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時節,大觀園內百花爭豔,蜂蝶翩躚。黛玉自姑蘇歸來已有數日,林如海的後事辦得妥帖,卻也耗儘了她的心力。這日午後,她獨坐瀟湘館內,望著窗外幾竿翠竹出神,手中書卷久久未翻一頁。
“林姑娘可在?”門外傳來紫鵑的聲音,“寶二爺來了。”
黛玉還未應答,就見寶玉已掀簾而入。他身著月白長衫,麵色急切,三步並作兩步走到黛玉跟前,上下打量著她。
“你可算回來了!這一去數月,讓我好生牽掛。”寶玉語氣中滿是擔憂與欣喜,“路上可還順利?身體可還好?”
黛玉見他這般情狀,心中微暖,麵上卻仍淡淡地道:“勞你掛心,一切都好。坐吧,紫鵑,看茶。”
寶玉卻不坐下,隻從袖中取出一個錦盒,小心翼翼地打開。裡麵是一串鶺鴒香念珠,顆顆圓潤,散發著淡淡幽香。
“這是北靜王前日贈我的,說是聖上親賜的寶物。”寶玉將香串捧到黛玉麵前,“我一看就覺得配你,這般清雅之物,合該讓你這樣的人才配得上。”
黛玉目光掠過那香串,卻不接手,隻微微蹙眉:“北靜王的東西,你怎麼好拿來送我?”
“這有什麼!”寶玉不以為然,“好東西自然要送給懂得欣賞的人。北靜王贈我時也說‘寶劍贈英雄,明珠配美人’,我思來想去,這香串唯有妹妹配得上。”
黛玉仍不接,隻問道:“這香串什麼來曆?北靜王為何贈你?”
寶玉這才坐下,娓娓道來:“那日秦可卿出殯,北靜王親臨路祭。見了我,便卸下這串念珠贈我,說是前日聖上親賜的鶺鴒香念珠,權為賀敬之禮。”
聽到“聖上親賜”四字,黛玉眼中閃過一絲警惕。她想起父親林如海生前曾說過,朝中黨派林立,忠順王府與北靜王不和,而賈府因與北靜王交好,已引起皇上猜忌。
“這般禦賜之物,北靜王轉贈於你,已是逾矩;你再轉贈於我,更是大大不妥。”黛玉搖頭道,“你還是好生收著吧。”
寶玉卻不明白其中關竅,隻道:“妹妹多心了。不過是一串念珠,哪有這許多講究?我是一片真心覺得它配你...”
話音未落,黛玉忽然起身,語氣冷了幾分:“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他。”說罷竟自轉身,不再看那香串一眼。
寶玉愣在當場,沒想到黛玉反應如此激烈。他訕訕地收起香串,心中既委屈又不解:“妹妹若不喜歡,直說便是,何苦生這麼大氣?”
黛玉見他如此,知他全然不懂其中利害,心中又是好氣又是好笑,卻也不便明言,隻淡淡道:“我累了,你請回吧。”
寶玉隻得起身告辭,臨走還回頭望了黛玉一眼,眼中滿是困惑。
寶玉走後,黛玉獨坐窗前,心中波瀾起伏。她何嘗不知寶玉是一片好意,但那香串背後牽扯的利害關係,讓她不得不冷顏相對。
她想起不久前發生的蔣玉菡事件。那條茜香國女國王所貢的汗巾,本是北靜王贈予蔣玉菡,蔣玉菡又轉贈寶玉的。後來忠順王府憑此物到賈府要人,害得寶玉被賈政重責,幾乎喪命。表麵上是為了一個戲子,實則是忠順王府與北靜王明爭暗鬥,賈府無辜受牽連。
而這串鶺鴒香念珠,比那汗巾更加敏感。這是皇上親賜北靜王的,北靜王轉贈寶玉,已是不合禮數。若再經寶玉之手傳到她這裡,萬一被外人知曉,不知會惹出多少是非。
黛玉輕歎一聲。她雖深居簡出,但對朝中局勢並非一無所知。父親林如海生前常在信中提及,皇上對賈府這類老臣世家本就心存忌憚,因他們多與太上皇親近。北靜王作為皇親國戚,與賈府過從甚密,早已引起朝中非議。
這串念珠若在她手中,被人發現,輕則被誤會與北靜王有私,重則被疑為賈府與北靜王結黨的證據。無論哪種,都足以毀掉她的清譽,甚至給賈府招來禍端。
“姑娘何故歎氣?”紫鵑端茶進來,見黛玉神色凝重,不由關切問道。
黛玉搖搖頭,卻不言語。這些朝堂紛爭,她不願讓丫鬟們知曉,平白增添煩惱。
紫鵑卻會錯了意,笑道:“姑娘可是為方才寶二爺的事煩惱?要我說,寶二爺也是一片好心,那香串我看著倒是極珍貴的物事。”
“你懂什麼。”黛玉輕斥道,隨即又軟下語氣,“正是珍貴,才不能收。禦賜之物,豈是能隨意轉贈的?寶玉不懂事,我們卻不能跟著糊塗。”
紫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不再多言。
卻說寶玉悻悻然回到怡紅院,心中仍是鬱結。襲人見他麵色不悅,忙上前問道:“這是怎麼了?方才高高興興地去林姑娘那兒,怎麼回來就這般模樣?”
寶玉將香串取出,放在桌上,歎道:“我好心將北靜王所贈的香串送與林妹妹,她不但不收,還發了好大脾氣。”
襲人拿起香串細看,不由讚道:“果真是好東西!林姑娘為何不收?”
“她說是什麼‘臭男人拿過的’,就擲而不取。”寶玉模仿黛玉語氣,卻學得不倫不類,引得襲人掩口輕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笑過之後,襲人正色道:“要我說,林姑娘考慮得是。這禦賜之物,不同尋常。北靜王贈你,已是逾矩;你再轉贈林姑娘,若叫人知道,恐怕於林姑娘清譽有損。”
寶玉這才恍然,拍拍額頭道:“是我糊塗了!隻想著這香串配她,卻忘了這層關係。”隨即又憂心忡忡,“那林妹妹會不會以為我是有意害她?”
“這倒不會。”襲人笑道,“林姑娘何等聰明,自然知道二爺是一片真心,隻是考慮不周罷了。”
寶玉這才稍稍安心,卻仍有些悵然若失。
幾日後,賈母院中設宴,眾姐妹齊聚。酒過三巡,寶玉見黛玉獨自站在廊下望月,便踱步過去。
“那日是我考慮不周,妹妹莫要見怪。”寶玉輕聲道。
黛玉回頭,見他一臉誠懇,不由微微一笑:“我知你是好意,並未見怪。”
月光下,黛玉麵容皎潔如白玉,眼波流轉間自帶一段風流態度。寶玉看得呆了,一時竟忘了言語。
黛玉被他看得不好意思,側過身去,輕聲道:“那香串你好生收著,彆再隨意示人了。禦賜之物,非同小可。”
寶玉點頭:“妹妹說得是。我隻是...隻是見著好的,就想與你分享。”
這話說得懇切,黛玉心中感動,卻也不便表露,隻淡淡道:“你的心意我領了。隻是如今我們都大了,不比小時候,凡事須得多加考慮。”
二人正說著,忽見寶釵走來,笑道:“你們兄妹二人躲在這裡說什麼體己話呢?老太太叫大家進去聽戲呢。”
黛玉聞言,麵色微紅,忙道:“這就來。”說罷快步離去。
寶釵目光掃過寶玉,似笑非笑:“寶兄弟近日可好?聽說北靜王贈了你一串禦賜的香串?”
寶玉一驚,忙問:“姐姐如何得知?”
寶釵笑而不答,隻道:“這般珍貴之物,可要好生保管才是。”說罷轉身離去,留下寶玉一人在原地,心中忐忑不安。
又過數日,賈政召寶玉問話。問完功課,賈政忽然道:“聽聞北靜王贈你一串鶺鴒香念珠?”
寶玉心中一驚,忙答:“是,兒子不敢怠慢,已好生收藏。”
賈政點頭:“北靜王厚愛,是你的福分。但禦賜之物,非同小可,不可隨意示人,更不可轉贈他人,明白嗎?”
“兒子明白。”寶玉暗自慶幸黛玉那日拒絕了他,若真收下,今日怕是要惹出大禍。
“朝中局勢複雜,我們賈府樹大招風,一言一行都須謹慎。”賈政難得地與兒子多說了幾句,“北靜王雖是賢王,但聖心難測...你好自為之。”
寶玉唯唯諾諾地應了,退出書房時,已是冷汗涔涔。
回到怡紅院,寶玉左思右想,覺得寶釵定然是得知香串一事後,委婉通過王夫人告知了賈政。心中對寶釵的細心周到不免感激,同時對黛玉的遠見更是佩服。
翌日,寶玉特意往蘅蕪苑去向寶釵道謝。寶釵卻隻是淡淡一笑:“寶兄弟言重了。我不過是偶然聽母親提起,說北靜王贈了你貴重禮物,想著你年紀小,或許不知輕重,便多嘴提醒了一句。”
寶玉感激道:“姐姐提醒得是。若不是姐姐,我恐怕還會做出糊塗事來。”
寶釵打量他片刻,忽然問:“那日...你莫不是想將香串贈予林妹妹?”
寶玉一怔,不知如何回答。
寶釵了然一笑:“我猜也是。幸好林妹妹聰明,沒有收下。否則...”她頓了頓,不再說下去。
寶玉卻追問道:“否則如何?”
寶釵搖頭:“罷了,這些事不該我們議論。總之你記住,禦賜之物非同小可,北靜王與賈府交往密切,早已引起朝中非議。我們須得格外謹慎,以免授人以柄。”
寶玉這才明白其中利害,心中後怕不已。
時值端陽佳節,元妃省親回府。賈府上下張燈結彩,迎接貴妃。宴飲之間,元妃命眾姐妹作詩助興。
迎春、探春、惜春等人各賦詩一首,多是描寫園中景致或抒發個人情懷。輪到黛玉時,她略一思索,提筆寫下一首《世外仙源》:
“名園築何處,仙境彆紅塵。借得山川秀,添來景物新。香融金穀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寵,宮車過往頻。”
眾人都道好詩,唯有寶釵眼中閃過一絲訝異。她原以為黛玉會作些清高孤傲之詞,不料卻是一首頌聖詩。
接著寶釵自寫了一首,更是巧妙地讚頌皇恩浩蕩。
元妃看後大喜,特彆讚賞了寶釵黛玉二人的詩作:“果然還是薛林二妹之作與眾不同。”
宴散後,寶玉悄悄問黛玉:“妹妹今日怎麼作了這樣一首詩?倒不像你平日風格。”
黛玉輕聲道:“元妃省親,本是天恩浩蕩。我們作詩,自然要感念聖恩,豈可隻抒一己之情?”
寶玉笑道:“我還以為妹妹會作‘嬌羞默默同誰訴’之類的詞句呢。”
黛玉睨了他一眼:“你當我是那等不知輕重的人麼?平日裡抒寫性情也就罷了,這般場合,自然要知道分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寶玉聞言,對黛玉更是敬佩。原來她並非一味孤高,而是知世故而不世故,在該周全時比誰都想得周到。
卻說那串鶺鴒香念珠,寶玉本已收好不再示人,不料一日忠順王府的長史官突然來訪,指名要見寶玉。
賈政不知何事,忙命寶玉出來相見。長史官態度倨傲,寒暄幾句後忽然問道:“聽聞北靜王前日贈了寶公子一串鶺鴒香念珠?”
寶玉心中一驚,忙道:“大人從何得知?北靜王的確厚愛,但...”
長史官打斷他:“不知可否取來一觀?聽說那是聖上親賜的寶物,我等無緣得見天顏,想借此一睹聖物風采。”
賈政在一旁聽得心驚,忙道:“小兒不敢怠慢禦賜之物,已好生收藏。且北靜王所贈,不便隨意示人,還望大人見諒。”
長史官冷笑一聲:“賈公何必緊張?不過是想見識見識。還是說...那香串已經不在府上了?”
寶玉心中怦怦直跳,暗道幸好黛玉沒有收下,否則今日恐怕難以交代。他定定神,答道:“禦賜之物,豈敢輕慢?自然好生收藏著。隻是不便示人,還請大人見諒。”
長史官又旁敲側擊了幾句,見問不出什麼,這才悻悻離去。
送走長史官後,賈政麵色凝重地對寶玉道:“看來忠順王府一直在盯著我們。那香串你千萬收好,不要再讓任何人知道。”
寶玉連連稱是,後背已被冷汗濕透。
次日,寶玉悄悄將此事告知黛玉。黛玉聽後,沉吟片刻道:“忠順王府與北靜王素來不睦,這是要找北靜王的錯處。那香串是禦賜之物,北靜王轉贈於你,本就於禮不合。若被他們拿住這個把柄,不但北靜王難逃罪責,連賈府也要受牽連。”
寶玉歎道:“幸虧妹妹那日沒有收下,否則若是被他們知道禦賜之物在一個女子手中,不知會編排出什麼故事來。”
黛玉淡淡道:“我若是收了,不但自己清譽受損,還會給賈府招禍。這等糊塗事,我是斷不會做的。”
寶玉看著黛玉,忽然覺得她看似柔弱,實則比許多男子都有見識。不禁感歎道:“妹妹真是冰雪聰明,比我強多了。”
黛玉抿嘴一笑:“你若是少在女兒堆裡混,多留心正事,自然也會明白這些道理。”
正說著,忽見王夫人房中的丫鬟來請寶玉。寶玉去後,黛玉獨自往回走,路上恰遇寶釵。
寶釵見四下無人,輕聲道:“聽說昨日忠順王府的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