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士紳們,拿著《農莊管理之要》,直接奉為至寶——他們完全可以用此來管轄自家的農莊。
蔡成有著建國初期互助組和農民公社的無數經驗,麵對漢代這些質樸的農戶,怎麼可能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隻不過,為了解決糧食問題,在當前階段,蔡成不允許農戶經商罷了。
儘管如此,蔡成也用在大工坊裡做工,替代了農戶經商,讓農戶有了錢財的來源。
郡吏迂回攻擊新農體係的理由沒有了,那就隻能正麵進攻了。
蔡立盯著這個提問的郡吏看了良久,才慢慢回答道:“我知道。我還知道,照此下去,所有的佃戶都會加入農莊、漁莊和鹽莊。因為在新農體係下,加入農、漁、鹽莊,他們的收益更多一些。按新農體係的規劃,前三年,農莊之人吃飽飯談不上,至少不會餓死人。三年後,農戶基本家家都能吃飽了。”
看到蔡立如此坦蕩直言,那個提問的郡吏,突然一下子不知道怎麼說下去了。
又一郡吏跳了出來。“使君,可佃戶都跑去農莊了,我們家族中的土地就沒人耕種了。”
“哦?為什麼佃戶寧願加入農莊,也不願意為士紳們耕種了呢?”蔡立好整以暇,明知故問。
這讓郡吏們如何回答?
難道他們要公開承認對佃戶的盤剝太重了嗎?
畢竟“佃二稅三主五”和“稅三主七”相差太大了,他們根本就不好意思說出口。
蔡立見沒人回答他的問題,悠哉地繼續說道:“佃戶為誰耕種,是他們的自由。我們都沒有辦法強迫他們。一些大戶人家若想雇傭佃戶,就要考慮如何能讓佃戶餓不死。
“從我到東萊任黃縣縣令以來,其他縣我不知道,但黃縣每年都要餓死數百人甚至更多,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佃戶。加之前些年的‘傷寒大疫’,我東萊郡原本近六十萬人口,在黃巾入東萊前,隻剩下三十四萬人口。
“現在,因為農莊政策,我東萊人口已經暴漲到近五十萬人口,而且人口數還會不斷增加,這難道不是好事?
“每個大戶家中,都有讀書人,也都是明事理的。所以,我相信,隻要這些大戶願意給佃戶一條活路,就一定會有人願意為大戶耕種。”
蔡立這話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佃戶不願意為你們耕種,是因為你們對佃戶壓榨得太厲害了。你不給佃戶們活路,還想讓佃戶給你們耕種?
郡吏們都保持了沉默。
他們當然聽得懂蔡立的話,可他們也知道,如果像農莊一樣對待佃戶,那他們每年幾乎就顆粒無收。
這些代表身後士紳的郡吏,突然覺得渾身無力。
道理就在那兒擺著。
新農體係就是一個陽謀。
那些士紳們,明知道是怎麼回事,但他們卻無力反抗。
要想破新農體係這個局,士紳們大概隻有一條路:殺死蔡立、蔡成等蔡家人,然後由他們來當權,就可以廢除新農體係了。
誰都知道,不廢除新農體係,就沒有再給世家大族耕種。世家大族的土地,早晚都會歸於郡府。
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三塑強漢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