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老大還沒來得及反應,就聽到身邊傳來一聲巨響,一枚炮彈落在了騎兵隊伍的中央,瞬間炸開了花。
泥土、碎石和馬匹的殘骸四處飛濺,幾名騎兵當場被掀飛,慘叫聲此起彼伏。
“不好!快撤!”
馬老大心中一緊,下意識地想要調轉馬頭。
可就在這時,又一枚炮彈落在了他的馬匹附近,巨大的衝擊力直接將他從馬背上掀飛出去,重重地摔在地上。他隻覺得胸口一陣劇痛,嘴角溢出鮮血,眼前陣陣發黑。
“大爺!”
身邊的親兵見狀,急忙翻身下馬,想要將他扶起。
馬老大用力推開親兵,掙紮著爬起來,目光掃過戰場——此時的馬家騎兵早已亂作一團,炮彈如雨點般落下,每一枚炮彈炸開,都會帶走數條生命。
有的騎兵想要逃跑,卻被兩側高地上的機槍掃射,成片地倒在地上。短短幾分鐘,原本整齊的騎兵隊伍就潰不成軍,四處奔逃。
“撤!快撤!”
馬老大知道,自己根本不是華夏軍的對手——光是這炮彈的射速和威力,就絕非他手下的兵力所能抵擋,他甚至以為對方動用了上千門大炮。
他強忍著胸口的疼痛,搶過身邊一名親兵的馬匹,翻身上馬,對著剩餘的手下嘶吼道:
“快跟我走,回西寧!”
剩餘的騎兵見主帥下令,紛紛調轉馬頭,跟著馬老大朝著西寧的方向逃竄。
華夏軍並沒有追擊,隻是看著他們狼狽逃離——此戰的目的是收複西寧,沒必要在潰兵身上浪費兵力。
馬老大帶著僅剩的幾千殘兵,一路狼狽地逃回了西寧。
進城時,他看著城門處慌亂的百姓,心中一陣苦澀——他在西北經營多年,從未如此狼狽過。
但此刻,他沒有時間傷感,立刻召集手下心腹
:“傳我命令,立刻收拾府中財物,帶著三位小姐從西側城門撤離,前往肅州,務必保證小姐們的安全!”
“大爺,那您呢?”心腹問道。
“我要留在西寧,拖延華夏軍的腳步,為你們爭取時間!”馬老大語氣堅定,他知道,自己一旦撤離,華夏軍必定會迅速追擊,隻有他留下,才能讓女兒們安全逃離。
心腹還想勸說,馬老大卻擺了擺手:
“不必多言,照我說的做,立刻去辦!”
心腹不敢再勸,隻能含淚領命,轉身去安排撤離事宜。
幾個時辰後,華夏軍958師抵達西寧城下。
此時的西寧城早已沒有了往日的戒備,城門大開,城牆上空無一人——馬老大留下的少量士兵見華夏軍到來,紛紛放下武器投降。馬老大,見幾個時辰,華夏軍都沒到來,也帶著自己的手下逃走了。
華夏軍部隊順利進入西寧城,張貼布告,安撫百姓,很快便穩定了西寧的局勢。隨後,958師分兵多路,收複了西寧周邊的各個縣市,圓滿完成了既定任務。
而在西北的其他戰場上,華夏軍同樣勢如破竹。
953師兵發武威,師長率領部隊抵達武威城下時,原本以為會有一場惡戰——武威府府尹張宗棠是出了名的“保皇派”,早年曾多次上書慈禧,表達對朝廷的忠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讓人意外的是,當953師的先頭部隊抵達城下時,武威城門突然大開,張宗棠帶著府中官員和士紳,捧著府印,跪在城門兩側,高聲喊道
:“武威府全體官員,願降華夏軍!”
“如今朝廷腐敗,百姓民不聊生,慈禧太後隻顧自身享樂,不顧天下安危。我雖曾忠於朝廷,但更不願看到武威百姓遭受戰火之苦。華夏軍為民除害,收複失地,我願歸降,隻求能保武威百姓平安。”
953師師長點了點頭,心中對張宗棠多了幾分認可:
“你放心,華夏軍一向善待百姓,隻要你等安分守己,絕不會為難你們。”
隨後,953師順利進駐武威,不費一槍一彈便收複了這座重鎮。
與此同時,951師兵發天水。天水地處甘肅與陝西交界,是西北通往中原的重要通道,戰略位置十分重要。951師師長率領部隊抵達天水城下時,天水府府尹李崇文早已帶著官員在城門等候,見到華夏軍,立刻上前獻上府印,主動投降。951師順利進駐天水,將天水納入華夏軍的版圖。
另一路,954師則朝著張掖進發。途經金昌時,金昌府府尹王承業看著城外近萬人的華夏軍,心中滿是絕望——他手下隻有幾百名士兵,且大多是臨時招募的民夫,根本沒有戰鬥力。思慮再三,王承業最終選擇了開城投降,954師留下一個營的兵力駐守金昌,主力繼續向張掖推進。
張掖作為新疆與內地貿易的重要通道,常年商旅雲集,經貿繁華,城池也修建得高大堅固。
954師抵達張掖城下時,張掖府府尹劉德昌站在城牆上,看著下方整齊的華夏軍,心中糾結萬分——他既想抵抗,又深知自己不是華夏軍的對手。最終,在手下謀士的勸說下,劉德昌還是選擇了投降,打開城門,迎接華夏軍進城。
進城當日,劉德昌為了討好華夏軍將領,特意召集了張掖城內的官員和士紳,在城中最大的酒樓“醉仙樓”準備了豐盛的酒席,想要宴請954師的長官。可讓人沒想到的是,到了約定的時間,前來赴宴的卻隻有一名隨軍翻譯官,名叫陳明。
劉德昌臉上的笑容瞬間僵住,強壓著心中的不滿,上前問道:
“陳翻譯官,我們誠心誠意邀請954師的各位長官赴宴,為何隻您一人前來?難道是我們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對,惹得各位長官不滿了?”
陳明笑了笑,示意劉德昌坐下,才緩緩說道:
“劉府尹不必多心,並非各位長官不滿,而是我們有規定。趙國強)大人曾下令,所有軍事單位不得與地方民間勢力產生過多聯係,以免影響軍紀。若不是趙大人強調要與當地百姓保持良好關係,今日我也不會來赴宴。”
劉德昌皺了皺眉,語氣中帶著幾分不解:
“不就是一頓飯嗎?這能影響什麼軍紀?我們已經歸降華夏軍,隻想與各位長官好好相處,以後也好配合華夏軍的工作。”
“劉府尹有所不知,”
陳明端起桌上的茶杯,輕輕抿了一口,“無論是中原、東北,還是從羅刹人手中奪回的地盤,亦或是山東、河北,華夏軍每到一處,都嚴格遵守這條規定。並非我們的士兵不願與人交往,而是趙大人擔心,士兵們與地方官員士紳接觸過多,會產生不必要的麻煩。
況且,我們的士兵大多是經過嚴格訓練的,對趙大人的命令執行得十分徹底,除了日常的訓練和作戰,對其他事情都不太關心,甚至連女色都毫不動心,就像木偶一樣。”
劉德昌身邊的謀士張啟元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敬佩,點了點頭說道:
“古語有雲,‘欲成強軍,必先克己’。一支能控製住自身欲望的軍隊,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強軍。趙大人能訓練出這樣的軍隊,實在令人佩服。”
劉德昌聽了張啟元的話,心中的不滿頓時消散了不少。他畢竟是老謀深算之人,很快便調整好了心態,對著陳明笑道
:“張謀士說得對,是我太過計較了。既然各位長官有規定,那我們也不勉強。陳翻譯官,快請坐,嘗嘗我們張掖的特色菜,還有這本地釀的果酒,味道很不錯。”
陳明也不客氣,在桌邊坐下。席間,劉德昌和張啟元不斷向陳明詢問華夏軍的規矩和趙國強的事跡,陳明也耐心地一一解答,從華夏軍的訓練方式,到趙國強如何帶領部隊收複失地,聽得劉德昌和張啟元等人津津有味。
“陳翻譯官,依你看,趙大人什麼時候能收複整個西北,甚至整個華夏的失地?”
劉德昌忍不住問道,眼中滿是期待。
陳明放下酒杯,眼神堅定地說道:“用不了多久。趙大人有雄才大略,華夏軍有鐵血軍威,隻要我們上下一心,必定能早日收複所有失地,讓百姓過上安穩日子。到時候,張掖作為西北的重要商埠,一定會更加繁華。”
劉德昌等人聽了,紛紛點頭稱是,心中對華夏軍的未來充滿了期待。而此時的西北大地上,華夏軍的旗幟正插在一座座城池的城樓上,朝著收複整個西北的目標,穩步前進。
喜歡我以紅警踩列強請大家收藏:()我以紅警踩列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