺調研升級為‘中協機製專項督導行’,名頭一換,便於推動一些跨區域協調。”
“可以。”李一凡當即拍板,“你來擬文件,發省政府辦公廳名義。”
當晚,李一凡未返省城,而是臨時決定繼續南下,前往與贛東交界的桃源市。
那裡,正是當年“中部五省協調機製”首輪協作試點項目所在地——一個數據孤島整合平台。
回到駐地時,陳曉峰遞上一份最新簡報:“政務院層麵,對中部協作機製已有更新指示,薑承遠主任親口說,這次瀟湘提出‘省際數據直通機製’,被列為下一季度重點探索內容。”
李一凡沉吟片刻,對著手機打出一條信息,發給林建國——現在的政務院副總:
“瀟湘基礎已穩,南嶺成勢,中協可動。請關注近期我們推動的‘跨省財政共享機製’試點,需政務院支持。”
不到十分鐘,林建國回了:
“你往前走,國家來兜底。”
李一凡輕輕笑了。
是的,這一次,不是他一個人在孤軍奮戰了。
這南嶺的一把火,也許就是整個中部複興的第一縷炊煙。
喜歡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