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京都
"大人大人,華夏外交部李三總長終於同意會見咱們了!"
伊爾希希的秘書仿佛是得到了莫大的好處,興奮地衝進火車站旁的臨時駐地,大聲地喊道。
這幾天,伊爾希希沒事的時候,就會站在這座木製二層小樓的陽台上,望著遠方正在不停施工的京都火車站。
自從上次他們要求重啟談判,已經過去了半個多月。
火車站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原本隻有一條鐵軌向外延伸,如今已擴展成多條線路。
其中一條通往天津的鐵軌,已經延伸到目力所及之外;
一條向北,一條向西,兩條線路都在日夜兼程地推進。遠處的施工聲,猶如新生國家的脈搏,堅定而有力。
"答應了嗎?我以為他們還會讓我們再等些日子。"
與秘書的激動不同,伊爾希希異常冷靜,甚至帶著一絲冷淡。
"大人,這可是咱們求了十多天才得到的最好回複啊!"秘書不解地問道。
"哈哈。"伊爾希希發出一聲意味深長的冷笑,
"有什麼可高興的?好了,不說這些了,快準備談判吧。"
他的語氣中透著一種難以捉摸的深意,仿佛早已看穿了華夏方麵的意圖。秘書雖然滿腹疑問,卻不敢多問,隻能立刻轉身去準備資料。
李三定下的時間是下午一點。
到了約定時刻,羅刹代表團十幾人準時抵達了原本的親王府——這裡也是他們上次談判的地點。
伊爾希希望著粉飾一新的王府大門,心中百感交集。油漆還帶著新鮮的光澤,仿佛在向他們展示華夏新生政權的底氣。
最新消息顯示,華夏軍已經重新奪回對整個蒙古地區的控製權,並將勢力範圍延伸到遠東鐵路沿線。
雖然目前華夏軍控製的地盤還無法與羅刹帝國相提並論,但一旦他們完全掌控原華夏帝國的全部領土,兩國在麵積上的差距將大大縮小。
帶著這種複雜的心情,伊爾希希邁步走進金王府。
令他意外的是,剛進入談判房間,第一眼就看到了坐在主位上的李三。
李三立刻站起身來,熱情地迎了上去:
"伊爾希希閣下,真是不好意思,讓你們等了這麼久。"
伊爾希希微微一笑,語氣中帶著外交辭令:
"我能理解,貴軍剛成立不久,事務繁多。李三大人作為華夏政權的重要領導人,肩上的擔子一定很重。"
他心裡很清楚,李三之前故意拖延談判,是在展示華夏方麵的優勢地位。但作為外交官,他必須保持風度——更何況,他現在沒有發脾氣的資本。
"好了,不要客氣了,大家快坐。"李三表麵上顯得毫無波瀾,伸手示意眾人入座。
伊爾希希一揮手,隨行人員紛紛坐下。李三則走到他們對麵早已安排好的座位上坐下,雙方的談判正式開始。
"我們申請與華夏國會談,目的很明確——希望貴國停止對羅刹叛軍的支援。"
伊爾希希開門見山,沒有任何鋪墊。
李三眉頭微挑
:"叛軍?我怎麼不知道羅刹帝國有叛軍?據我所知,那不過是一些民間組織,或者應該稱之為"新軍"。"
伊爾希希不想在名稱上糾纏:
"他們叫什麼並不重要。我們希望華夏軍停止向他們輸送任何物資,包括糧食、軍事裝備、衣物等,並切斷與他們的一切聯係。"
他心裡很清楚,一旦失去華夏的補給,羅刹帝國集中力量,很快就能消滅這些叛軍。畢竟,這些所謂的"新軍"不過是一個新生的反政府組織,無法與強大的羅刹帝國長期對抗。
"可是,"
李三話鋒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