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各地趕來的各位科學家們,很高興見到你們。”
當莫洛托夫還在克裡姆林宮裡苦苦等待斯大林的答複時,德國那邊,由愛因斯坦受漢斯之托主導的核武器開發計劃——“柏林計劃”berinprojekt)終於踏出了曆史性的第一步。
看看參與這項計劃的成員陣容:
與愛因斯坦一起寫下“愛因斯坦—西拉德信”,對曼哈頓計劃的啟動產生重大影響的匈牙利物理學家利奧·西拉德eosziard);
在哥廷根大學時期被漢斯親自招募,從而沒有返回美國,而是留在祖先的故鄉——德國奧本海默出身於德裔猶太人家庭)的尤利烏斯·羅伯特·奧本海默juiusroer);
與奧本海默一樣,在奧匈帝國出身、經漢斯說服渡來德國,以“約翰·路德維希·馮·諾依曼”joudigvonneuann)之名活動的年輕天才——約翰·馮·諾依曼;
丹麥的著名物理學家尼爾斯·亨利克·戴維·玻爾nieshenrikdavidbohr),以及他的學生、同時也是納粹核武器計劃“鈾工程uranprojekt)”核心人物的德國核物理學家維爾納·海森堡ernerkarheisenberg);
不久前在波蘭以國葬禮下葬的居裡夫人的長女,繼承了母親天才血脈的伊雷娜·約裡奧居裡irenejoiotcurie),和她的丈夫、同時是居裡夫人的弟子——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居裡fredericjoiotcurie);
隨著拉羅克的影響,意大利也開始了對猶太人的迫害,恩利克·費米enriferi)為了保護猶太人妻子,在愛因斯坦的建議下也投身於德國陣營......這些在學界早已聲名遠揚的星辰,如今悉數彙聚於此。
“想必愛因斯坦博士已經向諸位說明了,我們的目的隻有一個——在法西斯勢力之前搶先開發出核武器,以此阻止他們。”
漢斯話音剛落,聽到“法西斯”一詞,奧本海默、馮·諾依曼、玻爾等猶太裔科學家手上都不自覺攥緊了拳頭。
在座的,沒有人不知道法西斯對猶太人犯下的殘酷暴行;也沒有人對此能無動於衷。
愛因斯坦之所以挺身而出,率先領導柏林計劃,原因便在於此。
“當然,我明白,有人無論如何也難以接受將科學作為戰爭的工具。但如今人類頭頂正籠罩著前所未有的深重黑暗,迫使我們不得不做出這種不幸的選擇。軸心國的暴行一日比一日更加肆無忌憚,而蘇聯也隱隱有與他們攜手的跡象。”
當然,目前他們掌握的情報還隻是“法蘇之間有過某種接觸”這種程度,但兩方若真要談,又能談些什麼呢?答案昭然若揭。
“若就此任由軸心國吞噬整個世界,那麼人類的未來將蕩然無存,我們苦心守護的和平也會隨之化為烏有。”
漢斯停頓片刻,繼續說道:
“我不會說什麼‘一切重擔由我一人來背負’的空話。畢竟,負擔這種東西,並不會因為彆人願意替你分擔就真的輕了。
我隻懇請各位,作為成年人,作為肩負責任的長輩,將來能為孩子們留下的,不是漆黑絕望的未來,而是充滿繁榮與和平的光明前路。懷著這樣的信念來投身於這項計劃。”
啪啪啪啪啪啪!
演講落幕,科學家們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有人是為全人類鼓掌,有人是為了家人,還有人是為了祖國。
“辛苦了,總理先生。這下終於是個開始了。”
“嗯,愛因斯坦博士。今後就拜托您了。”
“當然。”
“總理,請稍等一下......”
漢斯正與愛因斯坦握手時,秘書湊過來,在他耳邊低聲說了幾句。
“......該死的小鬼子。”
那消息足以讓他深深皺起眉頭。
......
“蘇維埃聯邦決定接受貴國的要求。”
“是嗎?”
幾天後,終於等來了夢寐以求的答複,賴伐爾臉上頓時浮現出喜色。
隻是,傳話的莫洛托夫神情卻依舊滿是躊躇與不安。
法國的要求固然能讓法國獲益,但代價卻是蘇聯必須冒著風險。
‘坦克與航空技術交流姑且不論,還要我們先出麵去吸引德國的目光。’
至於如何吸引,答案不言而喻。
‘不過,這也並非毫無道理......’
法國當下最迫切的,仍是重新武裝。
畢竟,沒有武器,根本無法打仗。
然而若是就這樣貿然宣布重整軍備,德國必然會立刻宣戰,揮師直逼巴黎。法國急需一種能讓德國投鼠忌器的屏障。
而拉羅克想到的屏障,正是蘇聯。
即便身負傷痕,蘇聯依舊是那頭龐大的北方巨熊。一旦它行動起來,德國也不敢輕舉妄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可說到底,這不就是要蘇聯替法國去送死嗎。’
雖說法國不止準備了這一手,並且許下豐厚回報,但在莫洛托夫眼裡,法西斯分子的承諾根本不值一信。
然而,因收成歉收而餓得眼紅的斯大林,即便心知肚明,最終還是決定與軸心國握手。
且不說拉羅克的傲慢無禮,單就兩線作戰而言,法國的重整軍備亦是必需的。若法國先行倒下,那蘇聯就隻能孤身對抗德國。
至於莫洛托夫,他自然連半句反駁都不敢。斯大林的決定,誰若敢出聲,便會和那些被清洗的倒黴鬼一樣,悄無聲息地消失。
“那麼,今後就請多關照了。”
“嗯,衷心希望這一次不會再走上1914年的老路。”
“彼此彼此。”
兩人嘴上互相諷刺著不要像俄羅斯帝國那樣不戰自敗,手上卻緊緊相握。
為了推翻德意誌帝國,軸心國與蘇聯簽下了這份秘而不宣的《莫洛托夫—賴伐爾條約ootovavapact)》。這份條約,正是最惡同盟的開始。
當然,待德國覆滅之後,這個同盟也會如仲夏夜之夢般虛幻破滅。
“委員長同誌。”
“何事?”
法蘭西人與蘇維埃人,不論心底如何,各自舉杯祝賀這份條約的簽訂時,一個神情慌張的人快步走到莫洛托夫身邊。
“遠東出事了。”
“遠東?”
“是的,剛剛傳來消息,日本對xx發動了攻擊。”
“那種事不是常有的嗎。”
自滿洲事變以來,日本便不斷與xx爆發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