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不就是一刀的事兒嗎?
殺死孟益,公孫瓚接手了這一萬多兵馬。
不過,不用接手,本來就是他的。
孟益雖是中郎將,可他幾乎不知兵,這萬餘兵馬一直都是公孫瓚在節製,孟益早就被他給架空了。
當他得知袁紹、王匡發出《討賊倡議書》之後,就一直在觀望。
結果孫堅成為了聯軍盟主。
他和孫堅在平定涼州叛亂時,沒少接觸。
他知道孫堅是個狠角色,自然不敢率軍加入聯軍,生怕自己的兵馬被孫堅給吞並了。
於是在華雄進駐旋門關之時,他就躲在旋門關右側的成皋城中。
成皋城現已殘破,亦沒有駐軍。
華雄一直在涼州,對司棣地形絲毫不熟悉,竟然沒有派人入大伾山打探一番,亦不知大伾山上,還有一座成皋城。
旋門關在本叫虎牢關,也是日後秦王李世民戰勝竇建德的地方。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漢靈帝劉宏下旨,改名為旋門關,為“洛陽八關”之一。
虎牢關,左有黃河,右是險峻的大伾山,地形狹窄,乃是從冀州、兗州入司棣的必經之路。
也正因為地形狹窄,虎牢關內,通常隻能容納三千人。
董卓、李儒也不了解這裡的地形地勢,讓華雄帶來了五千人。
所以隻能塞進去。
雖然擠了一點,可還勉強能容下。
公孫瓚見華雄入了旋門關,就在成皋城中偷樂。
他準備聯軍渡河之後,看著兩邊開打。
等兩邊兵馬,人腦袋打出狗腦袋來的時候,然後再除強扶弱。
最後勝利方必然對他極為感激,他也就順便收取了勝方兵馬,再去尋自己的恩師盧植,借而名揚大漢。
公孫瓚要的就是名聲。
有了名聲,就會有人支持,他也就有了錢糧兵馬。
可大出他的預料,聯軍確實是渡河了。
孫堅也雖知旋門關右側有一成皋城,本想占據成皋城,可卻發現成皋城中有守軍。
城中兵馬雖然沒有打出旗號,可孫堅理所當然地認為,成皋城中也是董卓的兵馬。
有成皋城守軍的威脅,孫堅自然不敢輕易攻打旋門關。
於是,孫堅與華雄就對峙了起來。
公孫瓚明顯看不懂為何兩邊不馬上開戰。
他哪裡知道,是因為他的存在,才讓孫堅不敢輕易攻關。
當然,也有厲誌的一小部分作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