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場景被國內影迷將其解讀為東方式哀而不傷——李的沉默與蘭迪的淚水,共同構成對創傷的尊重——有些傷口無需愈合,存在即是見證。
《紐約時報》:“楊的《海邊的曼徹斯特》一定會成為影史經典,它之所以成為經典,在於它撕碎了苦難必鑄輝煌的虛假承諾。真正的治愈,是允許傷口永遠流血。當全球觀眾為李的‘ican’tbeatit’落淚時,恰是對人類脆弱性最深的共情——承認失敗,或許才是生存的終極勇氣。”
楊簡的演技不但備受華夏影迷的好評,在美國爛番茄上也收獲了99的好評,在這眾多好評中,眾多數媒體、影評人和影迷聚焦於他“用微表情承載萬噸悲痛”的表演——如警局審訊後奪槍自殺未遂的麻木眼神、與前妻街頭相遇時喉結的顫抖。
《衛報》稱“這是繼《出租車司機》後最偉大的內斂式演出”。
無論國內外怎麼去解讀楊簡這部《海邊的曼切斯特》,大家對於電影表達的那種藝術真實性與社會隱喻都是一致給出了讚譽——
全片無配樂的冷寂海景、瑣碎對話中的情感張力,被《電影手冊》稱為“新現實主義的勝利”;李的自我放逐被美國媒體視為“中產夢碎”的縮影——當努力無法改變結局,“躺平”成為最後的反抗。
而楊簡在電影裡的表現,也讓美國輿論將楊簡放在了今年奧斯卡影帝最大熱門的位置上。
《海邊曼切斯特》的上映,也就意味著這部電影的奧斯卡衝獎季正式開始。
楊簡也指示馬丁,今年的奧斯卡重心放在這部電影上,最佳男主角是重中之重,其次就是最佳導演、最佳影片與最佳劇本。
《星際穿越》的重心則是放在技術類獎項上就好,否則的話這會分散楊簡的票數。
小李子的《血鑽》與《無間行者》可是前車之鑒。
......
時間來到12月2號,《海邊的曼切斯特》已經上映5天,雖說這部電影由於題材的原因,票房不是很爆炸,可因為楊簡,5天的時間依然拿到了2.7億的總票房。
就連1號和2號這兩個工作日的日票房都接近3000萬。
這個數據在楊簡以往的電影中不算出色,可還是那句話,凡事就怕對比。和楊簡自己的曆史成績比不怎麼樣,可是和其他人的電影比起來那就了不得了。
與《海邊的曼切斯特》同日上映的《撒嬌女人最好命》則是聚集了周訊、黃達岸兩位當紅明星,可依然敗下陣來。
《撒嬌女人》5天時間票房堪堪破億,和《海邊的曼切斯特》沒法比。
說起來《撒嬌女人》還是導演彭浩翔北上的第一部電影,可是這部電影的誕生其實不算容易,比起《太平輪》也差不了多少。
作為一部愛情喜劇,《撒嬌女人最好命》在戲外還更特彆一些。期間經曆了版權糾紛以及二十二稿劇本,再到被雪藏的導演彭浩翔,《撒嬌女人最好命》從籌備到終於和觀眾見麵,一部中小成本的電影硬是用了三年多,屹立華藝“h計劃”中好容易才“撒出來的嬌”。
所謂“h計劃”,就是華藝的一項電影計劃,表示highhope得名,表示充滿希望。
2011年2月份,華藝兄弟第一次發布“h計劃”,該計劃的核心成員包括大哥成、徐客、馬大剛、夏永康、陳國輝、林書宇、烏耳善、馮德輪、鈕承澤、彭浩翔、於仁泰等11位導演的10部新片。
馬大剛的《1942》、大哥成的《十二生肖》亦是共同在列,而還有一部電影也在列,那就是香江年輕導演彭浩翔的新片——《撒嬌女人最好命》。
如果大家不認識彭浩翔,那麼許多人提到那部愛情喜劇《誌明與春嬌》,有的人可能就知道了。
《誌明與春嬌》這部港式愛情小品雖然隻在內地斬獲了185萬的票房成績,卻在豆瓣上收獲了8.0的高分。
這無疑給了彭浩翔巨大的信心。
2007年彭浩翔曾憑《伊莎貝拉》試水北上,儘管這部電影提名了第56屆金熊獎,不過依然無人關注他、
到了2010年,他在《誌明與春嬌》的成功中找到了一種立足內地電影市場的可能性,那就是當時在內地電影市場尚屬空白的都市愛情喜劇類型片。
於是彭浩翔“思考良久,決定把香江的房子退掉,所有家中細軟都運往bj”,正式成為北漂一員。
在2011年華藝“h計劃”中公布的《撒嬌女人最好命》原本應該成為他北上之後的第一部作品。
然而彭浩翔的北漂生活並非一帆風順,他曾經在自己於某爛蘋果日報上的專欄裡自嘲地描述過“消失的西裝”,因為奔波於京港兩地,彭浩翔與太太“許多時候,同時間在不同地方,我們夫婦二人名下可能會有三四個酒店房間。”“曾試過有一東西找了年多,由一位同事入職的時候已開始找,直至她離職,那東西還沒找到,後來偶爾在彆的合碰上,她還惦記著那東西到底找到了沒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同樣體現出彭浩翔水土不服的,還有他與話劇導演何念有關《撒嬌女王》的一場版權糾紛。早在“h計劃”公布之前一個月,彭浩翔與何念的口水仗已經打響。
2011年彭浩翔宣布拍攝《撒嬌女人最好命》時,話劇導演何念已推出同名話劇《撒嬌女王》。彭浩翔指控何念“盜用創意”,稱該項目原為雙方合作但因“合約不合理”流產,何念卻單方麵推進話劇製作。
雙方在微博公開互斥“盜賊”“敗類”,甚至對簿公堂。更是在微博互發律師聲明,在劇名歸屬、故事原創以及合作失敗原因等問題上爭執不下,雙方態度都十分強硬,僵持的局麵也一度成為當時的媒體頭條。
何念在接受采訪時曾透露,與彭浩翔談崩的原因主要在於利益分配不均,“我之前的戲都是賣座的,我讓給彭浩翔一些股份,可我們出現了三點分歧:第一,他隻要現金交易,讓我們付他50萬元版權費———戲劇圈都知道,我做一個話劇也就100萬元左右,他直接拿去50萬元是完全不可能的;第二,我提出劇名叫《撒嬌女王》,他堅持用《會撒嬌的女人最好命》;第三,故事內容他也一定要用那本書傳遞的故事,而我想的是‘四城記’的故事。”
同時,何念也公開批評彭浩翔,“我覺得他來找我就是想把他原來做過的東西賣給我,賺一筆錢走人。”何念還借香江電影人文雋之口,稱“這件事說明彭浩翔不了解內地的‘遊戲規則’。”
同年5月,編劇柏邦尼在微博上透露,自己為何念告彭浩翔誹謗一案出庭作證。柏邦尼證明彭浩翔更早擁有創意,但最終案件結果成謎,糾紛不了了之。
雙方就此事都是閉口不談,最後的結果就是何念的話劇《撒嬌女王》還在演,彭浩翔的《撒嬌女人》則繼續糾結於難產的劇本當中。
2012年4月,華藝兄弟發布2012年度“h計劃”,《撒嬌女人最好命》再次位列其中,發布會上王重壘打趣彭浩翔稱其“這個撒嬌沒撒出來”,彭浩翔也再現場表示,兩年時間一直用於修改劇本,而《撒嬌女人最好命》將於當年暑期正式開拍。
而在當年5月份參加某活動時,彭浩翔再次證實,自己正在打磨《撒嬌女人最好命》的劇本。
次年6月,華藝於魔都國際電影節上發布2013年度“h計劃”,《撒嬌女人最好命》就跟豬堅強一樣依然倔強的再次出現在片單之中。
當時的王重壘再次談及《撒嬌女人最好命》的時候,口氣從前一年的調侃變的多了幾分無奈。
“我覺得最大的原因是彭浩翔覺得《撒嬌女人最好命》是真正進入內地市場的第一部戲,他希望全部都是內地演員出演,編劇的潤色都是非常內地的東西,他希望更純粹一點,準備久一點。”
但事實上,此時距離彭浩翔的《春嬌與誌明》上映已經過了一年多時間。儘管《春嬌與誌明》的主演還是香江演員餘聞楽和楊芊樺,但故事的背景已經全盤搬到了bj,與兩人搭戲的演員也成了楊蜜和徐爭,算是實際意義上彭浩翔進入內地市場的第一槍也不為過。
而此時的彭浩翔也趕上了內地電影票房正式起飛的東風,《春嬌與誌明》的票房直接拿到了7000萬rb,這讓彭浩翔切實嘗到了內地市場的甜頭,也無怪他會在采訪中自信的表示“我沒有水土不服的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我才華特彆好啦”。
但在票房取得成功的同時,《春嬌與誌明》卻未能延續前作《誌明與春嬌》的良好口碑。
實際上,《撒嬌》劇本一直未定稿的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時任華藝總監製的陳國富對劇本始終不滿,要求反複修改。
原劇本中黃達岸的角色被設定為“渣男”,對周訊角色情感模糊,華藝認為需調整人物動機以符合市場接受度。隨後編劇從柏邦尼更換為彭浩翔老搭檔陸以心,劇本耗時三年修改22稿。
如果陳國富不離開華藝,這部電影可能還會難產一段時間。
隨著2013年3月陳國富離開華藝,8個月後的11月份,《撒嬌女人》立即開機。
雖然彭浩翔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表示劇本修改二十二稿是為了有一個好故事。
可是結合陳國富離開的時間以及成片呈現的效果,估計真的是陳國富不滿意彭浩翔的劇本。
《撒嬌女人最好命》上映後的口碑其實非常一般,尤其是其中的“直男癌審美”遭到猛烈批評——
大多的評論都認為彭浩翔是將女性簡化為“女漢子”與“綠茶婊”的對立,強化性彆刻板印象;黃達岸的台詞“我是gay所以不愛女人”被指侮辱少數群體。
咳咳,前麵那個楊簡不知道怎麼評價,畢竟他沒看過電影,不知道是不是那樣,可是黃達岸的台詞,楊簡覺得大家就有些苛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