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子城,青州兵馬的戰力,直接把他給嚇住了。
斬首叛軍近萬,護民軍隻傷亡數百人。
而且陣亡者極少。
因為他親眼看到,管子城下的廝殺,有手臂上纏著白布的士卒,來回穿梭於廝殺的軍陣之中,隻要沒有一擊斃命的將士,都會被搶出戰陣,然後快速止血、上藥、包紮……
公孫瓚根本不理解護民軍為何如此。
要知道,在大漢,重傷員對於軍隊來說,幾乎就是累贅。雖有收容,但卻是任由他們自生自滅。
重傷員中,能有一成活下來,就算是燒高香了,反而糧食軍中本就緊張的資源。
所以,在大漢軍中,有一個不成文的習俗。
除都尉以上的軍官外,其他重傷員都會要求同伴給自己補上一刀。
他們不想活受罪。
畢竟重傷之後,活下來的比例太低了。
可護民軍一個傷員都不放棄,倒是讓公孫瓚開了眼界。
事後他也曾問過於禁,於禁的回答是:都是生死兄弟,自然能救則救,絕對不能拋棄。
對此,公孫瓚絕對不以為然。
不過,那是護民軍的事,與他無關。
公孫瓚在旋門關,沒等到聯軍的糧草,卻等到了華雄的五千兵馬。
前天收到華雄的兵馬沒有返回京都,而是轉向去了轘轅關,今天就收到華雄直奔旋門關而來的探報。
公孫瓚再笨,他也能想到,京都必然又有了變故。
否則華雄絕對不會不返回京都。
京都出現了什麼變故他不管,但公孫瓚可以肯定,董卓必然已經失勢。
既然如此,華雄這五千兵馬,他可得收下。
於是,他馬上就安排好,撤掉旋門關上的旗號,關內兩千兵馬,全部藏於關內,大開關門。
待華雄兵馬抵近旋門關百丈時,才快速關閉城門。
而他自己則親率剩餘兵馬,埋伏在華雄的必經之路的兩邊,等華雄的五千兵馬抵達旋門關後,他們再協同旋門關的守軍,一舉殺出。
華雄剛剛說,要拜李儒為自己的軍師。結果還不到二十息時間,華雄就發現自己已然中伏。
在虎牢道這樣狹窄的地段,華雄要麼上前攻下虎牢關,要麼向後衝破身後的伏兵,殺出一條血路,便再無出路。
華雄一腳把李儒踹倒在地上。
他懷疑這就是李儒之計,是李儒帶他進入這兵家絕地的。
如果不是李儒,他哪裡會陷入如此兵家死地?
就在此時,身後傳來叫喊聲,說是公孫將軍要與華雄對話。
華雄稍一思忖,就走了出去。
對麵也走來一人。
“華雄,你應該認識我,公孫瓚,公孫伯圭。在討伐羌胡叛亂之時,你我也算袍澤。”
“公孫伯圭?怎麼是你?你加入聯軍了?”華雄打死也想不到,旗號上的“公孫”,竟然是公孫瓚。
“哈哈哈哈——”公孫瓚大笑。“子建(華雄字),大亂之世,也是大爭之世。在這大爭之世,最重要的是什麼?”
華雄一下子沒反應過來,正猶豫著,一瘸一拐跑過來的李儒大聲說道:“是兵馬!唯有兵馬,方能獨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