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阻擊羯族援兵
魏無恤點五千騎兵,又另外用二十匹戰馬馱載兩千斤火油,前後用了兩刻鐘時間做準備。
從洛陽城馬不停蹄直奔函穀關,以戰馬的速度,全程需一個半時辰左右就能抵達函穀關。
當這支洛陽羯族援兵來到距離函穀關還有十裡左右的時候。
函穀關西城門樓與城牆上,攻城的唐軍士兵與守城的羯族士兵激戰已經到了臨近分出勝負的最緊要關頭。
唐軍士兵占據城門樓與城牆區域大約三分之一,羯族守軍士兵僅還能控製三分之二。
於此同時,雙方在城門樓與城牆上廝殺造成的傷亡已經超過兩千人,其中絕大部分是羯族士兵,小部分是唐軍士兵。
在火油完全消耗光,箭矢又無法對盔甲防護能力強悍的唐軍士兵造成太大威脅的情況下,羯族士兵隻能眼睜睜都看著唐軍士兵一個又一個的衝到城門樓與城牆上。
這種情況,讓羯族士兵做為守城方的天然優勢喪失過半。
他們唯有依靠唐軍士兵剛衝到城門樓與城牆上的時候,以絕對數量優勢圍攻唐軍士兵。
不過,隨著唐軍士兵逐漸在城門樓與城牆上站穩腳跟。
並且同時存活在城門樓與城牆上的人數越來越多,逐漸占據一部分城門樓與城牆上區域。
羯族守軍還能有的優勢便隻剩下他們從城內的登城石梯直接登上城門樓與城牆,比唐軍士兵隻能通過攻城器械登上城門樓與城牆更快更容易。
當唐軍士兵占據城門樓與城牆區域超過四分之一的時候,羯族守軍便很難再將唐軍從城門樓與城牆趕下去了。
他們能做的,隻能依靠人命來填,來拖延城門樓與城牆被唐軍完全占據的時間。
基本上一名唐軍士兵傷亡,便有兩名三名羯族士兵傷亡。
現如今羯族士兵的傷亡總數已經到達一個臨界點。
如果不是許多羯族將領不斷呼喊,洛陽援兵將至,再撐一刻鐘時間援兵就能到來,提振士氣。
讓羯族士兵心中還有點希望,怕是軍心士氣已經開始崩潰了。
不過,再怎麼樣心中有些希望,羯族守軍現在的狀態,也頂多是還能再撐兩刻鐘左右時間。
如果洛陽羯族援兵不能在兩刻鐘時間內進入函穀關,衝到西城門樓與城牆這邊支援,唐軍必將完全占領城門樓與城牆區域,同時完全打通城門通道,讓更大規模的唐軍士兵能夠直接進入函穀關內。
屆時,彆說洛陽來的羯族援兵隻有五千人了,哪怕是五萬人,也絕對無法再阻止唐軍今日便攻克函穀關!
……
函穀關東側。
五千洛陽羯族騎兵距離函穀關僅還有三裡。
翻行芒山的三千唐軍步卒士兵,都來自唐軍第二步卒軍團,軍團長叫做楊征。
“羯族援兵將至,傳令全軍,立刻列陣阻擊,勿使任何一名羯族援兵進入函穀關!”
翻行芒山到函穀關東部至今日已經兩天時間,楊征早就觀察好了大軍列陣阻擊洛陽羯族援兵的最佳區域。
此處距離函穀關東城門樓大約兩百四五十米,一側是山溝,一側是山崖,山上還崩塌下來一大堆亂石,中間官道加上兩側可以走馬行人的區域也就七八十米寬。
一個三千人的步卒軍陣,正好死死攔住這個口子。
除非洛陽羯族騎兵能連續衝破軍陣二十餘米縱深,否則絕對無法突破過去衝到函穀關城門樓下。
“轟隆隆……”
馬蹄聲震耳。
第二步卒軍團的三千唐軍士兵剛緊急列好陣型,五千洛陽羯族騎兵便也衝到了距離這個缺口不到百米,看到了堵住前路的唐軍士兵。
“唐國的漢兵?”
魏無恤驚慌勒馬,他身後大量羯族騎兵也一同勒馬。
唐軍出現在函穀關東側這一幕,太過突然,而且情況不明,所以魏無恤不敢帶著洛陽羯族騎兵直接衝過來,所以下意識勒馬,打算先看清楚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唐軍突然從山林之中衝到距離函穀關僅兩百四五十米的官道上緊急列陣,函穀關東城門樓與城牆上的羯族守軍最先發現。
立刻有人趕往正與攻城唐軍激戰的西城門樓與城牆區域,將情況稟報給函穀關羯族守軍主將侯顯。
侯顯聽到這個消息,頓時又驚又怒。
“一支唐軍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從什麼地方繞到了函穀關東側,正阻擋援軍入關?”
“援軍如果不能及時入關,關內剩下的兵力怕是撐不了多久。”
函穀關內最初的守軍總兵力七千四百多人,現如今傷亡已經接近四千人了。由於傷亡慘重,軍心士氣變得非常不穩。
軍心士氣之所以還沒有崩潰,完全是因為期盼著援軍到來。
一旦所有將士都知道,有一支唐軍繞到了函穀關東側,阻止援軍入城,怕是會引起巨大恐慌,軍心士氣更快崩潰。
侯顯點了兩名千夫長道:“你們繼續指揮西城門樓與城牆這邊的戰事,我要前往東城門樓那邊看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函穀關東城門外。
洛陽羯族援兵主將魏無恤在勒馬觀察了一小會攔路的唐軍陣型以後,對情況有了了解。
“繞到函穀關東側來的唐軍,應該就隻有當前這些人,他們的目的也很明顯,便是阻止我等及時支援函穀關。”
“眼下不知道函穀關內具體是什麼情況,雖然函穀關確切還在我們羯族手中,但也萬萬不能被阻於城外太長時間。”
“殺!”魏無恤分析完以後,當即下令羯族騎兵朝唐軍陣型發動衝鋒。
戰馬嘶鳴,由於道路寬窄度有限,不可能五千騎兵一起衝殺。
第一波衝鋒的隻有數百騎,衝在最前沿的更是隻有幾十騎。
唐軍軍陣之中,軍團長楊征看著衝鋒上來的羯族騎兵,臉上沒有絲毫緊迫,隻有絕對的自信,目光中更是透著一絲藐視。
其實楊征也不知道函穀關西側那邊,主力大軍對函穀關的攻擊到哪一步了,還需要多長時間才能破關。
不過有一點楊征能確定,那就是既然羯族人這麼急忙從洛陽派遣援軍過來,函穀關的形勢便必然到了對羯族人非常緊迫的程度。
“太子殿下派我率軍翻行芒山過來,目的也很明確,阻擊洛陽羯族援軍進入函穀關。”
雖然他不知道自己需要阻擊多長時間,但是無論多長時間,他都絕不會讓任何一名洛陽羯族援軍突破他的軍陣,進入函穀關內。
他的信心建立在手上足夠強大的實力之下。
彆看他手上隻有三千第二步卒軍團的步卒士兵,但正麵硬碰硬,他有自信擋住上萬騎兵的四個方向同時衝鋒。
更何況他們現在守著左右兩側都有屏障,隻有中間七八十米寬的防線。
於此同時,因為道路寬度有限,敵軍騎兵衝鋒在前沿第一線的頂多幾十騎。
……
步卒與騎兵對決,騎兵的勝算之所以遠大於步卒,最大的原因是騎兵能靠著戰馬的機動性,逐漸把步卒耗死拖死。
而若是騎兵在對方步卒軍陣沒有出現混亂之前,便強行衝擊步卒軍陣,更大概率是送人頭而已!
雙方兵器盔甲質量差不多,軍心士氣差不多的情況下,騎兵強行衝擊步卒軍陣的結果都不會很好。
何況唐軍士兵的兵器盔甲都優於羯族騎兵,軍心士氣也比羯族騎兵更盛一些。
楊征眼睛死死盯著衝鋒過程中的羯族騎兵,估算雙方大致距離。
突然,楊征大喝一聲。
“射!”
軍陣之中的唐軍弓箭手聞令,瞬間射出大量箭矢。
“咻咻咻……”
箭雨破空,射入羯族騎兵群之中。
用肉眼估算雙方大致距離,找到一個將箭矢射出去的最佳時機,是一個將領應該具備的能力。
比如當前情形,我方靜止,對方是騎兵衝陣,對方所穿單層鐵片輕甲,七十米左右箭矢破甲概率比較大。
不過戰馬衝鋒,每個眨眼距離都在縮短,箭矢射過去要時間,而且疊加有戰馬衝鋒的慣性力道,八十五米左右射出去箭矢,便能達到正常七十米左右射出箭矢的穿透力。
又比如,我方射出去箭矢,等箭矢飛到的時候,敵軍騎兵卻隻是有兩三人衝到七十米左右距離。
箭矢隻針對兩三名敵軍騎兵有較大破甲效果的話,會很浪費第一輪箭雨的打擊效果,最好箭矢射到的時候,能有六名以上敵軍騎兵衝到七十米左右距離。
楊征這位大唐第二步卒軍團的軍團長,顯然在這方麵非常合格,他下達命令的時機極為精準。
同時,唐軍弓箭手也是訓練有素,聽到命令的一瞬間便能夠直接鬆開弓弦射出箭矢,。
沒有出現那種一些人射出去箭矢,一些人卻還沒來得及完成瞄準一類,混亂百出的狀況。
整齊射出去的第一輪箭雨,飛到的時候,正好有七名羯族騎兵衝到距離軍陣之中的弓箭手七十米左右。
當然,也不是隻有衝到七十米以內距離的七名羯族騎兵受到這輪箭雨的傷害,其他距離七十米以外,甚至八九十米的羯族騎兵,他們中箭隻是彆破甲的概率小而已,仍然也是承受傷害的。
“噗!噗噗……”
戰馬嘶鳴,四名羯族騎兵當場被射下馬,同時另有六名羯族騎兵中箭,還有兩匹戰馬連帶馬背上的人一起翻墜。
就這第一輪箭雨,便足足讓超過十名羯族騎兵傷亡。
羯族騎兵承受唐軍弓箭手一輪箭雨打擊之後,他們也朝唐軍軍陣射來一輪箭雨。
相較於軍陣之中唐軍弓箭手足足射出去一百多支箭矢,羯族騎兵這第一輪卻隻是射過來二十八九支箭矢,連三十支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