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1月18日。
在漢斯的地盤,帝國外務部裡,來自世界各地的協約國代表齊聚一堂,為決定戰敗國法國與意大利的命運,正式拉開了柏林和會的序幕。
順便提一句,熟悉的人應該知道,今天不僅是漢斯的生日,巧合的是,也是那位雖本人大概不會承認、但勉強算得上他外曾祖父的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加冕的日子。
至於原因,自然是因為我們那親愛的嶽父那固執的性子了。
由於戰爭還沒打到巴黎就匆匆結束,要想重現當年在凡爾賽宮加冕、德意誌帝國那最輝煌最榮耀的時刻,在現實中已不可能。因此,威廉二世便希望至少能在這一天開啟和會,以作替代。
漢斯其實並不太想在繼蘭斯之後,再一次羞辱法國,所以表示了反對。但無奈,比洛總理和各位內閣大臣都一致讚成,在壓倒性的多數麵前,隻能屈服。
總之,正式會議開始後,外務部的會議室裡擠滿了各國領導人與外交官,大家為了哪怕一點點利益,都喋喋不休,爭相提高嗓門。
“濱海邊疆區和印度支那,是我們大日本帝國的勇士浴血奮戰後占領下來的土地。因此,日本要求對這些地區擁有主權......”
其中聲音最為刺耳的,便是毫不掩飾野心,試圖一舉吞並濱海邊疆區與法屬印度支那的日本代表團。
“這可不行,我認為日本方麵的要求過於過分了。”
“我們英國也同意美國的看法。若是隻要求一兩塊地方倒也罷了,居然妄圖吞並整個印度支那,老實說,我開始懷疑日本帝國是否還有一點良知了。”
不過,日本的野心還未等漢斯出手,就被不願看到日本勢力膨脹的伍德羅·威爾遜與勞合·喬治這兩堵高牆給攔了下來。
其實,威爾遜與勞合·喬治對日本要求表示否定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美國本就一直與日本在太平洋利益上存在競爭,而英國也因類似原因,甚至一度改變立場,試圖阻止日本參戰,這一切都說明了原因。
“怎、怎麼能這樣......!”
日本代表西園寺公望與牧野伸顯顯然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此刻兩人的表情分明是在說:“美國反對就算了,連名義上的盟友英國也反水了?”
盯───
喂喂,拜托你們彆用那種仿佛在乞求救援的眼神看過來。
我又不是瘋了,德國半點好處也撈不到,怎麼可能去幫日本?
更彆說日本妄圖鯨吞濱海邊疆區和印度支那的野心,注定要在本次會議中失敗。
因為,主導並作出最終決策的,是所謂的四巨頭。
德國的伯恩哈德·馮·比洛,英國的大衛·勞合·喬治,美國的伍德羅·威爾遜,以及奧匈帝國的卡爾·馮·施蒂爾克,這四人。
‘雖然施蒂爾克那邊嘛,奧匈帝國算是德意誌帝國的二營,所以在四巨頭中的存在感稍微有點薄弱......’
但無論如何,比起其他國家,他們的發言權還是要強上許多。
四巨頭的權力有多大呢?重要議題討論時,彆說他們這些外務大臣了,就連其他國家的領導人也一概被排除在外,隻有四人能在戒備森嚴的密室中自行商議並作出決定。
對其他國家來說,這當然是讓人火大的事。
畢竟,德國、英國、美國、奧匈帝國四國聯合把所有好處都吃光了。
然而,這正是協約國四皇、四巨頭的權力,也是這場打著“世界和平”旗號召開的和會,最終卻與真正和平漸行漸遠的原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殖民地獨立?英國堅決反對。
廢除種族歧視?英國死活不同意,美國也因國內黑人問題而暗中反對。
至於能不能提出民族自決?英國必然再次激烈反對,深受民族矛盾困擾的奧匈帝國也不會支持。
怎麼好像大部分都是英國在反對?彆在意,他們本來就是這樣。
總之,即便是四巨頭內部,隻要有一人明確反對,相關議案基本就沒有通過的可能。
“我們美國的立場是:隻要日本放棄對包括符拉迪沃斯托克在內的濱海邊疆地區的占領並撤軍,我們可以考慮承認日本對東京北圻??ngkinh)與安南地區的占有。”
“我們英國同意美國的意見。”
英國和美國正以火眼金睛全力阻止日本的擴張。
實際上,在一戰時期,也隻有身為協約國隱藏“五皇”之一的日本,才能得到這種微弱的談判空間。
“這、這根本是無理要求!而且我們日本絕不可能從自己浴血奪取的濱海邊疆區撤軍!”
當然,日本依然是日本,拒絕放棄對印度支那與濱海邊疆區的野心,繼續激烈掙紮。
日本方麵的反應,漢斯倒是能理解。
對他們來說,美英的乾涉,無疑勾起了當年甲午戰爭後因三國乾涉德俄法)而被迫吐出遼東半島的屈辱回憶。
所以他們才會拚命掙紮。
“等等,等一下!”
並且,日本的掙紮還點燃了其他國家本就壓抑的怒火。
“我們強烈要求日本歸還占領的法屬廣州灣等中國領土!”
某國代表終於忍不住,猛地站起身抗議。
“我們xx民國要求歸還廣東,並且作為參戰的代價,要求修訂和廢除西方列強與日本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
“嗯......民國也確實派了大批華工參與......”
漢斯似是自言自語的嘀咕了一句。但緊接著——
“還有非洲!我們葡萄牙要求以參戰為代價,獲得法屬幾內亞!”
“我們英國反對葡萄牙的要求。幾內亞理應歸屬於我們大英帝國。”
“哈!英國的殖民地已經遍布全球了,還想繼續攫取土地?先反省一下自己吧,彆光指責日本!”
被日本引爆的小小火種,終於讓會議徹底失控。
指責與怒吼四處響起,人人都隻顧著大聲宣泄自己的主張,根本無人聆聽彆人的話。
“唉......真是頭疼啊。大臣,收拾一下。”
“是!好了好了,各位冷靜一下!互相爭吵隻會讓局勢更加混亂!”
而這比菜市場還喧鬨混亂的場麵,最終隻得由某人——這個會議的東道主、德意誌帝國的外交負責人,來收拾殘局。
‘唉,早知道就在倫敦而不是柏林開和會了......’
當然,這又是一如既往的馬後炮罷了。
——————
感謝殘傷花的金牌催更,感謝其他書友的禮物,加更!
喜歡如何拯救德意誌請大家收藏:()如何拯救德意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