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楊誌與軍漢們紛紛軟倒在地。晁蓋等人這才從車上取出兵器,將十萬貫金珠寶貝儘數裝車,迅速離去。
臨行前,吳用特意在楊誌身邊留下一支刻有“晁”字的箭矢。
劉唐不解:“軍師這是何意?”
吳用淡然道:“總要讓梁中書知道,是誰人劫了他的不義之財。”
生辰綱被劫的消息很快傳遍江湖,晁蓋等人尚未回到東溪村,鄆城縣已接到海捕文書。
這日,宋江正在縣衙當值,見公文上赫然寫著晁蓋名字,心中大驚。他急忙告假,快馬加鞭趕往東溪村報信。
“賢弟何故如此慌張?”晁蓋見宋江滿頭大汗,不解問道。
宋江急道:“兄長劫取生辰綱之事已發,官兵即刻便到,快走!”
晁蓋如遭雷擊,愣在當場。吳用卻鎮定自若:“事不宜遲,我等速往石碣村暫避。”
眾人匆忙收拾細軟,晁蓋望著祖上傳下的莊園,熱淚盈眶。忽然,他想起什麼,問吳用:“那日賢弟為何要在現場留下我的名號?”
吳用神色不變:“大哥名聲顯赫,即便不留名號,官府也會查到咱們頭上。不如留個明白,好教天下人知道是晁保正替天行道!”
晁蓋總覺得哪裡不對,但形勢危急,容不得他細想。
就在他們離開後不久,官兵便將莊園團團圍住。見莊內空無一人,帶隊軍官惱羞成怒,一把火燒了莊園。
衝天火光中,晁蓋遠遠望見,心痛如絞。他祖輩基業,就此化為灰燼。
八人倉皇逃至石碣村,憑借阮氏三兄弟對地形的熟悉,暫時躲過追捕。後在公孫勝建議下,投奔梁山泊而去。
當時的梁山寨主王倫心胸狹窄,見晁蓋等人聲勢浩大,恐危及自己的地位,便欲推辭不收。
林衝看在眼裡,想起自己當初被王倫刁難的經曆,心中憤懣。當夜,他秘密拜訪晁蓋,表明心跡。
吳用趁機挑撥:“王倫既無容人之量,林教頭何不取而代之?”
次日,在王倫設宴送行時,林衝突然發難,一刀結果了王倫性命,推舉晁蓋為梁山新主。
晁蓋本欲推辭,但見眾人齊聲擁戴,尤其是吳用、公孫勝等人極力勸進,便半推半就坐上了頭把交椅。
自此,梁山泊在晁蓋帶領下日益興旺,四方好漢紛紛來投。每每聚義廳上大擺筵席,眾人舉杯敬酒,口稱“大哥”時,晁蓋總覺誌得意滿。
隻有夜深人靜時,他偶爾會想起東溪村的那個早晨——如果那天他沒有留下劉唐,如果他沒有答應劫取生辰綱,如果...
可惜,人生沒有如果。
這日,梁山探馬來報,曾頭市聚攏五千人馬,揚言要剿滅梁山,活捉晁蓋。更可氣的是,他們搶走了段景住本想獻給梁山的照夜玉獅子馬。
晁蓋大怒,當即要點兵攻打曾頭市。
宋江急忙勸阻:“兄長乃一寨之主,不可輕動。小弟願代兄出征。”
吳用也道:“哥哥三思,區區曾頭市,何勞大哥親征?”
眾頭領紛紛勸諫,晁蓋卻執意不聽:“我晁蓋縱橫江湖多年,豈容他人如此欺辱!”
出兵那日,陰雲密布。晁蓋頂盔貫甲,正要出發,忽然一陣狂風吹折帥旗。眾人麵麵相覷,皆以為不祥之兆。
宋江再次苦勸:“兄長,此非吉兆,不如改日再行。”
晁蓋傲然道:“天地風雲,何足為懼!今日必取曾頭市!”
大軍行至曾頭市外,與史文恭率領的守軍展開激戰。混戰中,晁蓋突見對方陣中衝出一員白袍小將,正是曾家五虎之一的曾塗。
“晁蓋老賊,納命來!”曾塗張弓搭箭,一箭射來。
晁蓋舉盾欲擋,不料那箭力道奇大,竟穿透盾牌,正中他左肩。梁山眾將急忙救回主帥,退兵十裡下寨。
是夜,晁蓋高燒不退,傷口流出黑血,方知箭上喂了毒藥。隨軍郎中束手無策,眾人隻得準備撤兵。
彌留之際,晁蓋環顧榻前眾人,忽然看清了許多以往不曾留意的東西——吳用與宋江交換的眼神,公孫勝躲閃的目光,劉唐假意的悲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用儘最後力氣,抓住宋江的手:“哪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之主...”
話未說完,手臂垂落。
帳外,風雨大作。曾經名震江湖的托塔天王,就這樣在一個荒郊野外的軍營中,結束了他糊塗而又壯烈的一生。
他至死都不明白,從他答應做“大哥”的那天起,這個結局就已經注定。那些捧他上高位的人,未必真想他好;那些口口聲聲叫他大哥的人,未必真把他當大哥。
江湖就是這樣,表麵義氣乾雲,內裡暗流湧動。可惜,晁蓋明白得太晚了。
宋江在晁蓋靈前假意痛哭,心中卻已打起了自己的算盤。他一麵安排晁蓋後事,一麵開始謀劃如何掌控梁山大局。吳用在一旁出謀劃策,兩人配合默契。
而梁山眾兄弟得知晁蓋離世,群情激奮,紛紛要求為大哥報仇。宋江順勢提出要為晁蓋報仇雪恨,贏得了眾人的支持。
與此同時,曾頭市以為射死晁蓋,梁山會大亂,更加囂張跋扈。他們不知道,宋江正帶領著梁山好漢,厲兵秣馬,準備給他們致命一擊。
幾日後,宋江點齊人馬,浩浩蕩蕩殺向曾頭市。雙方再次展開惡戰,梁山好漢們懷著為晁蓋報仇的決心,奮勇殺敵。在激烈的戰鬥中,史文恭漸漸不敵,被盧俊義活捉。
宋江本想按照晁蓋遺言讓盧俊義做寨主,可吳用等人暗中運作,最終宋江還是坐上了梁山寨主之位。從此,梁山的走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江湖的風雲也將因這一係列的變故,掀起新的波瀾。
宋江坐上寨主之位後,一麵安撫眾兄弟,一麵著手整頓梁山。他提出“替天行道”的大旗,引得更多英雄好漢慕名而來。然而,朝廷卻視梁山為心腹大患,派遣大軍前來圍剿。宋江深知梁山雖兵強馬壯,但難以與朝廷長久抗衡,便萌生了招安之意。吳用雖覺不妥,但也拗不過宋江。在招安的過程中,梁山內部出現了分歧。武鬆、魯智深等兄弟堅決反對招安,認為這是向朝廷低頭。而宋江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力排眾議,最終還是接受了招安。招安後,梁山好漢被派去征討方臘。這場戰役異常慘烈,兄弟們死傷無數。武鬆斷臂,魯智深圓寂,許多曾經並肩作戰的兄弟都倒在了戰場上。宋江看著兄弟們一個個離去,心中五味雜陳,卻也隻能繼續前行,不知這場為朝廷賣命的征戰,最終會將梁山帶向何方。
喜歡夢幻旅遊者請大家收藏:()夢幻旅遊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