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冬,東西伯利亞的勒拿河冰層下暗流湧動。聯合帝國東西伯利亞總督何彥升站在雅庫茨克的了望塔上,望遠鏡裡俄軍哥薩克騎兵正在對岸修建碉堡,軍大衣上的雪花在陽光下閃爍:“庫羅帕特金這老小子,尼古拉二世剛批準《西伯利亞礦產勘界備忘錄》,轉頭就在勒拿河增兵三個師。”
副官遞上加密電報:“總督,帝都急電——李光首相要求我們‘展示聯合帝國在西伯利亞的存在’,北方黨議會黨團正在攻擊南方黨‘對俄軟弱’。”
何彥升啐掉口中的煙草渣,指著河麵上聯合帝國工兵正在搭建的浮橋:“告訴首相,浮橋三天內通車,兩個機械化旅下周就能開到赤塔。對了,把我們新發現的勒拿河金礦勘探報告‘不小心’泄露給俄國領事館——我倒要看看,尼古拉二世是想要金礦,還是想要戰爭。”
聖彼得堡冬宮的地圖室裡,尼古拉二世用銀質軍刀敲擊著勒拿河防線標記:“何彥升的機械化旅?聯合帝國的鐵皮罐頭在西伯利亞凍不死嗎?”他轉向外交大臣拉姆斯多夫,“李光這是在逼我們談判。”
“陛下,”拉姆斯多夫展開密約,“聯合帝國願意讓出勒拿河以東200公裡的金礦開采權,但要求我們承認其在波斯的‘特殊利益’,包括......”他頓了頓,“包括支持他們推翻禮薩·汗的臨時政府。”
“禮薩·汗?”尼古拉二世冷笑,“李光自己搞不定一個波斯人,還想讓我們幫忙?告訴拉姆斯多夫,俄國可以‘中立’波斯事務,但聯合帝國必須開放東西伯利亞的鐵路建設權,讓我們的工程師......”
“陛下,”軍事大臣突然插話,“庫羅帕特金中將報告,聯合帝國的‘泰山’級破冰艦出現在北冰洋,似乎在威脅我們的北冰洋艦隊。”
尼古拉二世猛地將軍刀插在地圖上,刀尖穿透勒拿河防線:“李光這是軟硬兼施!通知庫羅帕特金,繼續修建碉堡,但暫緩增兵。另外,給禮薩·汗送份‘新年禮物’——五千支莫辛納甘步槍,就說是‘波斯人民的朋友’送的。”
與此同時,德黑蘭臨時政府的地窖裡,禮薩·汗用刺刀撬開俄國送來的武器箱,看著嶄新的步槍冷笑:“阿裡,知道俄國人為什麼送槍嗎?尼古拉二世想讓我們替他擋聯合帝國的子彈。”
副官展開聯合帝國特使陳宏斌的密信:“司令,陳宏斌說李光首相‘欣賞您的勇氣’,願意提供十萬華夏元購買波斯中部的磷酸鹽礦開采權。”
“開采權?”禮薩·汗將步槍砸在桌上,“他們想把波斯變成第二個印度!告訴陳宏斌,磷酸鹽礦隻用來給波斯農民施肥,不賣!”他指向地圖上的波斯灣,“聯合帝國的運油船最近減少了三分之一,英國人在搞鬼?”
“是的,”阿裡遞上情報,“英國地中海艦隊封鎖了霍爾木茲海峽,借口是‘打擊海盜’,但隻檢查聯合帝國的船隻。”
禮薩·汗突然笑了:“好啊,李光和貝爾福狗咬狗。傳令下去,今晚襲擊英國在大不裡士的棉花倉庫——記住,隻燒棉花,不傷工人,還要在牆上刷上‘波斯人不穿英國布’的標語。”
倫敦唐寧街10號,亞瑟·貝爾福將波斯棉花倉庫遇襲的照片摔在海軍大臣費舍爾麵前:“禮薩·汗這混蛋!燒了我們價值十萬英鎊的棉花!”
費舍爾轉動地球儀,指腹停在波斯灣:“首相,聯合帝國的‘鎮海’號編隊正在逼近封鎖線,王遠將軍發來戰報,說‘有權自衛’。”
“自衛?”貝爾福扯鬆領帶,“李光這是想逼我們開戰!通知印度帝國的喬治五世,讓他派陸軍‘協防’波斯東部——記住,要讓媒體拍到印度士兵‘保衛英國利益’的照片。”
“首相,”外交大臣蘭斯當侯爵插話,“印度首相喬治亞公爵說,他們的財政還在英國的監管下,出兵需要‘額外撥款’。”
“撥款?”貝爾福冷笑,“告訴喬治亞,隻要他肯出兵,英國可以‘考慮’減免印度帝國的部分債務——當然,是在戰後。”他望向窗外的泰晤士河,“另外,給尼古拉二世發電,就說英國‘關注’聯合帝國在西伯利亞的軍事行動,希望俄國能‘維護地區穩定’。”
帝都首相府的緊急會議上,李光將英國慫恿印度出兵的情報甩在周伯宜麵前:“看看!貝爾福想讓印度當炮灰,你還說要‘聯英製俄’?”
周伯宜拿起電報,翡翠扳指在燈光下泛著冷光:“首相何必動怒?印度帝國的軍隊連波斯民兵都打不過,能起什麼作用?南方黨建議,我們應該集中精力解決西伯利亞問題,與俄國達成和解......”
“和解?”李光猛地起身,西服上的金線龍紋掃過茶杯,“尼古拉二世剛給禮薩·汗送了五千支步槍!你想讓聯合帝國腹背受敵嗎?”他轉向陳宏斌,“通知何彥升總督,東西伯利亞的駐軍增加到五個師,勒拿河浮橋必須在一周內完工。另外,讓王遠將軍的艦隊強行突破英國封鎖,就說‘保護帝國商船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首相,”南洋黨代表突然發難,“蘇曼黨首認為,強行突破可能引發英華戰爭,南洋的航運利益......”
“利益?”李光打斷他,“等英國控製了波斯灣,南洋的石油運輸線就掐在他們手裡!告訴蘇曼,要是再阻撓軍事行動,北方黨就支持英國海軍‘清剿’她在馬六甲的走私網絡。”
會議結束後,陳宏斌跟著李光走進書房:“首相,俄國大使要求就西伯利亞問題舉行緊急談判。”
李光看著牆上的世界地圖,指尖劃過勒拿河:“尼古拉二世終於坐不住了。通知外交部,談判可以,但必須堅持三個條件:俄國承認聯合帝國在波斯的主導權,開放中西伯利亞的礦產勘探權,撤回勒拿河沿岸的新增駐軍。”他突然笑了,“對了,把印度帝國喬治五世向英國索要軍費的電報透露給媒體——讓全世界看看,貝爾福養的這條狗有多不聽話。”
德裡紅堡的議事廳裡,印度皇帝喬治五世緊張地搓著雙手,看著英國駐印總督寇鬆:“總督大人,貝爾福首相答應的軍費......”
寇鬆整理著殖民部發來的電報,單片眼鏡反射著冷光:“陛下,英國財政部說‘印度帝國應首先自給自足’。不過......”他展開另一份文件,“聯合帝國的周伯宜特使願意‘私人捐贈’五萬英鎊,條件是印度帝國‘保持中立’波斯事務。”
喬治五世猛地站起:“中立?那英國方麵......”
“陛下,”印度首相喬治亞公爵低聲提醒,“我們的陸軍大臣斯科特勳爵說,部隊連冬裝都不齊,怎麼出兵?”
寇鬆冷笑一聲:“看來陛下需要‘展示’一下印度帝國的‘獨立決策能力’。告訴周伯宜,五萬英鎊太少,至少要二十萬,並且聯合帝國要‘保證’印度在波斯東部的殘存利益。”他頓了頓,“另外,給貝爾福首相發電,就說‘印度帝國願為大英帝國效力’,但需要‘必要的戰爭物資支持’。”
喬治五世癱坐在王座上,看著議事廳穹頂描繪的英國殖民盛況,突然覺得無比諷刺。1903年的印度帝國,名義上是皇帝,實際上不過是英華博弈中的一顆棋子,任人擺布。
德黑蘭的夜色中,禮薩·汗站在臨時政府的屋頂,看著遠處聯合帝國艦隊與英國艦隊在波斯灣對峙的火光。阿裡遞上最新情報:“司令,聯合帝國的艦隊突破了英國封鎖,王遠將軍宣布‘波斯灣是聯合帝國的勢力範圍’。”
禮薩·汗點點頭,眼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李光這是在向英國示威,也是在警告我們。傳令下去,加強海岸防禦,同時派使者去見俄國和英國的代表——我們要在這場博弈中,為波斯爭取最大的生存空間。”
他望向東方,帝都的方向,低聲說道:“李光,貝爾福,尼古拉二世......你們以為波斯是任你們擺布的棋盤嗎?總有一天,你們會知道,波斯人不屈的靈魂,是無法被征服的。”
喜歡1874,新中華帝國的崛起請大家收藏:()1874,新中華帝國的崛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