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城夜雨收得乾淨,窗台上的水痕一條條拉直。李一凡回到辦公室,沒有立刻坐下。
他把窗推開,讓潮氣湧進來、把腦子裡還在翻滾的細節衝一衝。上一世的記憶像暗潮,隔著歲月拍在同一麵堤上:地方平台短借長投,地產商“股東借款—優先受償—抽屜協議”,銀行端“坐席代簽—變量利率—提前回購”。
當年很多人是被“程序”拖死的,不是被真相擊倒。重來一回,他要把門框換成鐵的。
台燈下,他隻畫了一個三角:貸、借、地。三角旁寫三行小字——錢回工程、地回城市、風險歸自己。這就是他要落地的“三限”:限貸按工程節點放、坐席實名核)、限借平台與地產互不循環加杠杆)、限地價不以高溢價透支未來現金流)。不是口號,是要長在機製裡的骨頭。
清晨八點半,小禮堂裡隻擺了兩排椅子。財政、住建、金融監管、自然資源、審計、國資六家主官落座,門口沒有橫幅,屏幕上隻有三個詞:三限落地。
李一凡不鋪陳,他把上一晚畫的三角投到屏上:先摁杠杆,再給活路。今天我們談的不是好看,而是明天不出事。他把節奏拆成三步:當日拍板、當周入製、當月上牆。對外不發動員,隻發細則。聲音不高,氣勢很硬。
反彈來得快。銀行側擔心“限貸”傷到優質項目;城投擔心“限借”限製周轉;自然資源擔心“限地價”壓彎地方財力。
李一凡把筆扣在桌角:優質項目我們開綠道,但坐席實名與證據牆一個都不能少;限借不是不借,是不能借來兜舊債;地價不是低價,是不許以未來十年的熱鬨做今天的會計。他頓了頓,願意做的,今天就上;怕擔子的,可以讓位。
會場靜下來。常之朗把“風險樣本庫”投上屏:午休代簽、影子公司、變形授權、地價返傭、變相兜底……每一個詞後麵都掛著截圖與編號。
李一凡沒有抬嗓,上一世我們慘在兩件事:一個是看不見的合同,一個是說不清的責任。這一世,把它們都拉到光裡。
灣南來的行長想打太極:“書記,變量利率是市場的常規工具……”
李一凡打斷:“變量可以,隱匿不行。今晚零點前,把全省變量利率合規底稿上傳透明窗後台;誰的條款寫了回購影子、誰的收益權帶對賭,明天就彆辦貸。”行長下意識咽口水,點頭“執行”。
當天下午,第一份“限貸細則”掛出:坐席實名、流程四同屏、節點回執與專戶流水並聯;對科技製造、保障性租賃、公共交通開“綠道”,上限、時限、責任人寫得像釘子。
晚上八點,第二份“限借細則”上線:平台不得為地產提供循環加杠杆,“股東借款”不得優先受償,“抽屜協議”一律紅卡;對城投“舊賬重簽”,明確“重大情勢變更”啟動條件。
臨近十點,“限地價細則”壓軸:地價評估引入現金流折現,上蓋收益與城市公共產品聯算;嚴禁以財政兜底填坑,“站城一體”的錢,隻能從站與城裡出,不許從賬本裡變。
夜深了,風吹得百葉輕響。李一凡沒走,他盯著後台熱度圖——有人在翻“細則”的細節,有人在拷截圖,有人在猶豫。
他打開抽屜,摸到那張寫著“風雨作磨刀石”的便簽,重新按平。上一世他沒來得及按下去的,這一世要按到底。
十點四十五,金融監管分局熱線突然亮紅:灣南某分行的“並購貸”坐席在午休時間批量登錄,後台偵測到“收益權置換+隱性回購”組合動作,資金目標直指灣南海岸一塊熱地。
李一凡隻說了兩個字:去場。他帶著兩名處長與紀檢專班直插分行值機室。玻璃門被推開的那一刻,屏幕上還停著“模板答複”的半行字。
李一凡站在門檻內,沒有發火,隻把“坐席核驗證據牆”翻到最大,讓兩張截幀定格在值機員的臉上。
先停牌,三日給結構拆解書。不看慷慨陳詞,隻看編號。
值機室的空氣像被抽走,沒人敢喊“情勢複雜”。複雜在證據前,隻有拆與改。
那一夜,三件事連環落地:第一,灣南那筆並購貸按下暫停;第二,桂浦一處地價返傭的影子條款被紅卡,分管副總上午就地停職自查;第三,嶺北兩個項目因股東借款優先受償被限借攔下,改為“工程專戶優先序”。
透明窗首頁沒有勝利的話術,隻有三行冷靜的事實:停牌問詢1、紅卡1、優先序改2。數字不多,卻像三枚釘子把杠杆的腳固定在地上。
第二天的媒體並不熱鬨。新華社嶺州分社發了一篇冷靜短評:《把錢從報表拉回工地》,署名林允兒。開頭一段隻有兩句:“三限不是縮手,是把手從口袋裡抽出來,去擰現場的螺絲。
怕的是不擰,不怕的是出汗。評論區裡,一個網名灣南小工的人留言:昨晚工資準點到賬,不用再去要臉。”這句樸素的話,比任何豪言都厚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製度落地不靠文件靠碰撞。灣南那位以速度聞名的副市長當晚來省裡溝通,語氣圓滑,話裡藏針:書記,限地價太硬,招商沒麵子。
李一凡看著他:招商要體麵,更要體質。你把地賣給誰都行,但彆把孩子的操場賣進去。
他把一疊“站城一體”的現金流表遞過去,你在這張表上簽字,寫上三句話:不兜底、不返傭、不抽屜。簽了,我替你扛壓力;不簽,換人扛。
副市長的手停在空中,最後咬牙落筆。出門時,他的背影明顯輕了半分。不是被壓,而是知道了按哪條線走才安全。
政策的溫度要從冷規矩裡冒出來。三天之後,桂浦一個爛尾盤恢複水電,第一批交付。
李一凡沒有事先通知媒體,他穿工地鞋從側門進去,站在燈光背後看孩子在新家裡蹦來蹦去、把“凡星課桌計劃”的課桌擺到窗邊。
那位年輕母親低頭擦眼淚,抬頭時笑得很亮。李一凡沒有上前致意,隻把那張交樓—水電—學位預審的三聯回執看了一眼,轉身出去。上一世來不及兌現的“家”,這一世要一戶戶補回來。
對手不會就此退場。第三周的夜裡,境外一隻基金拋出關於嶺州三限壓製民營活力的報告,幾家自媒體跟著起哄。林允兒給他發來短訊:“要不要我做一組事實拆解?李一凡回:做,但不吵架。上編號。
第二天,分社推出《三限一周報》:新開工科創17、交樓932、工資回執1.8萬、綠道放款21。
每一行後麵都掛著隨機抽取的項目編號與圖片。評論區裡,有人貼視頻:灣南某廠房夜裡亮著燈,機器人臂抓起第一套試製件的那一瞬,旁邊的年輕人哇了一聲。短暫、真切、足以淹沒噪音。
阻力也在人心裡。廣城城投一個中層把限借罵得狠,理由是卡住了手腳。李一凡叫他上來談,隻有三分鐘:你要速度,我給;你要護身符,給不了。
這次我們救工程,不救報表;救明天,不救昨天。覺得難,就把難點寫成‘修複清單’,記正分;覺得不服,就去一線抓一條問題上牆,回頭我給你一張綠卡。給你選擇。”
三天後,這個中層在合規修複榜掛了一條:自揭舊賬,糾偏完成。他在備注裡寫了七個字:“我明白該怎麼跑了。”
四九城的回聲很快傳來。大夏吏部在內部簡報上用了八個字:“嶺州三限,邊跑邊改”;央廣的一條評論轉得很高:把約束寫進規則,把溫度留在民生。
李一凡不去看轉發量,他更關心透明窗後台那根“工程不停”的折線有沒有塌角。他給常之朗留了條語音:把三限做成模板,發給四市;每周隻盯四個數——交樓、工資、綠道、紅卡。
夜色翻過廣城江,風帶著海腥味頂在窗縫。李一凡合上本子,靠椅背閉了閉眼。重生不是知道明天會怎樣,而是知道今天必須把什麼按下去。
他想到上一世的一段黯淡:某年某月,夜裡十點,他站在一處爛尾盤邊,樓裡黑得像空洞,遠處有人罵臟話。這一世,他要讓那棟樓亮起來。
手機屏亮了一下,是林允兒發來的照片:一張黑板,上麵粉筆寫著四個字——“快、準、硬、暖”。她附了一句:做了一次校園演講,學生問改革的樣子,我就把你的四個字寫上去了。
他笑了笑,回了兩個字:謝謝。隨手把那四個字又寫在桌麵便簽上,旁邊畫了個小小的三角:貸、借、地。筆尖落下的一瞬,他心裡像落了一塊穩穩的石頭。
第二天清晨,透明窗首頁掛出《事實清單·三限首周》:交樓3941戶、工資回執5.6萬、綠道放款57、紅卡6。最下方是一張群眾代表的簽名圖,旁邊有一句歪歪扭扭卻很真誠的話:“看得懂,就能等;看不懂,隻會怕。”
李一凡站在屏前,指腹在“看得懂”三個字上輕輕一頓。他知道,灰犀牛不會一夜倒下,但它的腳已經被釘在了地上。而他要做的,是在它還會亂撞的時候,把人護在它的影子之外。
喜歡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