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就是還能夠幫忙準備晨炊。
就在魏卒大量征兵征發徭役之時,另一個部門也未停下自己的腳步。
兗州,諸郡。
夜色沉沉,荒野間火把如鬼火遊動。
“挖!再挖深些!”
發丘中郎將厲聲喝道,手中鐵鍬狠狠鑿進夯土。
數十名曹軍士卒揮汗如雨,鐵鎬砸在青磚上,發出沉悶的撞擊聲。
這裡是漢瑕丘王陵,昔日漢室宗親的安眠之所。
“轟——”
墓門終於被撞開,陰冷的腐氣撲麵而來。
一眾將卒舉著火把踏入,火光映照下,金縷玉衣在棺槨中泛著幽光。
“全拔了!”
摸金校尉獰笑著下令。
士卒們蜂擁而上,扯碎玉衣,撬開棺槨。
漢王的屍骨被隨意丟棄,陪葬的金器、玉璧、銅鼎被粗暴地塞進麻袋。
一名小卒偷偷藏了枚玉琀,卻被發丘中郎將一刀斬斷手腕。
“私藏者,死!”
鮮血濺在墓壁上,混著千年的塵埃。
……
陳留,無名荒塚。
“將軍,這是平民的墳,沒什麼值錢東西……”
一名老兵低聲勸道。
“掘!”虎豹騎統領之一的曹純冷聲打斷,“魏公有令,片瓦不留!”
鐵鍬鏟開黃土,露出腐朽的薄棺。
棺中是一具孩童的屍骨,頸上隻掛著一枚銅錢——那是他生前唯一的玩具。
“晦氣!”
曹軍校尉一腳踢碎頭骨,但還是把那枚銅錢給拾了起來。
時值七月流火,河南蝗災大起。
遮天蔽日的蟲群掠過新墳。
幸存的孩童趴在墳頭,咀嚼著草根問:
“……阿娘,將軍們為何連死人錢都搶?”
荒野間,新墳舊塚皆被掘開,白骨曝於月光之下。
有流民經過,見磷火飄蕩,如冤魂泣血。
風中傳來幽幽哀歌——
魏刀出鞘征夫哭,五丁抽三絕戶屋。
老翁撞柱血未乾,新婦墳前裁喪服。
金鍬掘儘漢家陵,玉匣熔作馬蹄釘。
聖賢竹簡炊煙起,餓殍枕藉亂葬涇。
汴水嗚咽載屍流,將軍帳中醉未休。
來年若問興亡事,且看蝗蟲啃旗旒。
……
徐州,下邳。
曹魏開始全國動員的消息,身在下邳的劉備也得知了。
他望著細作傳回來的奏報,不禁大罵道:
“曹賊何以如此!吾誓誅之。”
此刻的劉備,恨不得現在就打到曹魏那裡去。
畢竟曹魏現在乾的事兒,就是在給他挖坑。
即便之後全並了河南之地,劉備所拿到的也是殘破不堪的地方了。
曹賊這招狠,實在是太狠了。
狠得讓劉備恨得牙癢癢。
太傅魯肅出列諫曰:
“啟奏王上,如今全國各地都在動員。”
“大王切要忍一時之忿,不可在此刻擅自用兵。”
“待各州兵馬、糧秣、器械都已籌備完成之後,方可動兵。”
“太傅所言甚是。”
劉備頷首,對魯肅的諫言表示認可。
魯肅持笏板,接著說道:
“按照目前的推算,預計至年底之時。”
“六十萬大軍,便可全部拉至前線。”
“好!”
劉備興奮地一拍案,朗聲說道:
“曹賊自以為強征兵役,可以據守河南。”
“然寡人此次,要連關中也一並拿下!”
按照曹操的戰略構想,他覺得河南丟了,自己還可以退守關中與西川。
但劉備休養生息準備這麼久,想要的可不單單隻是河南之地。
他要連關中之地也一並收複了。
不然這樣大規模的動員意義何在?
這不僅僅是戰略考量,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政治考量。
那就是隨著劉備聲望、民望日益增高。
對於劉備而言,他對於戰略的考量更加看重政治。
就比如諸葛亮當初力勸劉備搶西川,但劉備拒絕了。
因為劉備想要關中,而拿下關中就必須拿下河南、一統中原。
關中自經曆董卓蹂躪、李郭之亂以後,按理說應當殘破不堪了。
即便經過曹操的修複,也不複往日光彩,怎麼看都是比不上西川的。
可劉備還是需要這裡。
因為他必須拿下長安與雒陽。
這裡分彆是西漢與東漢的首都。
諸葛亮《出師表》裡提到的,“興複漢室,還於舊都”。
這其實一個非常重要的政治口號,是蜀漢的立國根本。
對於如今的劉備而言也同樣如此,長久一來,齊國打出的政治口號就是“匡扶漢室”。
那麼舊都長安、雒陽就具有極高的政治意義。
這才是劉備拒絕搶西川的根本原因。
一旦全並了中原之地,並收複了長安、雒陽,那麼劉備的名望勢必將水漲船高,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到了那個時候……
不用劉備說,手下的大臣也知道該怎麼做了。
“寡人聽說河北能夠動員正卒六萬人,輔兵、民兵逾二十萬人,未知確有此事否?”
大臣們齊聲說,“是。”
劉備不禁發出一聲慨歎:
“河北此前經曆過戰亂,然民生很快得到恢複。”
“每年上交的錢幣、賦稅、絹布、糧秣均居全國首位。”
“此皆賴李相之功也。”
眾大臣原本以為,劉備隻是隨便發出一聲感慨,日常表揚李翊。
不想劉備接下來勸說道:
“寡人此前曾去河北巡縣,彼時雖已見其繁榮,但也未至遠勝徐州。”
“隻是未曾想到,不過兩年,其竟能夠發展至此。”
講到這兒,劉備不禁站起身來,背著手來回踱了兩步。
“寡人之意,有李相在,河北無憂。”
“寡人打算去荊州巡縣一趟。”
長久一來,劉備一直致力於維護南北勢力平衡。
河北派雖遭受過劉備打壓,但河北高速發展的經濟還是令劉備大吃一驚。
由於其發展過快,劉備甚至擔心到時候不得不遷都到河北,以加強對其的控製。
所以思考再三,劉備還是打算去荊州巡縣一趟。
荊州的發展潛力並不比河北差,劉備也打算去實地考察一下,以維持南北均勢。
順帶也是考察一下南線戰場。
由於不是第一次了,眾大臣也都是輕車熟路。
依然是留魯肅、張飛等大臣監國。
劉備王駕約一千餘眾,直奔江陵而去。
此時忙著動員荊州武備的諸葛亮,聞說劉備王駕到來,也是親自率眾出迎。
江陵城外三十裡,
以諸葛亮為首的一眾荊州文武儘已恭候。
時值王駕至,諸葛亮趨前長揖:
“臣亮,恭迎王上。”
劉備親手扶起:
“孔明辛苦!”
見其羽扇柄已磨出包漿,歎道:“荊州百廢待興,竟使卿扇骨磨穿。”
話落,將一柄新製的羽扇遞給諸葛亮。
“此寡人親手所製,聊表心意。”
諸葛亮接過羽扇,正色說道:
“大王身兼重任,但心存遠誌,以國事為重。”
“不該製此羽扇以作消遣。”
這……
嗬嗬。
劉備尷尬地笑了笑,他從前都是這般對待李翊的。
不論是織草鞋還是做熊皮大衣,李翊都欣然接受。
不想諸葛亮反倒來規勸自己了,令他有些不習慣。
簡雍見此,忙在一旁解圍道:
“孔明先生,這是王上覺得先生在荊州理政辛苦,才連夜趕製出來的。”
“期間並未耽擱國事。”
諸葛亮亦覺適才失言,忙賠禮道:
“王上,亮一時失言了。”
“不妨事,不妨事。”
劉備揮了揮手,笑道,“從諫之君,方能日新。”
“納言之主,乃可國強。”
聽到這話,眾臣子全都笑了。
隨後,諸葛亮便帶著劉備遊覽荊州。
行至驛亭,劉備忽指田間:
“此間稻作,較去歲如何?”
孔明答曰,“引漢水溉田千頃,今歲可增三成。”
劉備頷首,又指江上商船。
“戰備可礙商事,使其商人不得利?”
聞得此言,諸葛亮笑著取出一封絹圖,拿給劉備看。
“王上請看。”
“亮已令荊州商船改為艨艟,朝發鮮魚,暮運箭矢。”
“商利軍務兩不誤。”
“嗯……”
劉備滿意地點了點頭。
將商船同時作為軍用與民用來運,能夠極大提高運輸效率。
但這件事聽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非常考驗主政人的統籌能力。
諸葛亮能把此事辦理的井井有條,令劉備頗為滿意。
經過一天的遊覽,劉備對荊州的民心裡已大致有數了。
回到府衙,宴請眾官員後,劉備也問及了諸葛亮具體的戰略籌劃。
諸葛亮乃洋洋灑灑地向劉備說明自己的作戰計劃道:
“荊州五萬銳卒,可出南陽,直取潁川,斷曹賊腹心。”
“徐州之師,當經豫州,與荊兵會於許縣城下。”
“至若兗州北線——”
諸葛亮眼眸蹙起,扇鋒北指,聲若金鐵。
“李相河北雄兵,自可當之!”
“亮預計至多一年,連帶著關中在內,中原之地可一統也。”
劉備沉默半晌,忽然開口:
“孔明似乎還忘記了一件重要的事。”
諸葛亮嘴角微微翹起,明白劉備想說什麼。
他甚至猜到了劉備此次來荊州巡縣的另一個目的。
“王上是說東吳罷。”
諸葛亮站起身來,取出一迭竹帛交給劉備。
上麵記錄的全是諸葛亮與東吳都督周瑜來往的密信。
其中有很多都是周瑜力促兩邊合作的友好條款。
並且東吳不論是與荊州還是淮南,邊境都十分安定,並無有滋生兵禍的跡象。
劉備看完書信,皺眉問:
“這會不會是吳人的疑兵之計呢?”
“通過書信來往,慢我齊人之心。”
“待我軍與曹魏交戰之時,其卻於中牟利。”
諸葛亮一捋胡須,道:
“自周瑜回江東以後,其已掌握吳地全部軍權。”
“我深知此人為人,以亮對周公瑾的了解。”
“其勢必是真心想與齊國合作,並無交戰之心。”
微微一頓,又補充道:
“縱然有詐,亮在東線也設了一道防線。”
“吳人不可能短時間內突破,荊州兵絕對能夠守住。”
“至於淮南之地,有陳元龍阻斷長江,孫權窮其一生也過不了合肥。”
“有此保障,亮料定吳人是真心實意合作,縱然開戰,也突破不了我國防線。”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