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開農家樂也賺了不少錢……”
消息傳開那天,村東頭的李瘸子拄著拐棍找到村委會:
“老田,我把攢了半年的賣草藥錢湊了三千,你給開個收據。”
接著是扛著蛇皮袋的王大爺,袋底露出幾張皺巴巴的鈔票:
“我家孫子說,新橋要叫‘爭氣橋’。”
會計捏著泛黃的收款單,忽然想起吳老大當村長時,這些人眼裡藏著的畏懼——
此刻卻像攢了一冬的陽光,全倒進了他手裡。
來年開春時節,挖機的轟鳴打破了河道的寂靜。
華清戴著安全帽蹲在工地上,看施工隊往橋樁裡灌水泥。
三個月後,“爭氣橋”竣工剪彩。
這次剪彩,沒有什麼鎮裡、市裡的領導,全是幸福村村民。
他們編排了節目,自娛自樂,慶祝新橋落成。
王大爺領著幾個人扛起了竹製旱船。
船身蒙著藍布,用粉筆歪歪扭扭畫著水波。
“咚鏘咚鏘”的鑼鼓聲裡,旱船在橋麵上轉出圈,老漢們喊著自編的號子:
“新橋起喲石墩牢,大夥心齊步步高!”
船底的木輪碾過青石板,驚得趴在橋欄上的孩童們直笑。
六七個少女把草繩在橋欄上繞成圈,最前頭的阿秀踩在橋板縫上,腳尖點出細碎的步點。
這是跟奶奶學的“踩橋舞”,據說以前新橋落成,姑娘們要踩著橋板縫跳舞,祈願路平橋穩。
“一踩青苔不打滑,二踩鋼筋如盤蛇……”
阿秀起了頭,其餘少女跟著哼,聲音像剛抽芽的柳枝般柔軟,卻透著股子認真。
她們把草繩甩成“8”字,草穗掃過橋麵的混凝土塊,驚起的塵埃在光柱裡翻飛,倒像是給舞點綴了層會發光的紗。
……
隨後,村子裡擺起了百家宴。
華清係著圍裙在臨時搭的灶台前顛勺,身後是嬉笑的孩子和碰杯的老人。
紅燒魚的香氣混著河水的腥甜飄向遠方,橋那頭的田埂上,幾個外村人正指著新橋拍照。
入夏後,爭氣橋成了村裡的新地標。
清晨四五點,賣菜的三輪車碾過橋板的“咯噔”聲,驚醒了橋墩下棲息的野鷺。
晌午時分,放學的娃子趴在橋欄上釣小龍蝦,釣竿是用竹竿自製的。
傍晚收工的漢子們坐在橋邊抽煙,看村子裡的炊煙從河對岸升起來,像一條條柔軟的黃絲帶。
七月的雷陣雨季,河水漲得快漫上橋欄,卻再沒出現過坍塌的險情。
華清披著雨衣蹲在橋頭,看探照燈掃過橋麵——混凝土澆築的橋身紋絲不動,鋼筋骨架在水裡映出整齊的影子。
旁邊打著手電筒的會計老王笑道:
“村長,咱這橋,跑百噸王肯定都不成問題。”
本故事完)
喜歡快穿:最強工具人出征,寸草不生請大家收藏:()快穿:最強工具人出征,寸草不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