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讓人意外的是,原本對長生天極為虔誠的阿德旺,此刻卻緩緩低下了頭,對著圖巴克行了一個恭敬的禮:
“尊敬的薩滿先生,您的話語,就是長生天指引的方向。我們願意追隨您,繼續向北逃亡。”
他一邊說著,一邊猛地轉過身,對著身後的士兵們高聲喊道:
“弟兄們,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前麵的部落就是我們的戰利品!戰勝他們,他們的女人、孩子、牛羊,就都是我們的!他們將成為我們新的奴隸!”
阿德旺的話,瞬間點燃了士兵們心中的貪婪與欲望。這些士兵早已被饑餓與寒冷折磨得失去了理智,聽到“戰利品”“奴隸”等字眼時,眼睛瞬間亮了起來。他們紛紛舉起手中的武器,發出一陣陣興奮的嚎叫,如同脫韁的野馬般,朝著不遠處達爾汗旗主的部落衝去。
其他幾位統領見狀,也不甘落後——他們知道,隻有跟著圖巴克,跟著這支隊伍,才能在亂世中活下去。他們紛紛率領著自己的手下,衝進了達爾汗旗主的部落。
一時間,原本寧靜的部落變得雞飛狗跳。士兵們如同餓狼般,闖進牧民的帳篷,將裡麵的糧食、財物洗劫一空;他們將牧民們的牛羊趕到一起,用鞭子抽打著手無寸鐵的牧民;
女人們的哭喊聲、孩子們的尖叫聲、老人們的哀求聲,與士兵們的獰笑聲、牛羊的慘叫聲交織在一起,整個部落瞬間變成了人間煉獄。
而巴圖巴克則站在遠處的山坡上,靜靜地看著這一切。
他的嘴角緩緩勾起一抹殘忍的笑意——他知道,經過這場掠奪,這些士兵們已經徹底與他綁在了一起。
他們手上沾了達爾汗旗主部落牧民的鮮血,就算日後想投降華夏軍,也絕無可能。從今往後,這些人隻能死心塌地地跟著他,為他賣命。
三天後,華夏軍940師終於抵達了達爾汗。
當士兵們踩著厚厚的積雪,走進這片曾經繁華的草原部落時,眼前的景象讓他們忍不住皺緊了眉頭——原本生機勃勃的部落,此刻隻剩下一片斷壁殘垣。帳篷被燒毀,隻剩下焦黑的木樁;地上散落著破碎的衣物、農具,還有一些被啃食得隻剩下骨頭的牛羊屍體。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更讓人揪心的是,在部落的角落,散落著大量猛穀老人的屍體。這些老人大多衣衫單薄,身體蜷縮在一起,臉上還殘留著痛苦的表情——他們顯然是被逃亡的猛穀部落拋棄了。對於急於行軍的騎兵人來說,年老體弱的老人就是累贅,他們被留在了這裡,在零下幾十度的嚴寒中,活活凍死、餓死。
940師的士兵們沉默地看著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滿了複雜的情緒。他們沒有多說什麼,隻是默默地找來木柴,將這些老人的屍體集中在一起,點燃了火焰。熊熊的烈火吞噬了屍體,也仿佛在祭奠著這些無辜的生命。
焚燒完屍體後,940師按照命令,留下一個團的兵力駐守達爾汗,負責清理戰場、安撫幸存的牧民,並建立臨時防禦工事。
其餘的兵力則繼續朝著蘇赫巴托爾前進——根據上級的命令,他們需要儘快占領蘇赫巴托爾,打通通往烏蘭烏德的通道。
此時的草原,正處於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
寒風如同刀子般刮在士兵們的臉上,雪花不斷地落在他們的身上,很快就積了厚厚的一層。
但這並沒有阻擋華夏軍前進的腳步——士兵們穿著厚實的棉衣,踩著防滑的軍靴,邁著整齊的步伐,在雪地裡艱難地前行。
他們的臉上沒有絲毫的抱怨,眼神裡滿是堅定——趙國強的命令已經下達,他們就必須堅持完成。
又經過三天的艱難行軍,940師終於抵達了蘇赫巴托爾。蘇赫巴托爾原本是猛穀與羅刹的邊境重鎮,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可當士兵們走進這座城鎮時,卻發現這裡早已沒了邊境重鎮的模樣——街道上冷冷清清,店鋪的門窗被砸得粉碎,裡麵的貨物被洗劫一空;
居民的房屋大多被燒毀,隻剩下斷壁殘垣;地上散落著各種雜物,還有一些乾涸的血跡,顯然這裡也經曆過一場殘酷的掠奪。
不過,與達爾汗不同的是,蘇赫巴托爾並沒有經曆大規模的戰爭。
逃亡的猛穀部落隻是在這裡進行了掠奪,之後便繼續向北逃竄了。
因此,940師的士兵們沒有遇到任何抵抗,順利地占領了蘇赫巴托爾。
他們按照慣例,在城鎮裡建立了臨時指揮部,安排士兵進行巡邏,並開始安撫幸存的居民。
占領蘇赫巴托爾後,940師並沒有停下腳步。根據上級的命令,他們派出一個團的兵力,繼續朝著色愣杜馬前進。
色愣杜馬是蘇赫巴托爾與烏蘭烏德之間的一個小鎮,雖然規模不大,但卻是連接兩地的重要交通樞紐。隻要占領了色愣杜馬,就能徹底打通通往烏蘭烏德的通道。
當這個團的華夏軍士兵抵達色愣杜馬時,小鎮裡的羅刹人早已得到了消息。
不過該跑的都跑了,剩下的一些老弱病殘,我隻能任由華夏軍擺布,小鎮被很快占領。
就在940師在草原上節節推進的同時,猛穀地區的另一個方向,華夏軍949師也正在經曆一場艱難的行軍。
他們的目標是阿爾泰地區——那是一片位於猛穀西部的廣袤土地,與華夏的新疆地區接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為了抵達阿爾泰地區,949師的士兵們需要穿越一片茫茫的戈壁灘。
戈壁灘上水資源極度匱乏。
士兵們每人攜帶的水有限,為了節省水源,他們每天隻能喝少量的水,嘴唇乾裂得滲出血絲,喉嚨裡像是要冒煙一般。
而且戈壁灘上到處都是沙丘和碎石,沒有任何參照物,士兵們隻能依靠指南針和地圖辨彆方向,稍有不慎就會迷路。
但即便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949師的士兵們也沒有放棄。他們互相鼓勵、互相幫助,有的士兵體力不支倒下了,其他士兵就輪流背著他前進;有的士兵的鞋子磨破了,就用布條裹住腳,繼續前行。他們心中隻有一個信念——儘快抵達阿爾泰地區,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
經過十幾天的艱難行軍,949師終於穿越了戈壁灘,抵達了阿爾泰地區。
當士兵們看到眼前的景象時,都忍不住露出了驚訝的表情——他們原本以為,阿爾泰地區和戈壁灘一樣,是一片不毛之地,可眼前的景象卻與他們的想象截然不同。
幾條清澈的河流蜿蜒流淌在草原上,河水倒映著藍天和白雲;遠處的阿爾泰山上,覆蓋著厚厚的積雪,雪水融化後,彙成了一條條小溪,滋潤著山下的土地;
山上的植被也十分豐富,鬆樹、柏樹等耐寒的樹木隨處可見,偶爾還能看到幾隻野生動物在林間穿梭。整個阿爾泰地區,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根本不是他們想象中那般荒涼。
此時的阿爾泰地區,人口隻有萬餘人,大多是蒙古部落的牧民。當這些牧民看到華夏軍949師的士兵時,臉上滿是緊張。
阿爾泰地區的蒙古統領,在得知華夏軍到來的消息後,也曾猶豫過是否要抵抗。
他召集了部落裡的長老們商議,可商議的結果卻是一致的——不抵抗,選擇投降。
原因很簡單:首先,華夏軍的兵力遠勝於他們。
華夏軍有近萬人,而且個個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就算他們部落裡的漢子再勇敢善戰,也不可能戰勝這樣一支在嚴寒與戈壁中依然能保持完美隊形的軍隊;
其次,他們早已收到了來自華夏軍的通知——華夏軍已經下令,所有原屬於清政府管轄地區的部落管事,隻要願意歸順,就能繼續留在原地生活,華夏軍不會為難他們。
對於阿爾泰地區的猛穀統領來說,歸順華夏軍,既能保住自己和部落牧民的性命,又能讓部落繼續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下去,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因此,當949師的士兵們抵達阿爾泰地區的部落時,猛穀統領帶著部落裡的長老和牧民,早早地在部落門口等候。
他們手捧哈達,對著華夏軍的士兵們行了一個恭敬的禮,然後當著所有人的麵,宣布向華夏軍投降。
94師的士兵們接受了他們的投降,並按照規定,對阿爾泰地區的統領給予一定的特殊的特權。
喜歡我以紅警踩列強請大家收藏:()我以紅警踩列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