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點,廣城省委四號會議室的屏幕準點亮起。最上方是八個字:正負麵表列試點。下麵一行小字寫得很克製:觀察期轉入試點期,吏部牽頭、嶺州落地、季度通報、群眾旁聽。
空氣不熱,桌上卻擺滿了厚冊——組織部的“第一線表現分”原始憑證、紀檢的“錯誤更正集”,再到住建、財政、金融監管分局彙總的“窗口—工地—金融—輿情—廉政—群眾評分”六張矩陣。
吏部副部長沒有寒暄,把一頁薄薄的函件放在台麵中間。函上有三句硬話:看得見的動作要得分,看得見的問題要扣分,看不見的隱蔽動作一律從嚴。函末落款時間寫在昨天晚間,說明中央這次並未猶豫。
李一凡把筆橫在指間,注意力落在矩陣右下角的“複核與申訴”一格,那裡被畫了三道粗線,表示必須給乾部留一條走正規程序的路。
組織部長第一個彙報。正麵表列十項、負麵表列十項,被壓成兩張乾淨的卡片。正麵十項包括:質量否決觸發並複驗達標、群眾代表旁聽率提升、老人版入口一鍵達覆蓋率、審批日誌四同屏準確率、預交樓七日雙退執行、節點撥付台賬公開、港金聯動問答按時更新、合規修複榜主動報錯並當日糾偏、窗口最小要件減一件成功落地、營商差異專欄及時糾偏。
負麵十項相應對應:假受理、假在線、代簽坐席、臨時周轉、輿情戲劇化發布、以撥代管、外包賬號未下線、老人版入口隱藏兩層以上、代表人訴訟窗口無應答、以輿論倒逼標準。
分值不是“拍腦袋”。組織部拿出算法:基礎分六十分,正麵單項每項加五分,上限二十;負麵單項每項扣八分,不設下限;當月有一次“質量否決”被迫放過,直接黃卡;當月被群眾代表點名三次且證據成立,紅卡。
季度評優看淨得分曲線,不看一次性爆點。李一凡讓技術組把曲線疊加到四個試點市的“第一線表現分”上,嶺海、桂浦、韶川、嶺北四條線在屏幕上穩定向右上方爬升,說明係統能接得住。
紀檢書記接過話頭,簡單地把“容錯三條”重複一遍:錯要改、改留痕、痕可審。再強調“合規修複榜”的增益權重——凡主動報錯並當日糾偏者,負項扣分減半,榜單上牆七日;若壓著不報、被群眾代表戳破,負項加倍,且列入“輿情戲劇化發布”附表,連續兩次一律取消當季評優。
他把一遝“代簽按鍵截圖”壓在角上,提醒各地彆把“係統卡頓”當遮羞布。
住建與財政把“預交樓—節點撥付—保險共保體”的聯動指標挪到考核矩陣的正麵項裡。住建把“缺陷修複台賬72小時達成率”拆成“報修—派單—複核”三條小折線,財政把“電子回執時滯”做成日環圖。
金融監管分局則把“坐席核驗”的違規次數與“深夜審批曲線”直接掛鉤,誰的曲線在零點後習慣性跳起,誰就要在問詢台上解釋。交易所席位補了一刀,違例就停牌,複牌看整改模板,不看陳述口才。
九點五十五,群眾代表走進旁聽席。坐在第一排的是幾位在“預交樓”現場簽過名的業主、幾位被請進“經辦人夜校”的企業主、幾位長年混在大廳窗口幫老人取號的誌願者。
信息與公眾組給他們發了一張“群眾評分卡”,隻問三件事:能不能看見、能不能明白、能不能當天改。評分卡右下角印著“老人版入口”的二維碼與熱線電話,老代表把手機舉起來試了一遍,點頭,把卡放平。
十點十分,四地試點的四位一把手接續上台作短彙報。嶺海的秦晟隻講三個數字:質量否決複驗時長由七十二小時壓到四十八小時,群眾代表旁聽率從四成升至七成,老人版入口點擊自上線日環比兩倍。
桂浦的魏喬把“谘詢—受理”分欄的紅藍對照圖貼在屏幕左下角,講當天糾偏當日上牆的流程;韶川的黃芷掰著手指頭報告“節點撥付—電子回執—稅基聯動”的三步靠攏,強調“以撥代管”黃卡通報的兩名中層已經完成補課;嶺北的韓青把“職住一體”四件套與“抽簽錄像—群眾旁聽”的鏈條拉直,最後落在“老人版入口”的字上。四人都沒講“願景”,隻給“動作”。
十點四十五,吏部副部長短評:嶺州不是臨時擺台,是把製度安了家;這套表列與“第一線表現分”結合,能看人,也能看方法;這一步,可以試。然後他把試點要求壓成四條:季度通報、月度黃卡、周度糾偏、日度上牆;乾部觀察期與表列並聯運行,考核結果納入調訓與提名參考。常之朗把這四條寫在白板,最後加了一個小框:群眾評分與乾部複核同屏顯示。
十一點,組織部把“負麵表列—典型糾偏”第一期上牆。第一條來自桂浦:把“谘詢”當“受理”的窗口被當日黃卡,三天後通過“錯誤更正集”驗收解除;第二條來自韶川:某銀行省內分行坐席代簽,停牌三日,整改後複牌,在“合規修複榜”掛七天;第三條來自嶺海:一處預交樓的入戶門縫超差,施工隊現場拆卸複驗,群眾代表簽字歸檔。每一條後麵都掛著“編號—時間戳—責任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午後兩點,小禮堂轉入“基層複核演練”。組織部把一個“假在線”的模擬場景投到屏幕上,要求四地經辦人在十分鐘內給出複核路徑。
嶺北經辦先打開審批日誌四同屏,核對坐席號、經辦人與登錄時間,再調取視頻截幀;桂浦經辦把“受理—告知—並聯—回執”的工具條當作路線圖,依次核驗;嶺海經辦直接調出“代表人訴訟—老人版入口”的互動記錄,佐證窗口應答;韶川經辦則把“電子回執—節點撥付—稅基聯動”的三個回執編號串起來,查延時源頭。吏部觀察員點評:不是背書,是背過。
兩點四十五,媒體事實包把“正負麵表列—試點問答”掛出。問答隻有八條,最關鍵的三條寫在最前:表列不是新瓶裝舊酒,分值不靠口碑,靠動作;群眾評分不是“氣憤票”,必須附證據;乾部複核不是“自證清白”,是拿出編號與路徑。
評論區有人問“會不會讓乾部隻顧眼前不敢創新”,組織部給出“創新容錯場景”的附表:允許試錯但不允許作假,允許超前但不允許越界,允許節奏不整齊但不允許節拍亂。
三點整,李一凡把“凡星投資與產業天使子池”的小卡放到“正麵表列”的最後一項——不是讓資本給乾部加分,而是讓“首投敢投”出現在“民生與產業雙轉型”的動作裡。
財政把“凡星子池—投研決策公開摘要”也納入透明窗“用途摘要+編號脫敏”的框架,避免被帶節奏。“資本不過度介入政府流程”被標為紅線,凡星也在“受托模式回避清單”上擴了一條注記:不投白名單專回路項目、不過橋、不兜底。
三點二十,四九城金融巡視組推來《中期觀察紀要》。落款處隻有一句話:嶺州把“抓問責”變“抓矩陣”,建議將表列機製作為“乾部考核試點”的主項,跨省對比觀察一季。
紀要同時建議保留“群眾旁聽席”的位置與發言權,不讓考核關起門來做。李一凡把紀要壓在右手邊,轉身叮囑信息與公眾組:今晚首屏掛“正負麵表列—試點第一日”,把四地首日曲線放在一張圖上,同時掛“群眾評分—乾部複核”並排雙窗。
四點,省政務大廳演示區開門迎客,麵向乾部的“夜校快課”開始試講。講台上沒有ppt花圖,隻有兩根“水管”的示意——白名單專回路與市場化水管平行,之間畫著“隔離牆”;旁邊是一隻“節拍器”,刻著“受理—告知—並聯—回執”。主講人不喊口號,隻教“怎麼查按鍵、怎麼看日誌、怎麼寫編號”。後排坐了幾位新提拔的中層,拿著筆,老老實實地記。
五點整,四地的“第一線表現分—表列淨得分”上牆。嶺海淨得分上揚,靠的是“質量否決”與“老人版入口”;桂浦小幅回正,靠“谘詢—受理”糾偏;韶川平穩上行,靠“節點撥付—電子回執”;嶺北曲線略有波動,韓青主動把“職住一體”的抽簽錄像入口挪到首頁第一屏。
信息與公眾組把波動用淺色標注,下麵附一個說明:淨得分不是“臉麵”,隻是“動作強度”。評論區有人說“看懂了”,又有人補一句“還要看長久”。
傍晚六點二十分,組織部把第一份“黃卡通報”發出:兩名窗口負責人因“老人版入口埋得深”與“代表人訴訟無應答”被黃卡,限三日整改;一名審批中層因“深夜審批曲線異常”被約談。通報不點人名,隻給編號與整改期。緊跟其後,“合規修複榜”掛出三名經辦主動報錯當日糾偏,榜單下方有群眾代表的簽字。有人在留言裡寫:不怕錯,怕裝;敢改,就亮。
七點半,小禮堂旁聽席開放“群眾發言十分鐘”。一位白發老人說“老人版入口今天大字看得清了”;一位女企業主說“公開櫥窗把用途摘要寫明白更安心”;一個年輕父親說“預交樓的鑰匙拿到手,但牆角還有一處陰影,今天已入台賬”。三條反饋被記錄員逐條標號,今晚進“事實清單”。
夜裡九點,透明窗首頁更新《事實清單十四號)·表列試點第一日》。首屏四欄:曲線、黃卡、合規修複、群眾評分。次屏掛一張小圖——“乾部複核—申訴路徑”,四步走,最多三日出結果;第三屏是“創新容錯場景”,列出五個允許試錯的情形;第四屏是“老人版入口”加粗版,字大兩號。評論區有句短評:表不是嚇人用的,是給人看懂用的。
將近十點半,風從江麵吹來,涼得很。李一凡站在窗前,看著屏幕右下角的四條曲線在緩慢爬升。常之朗問,要不要把“乾部觀察期”延長一周。他搖頭,讓曲線照表跑;又加一句,把“群眾旁聽席”的位置固定,不要因為會上“緊”就往後挪。常之朗點頭,轉身把這個小要求寫進了明早“省管乾部大會”的議程頁腳。
燈光漸次暗下,小禮堂裡隻留一盞頂燈,照著白板上四個字:上牆即考。白板下壓著兩張卡片,一張寫“分”,一張寫“責”。風把紙角輕輕掀起,又落回原處。曲線不急不躁,像一條條穩住心氣的脈搏線。表列試點的第一天,沒有驚喜,也沒有戲劇。它安靜得像一張表,卻把官場最難的東西——尺度與誠意——擺在了眾目昭彰的玻璃後麵。
喜歡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