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力呢?”
“有正規軍八千,可以動員處總兵力兩萬。”
“現在就可以?”
“可以!”賈政道說道,“如果火炮可以配置過去就更好了。”
“火炮現在有多少架了?”魏崇延問盧清。
“小型火炮現在已經造出兩百門。”
“火藥充足嗎?”
“火藥數量充足,完全夠,陛下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盧清說道。
如果李彥在旁邊,一定羨慕死魏崇延。
魏國的綜合國力之強大,其實也體現出來了。
魏國的武器製造規模,是完勝大夏的。
除了工匠多,鐵礦多和冶鐵發達也是重中之重。
當然,冶鐵的工藝隻能算比過去的大夏發達,高爐出來之後,魏國已經悄然落後。
隻是這種差距,還需要時間才能體現出來。
可這並不代表現在的魏國不行,魏崇延忍著不和李彥開戰,也不代表魏國不行。
如果一定要用一個數字簡單概括夏魏之間的差距,魏國的綜合國力目前至少還是大夏的三倍!
其人口、良田、礦產的數量將大夏遠遠甩在身後。
假設現在李彥北伐,魏崇延采取極端戰略,在幽州築造大量軍寨,轉身以優勢兵力跟李彥打,就算被李彥擊敗,李彥也無法滅魏。
甚至最後可能陷入到戰爭泥潭被拖死。
說到底,大夏在魏國麵前,是小國。
隻要魏崇延不像太康五年那樣狂妄自大,隻要他能謹慎操作,進一步對內改製,在李彥前麵,魏國就是一個恐怖的龐然大物。
有人認為這不合理,今年的宋州衝突,魏國不是妥協了嗎?
李彥如此強硬,魏崇延服軟了!
李彥的強硬,其實是建立在遼國對魏國的威懾,以及姬清顏在雲中的戰果的基礎上的。
魏崇延服軟,不是真的打不贏夏軍,而是魏無忌從專業的政治分析中給出的最理性的意見。
國家和國家之間不是過家家,更不是鬥狠。
任何考量,必須從全局和長期戰略出發。
當然,現在的局麵就是雙方都在改製,雙方都在進一步提升實力。
隻不過李彥才去的是商業與農業均田相互結合的策略,來擴充國庫的同時,提升民間的資源利用率。
而魏國采取的則是從世兵製到府兵製的改革,將人口從世家莊園釋放出來,使農民與土地綁定,對大魏更有歸屬感。
雙方的實力對比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
十月初五,大量的火炮從梁京調往登州郡。
與此同時,賈政道親自前往登州。
魏國的目的是拿回對高麗的控製權,鎖住高麗往遼國運輸糧食的通道。
喜歡朕忙著一統,沒心思做舔狗請大家收藏:()朕忙著一統,沒心思做舔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