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華雄率領的五千兵馬,儘管他也采取了快速行軍,但也隻能保證每天行進五十裡的樣子。
不是華雄不想再快一些,而是他手下的將士,體力真的跟不上。
華雄軍一日兩餐,可由於沒有返回京都,糧草不足,隻是在偃師搶了一波。
可他們要抵達豫州治所譙縣,還需要行進上千裡,而他們進入豫州後,不想惹怒豫州牧黃琬,也不敢再行搶劫。
於是,從轘轅關撤離後,華雄軍就隻能每日一餐,並準備抵達滎陽後,再搶一波,然後就隻能堅持到譙縣了。
而從轘轅關到旋門關有多遠?
一百六十五裡。
也就是說,山地二師隻用了一天半就已經追上了華雄軍。
其實,蔡成訓練山地軍,不僅僅是參照了後世萬歲軍的標準,還參照了戰國魏武卒的標準。
魏武卒一日行軍百裡,身上的負重達到了百斤。
漢代一斤,相當於現代的二百五十克,就是現代的半斤。
所以,山地軍負重百斤,相當於現代的五十斤,也就是二十五千克。
這個標準,稍低於現代特種兵,不過,除戰國時期的魏武卒外,再沒有軍隊能相比了?
為何魏武卒後,再未出現如此強力的步卒?就是因為魏武卒的要求太苛刻,至今都在有人懷疑人類能否做到。
(看官可以自查魏武卒的資料,看看是否足夠苛刻——編者注)
斥候發現華雄軍的後衛後,鄧辰馬上要求全軍放慢腳步,用斥候監視華雄軍,而山地二師就遠遠地在後麵吊著,萬萬不可暴露。
那華雄就沒有派斥候嗎?
當然派了。隻不過,他是往前麵的方向派的。
他不相信以他的行進速度,誰還能追上他。
哪怕是騎兵追上來,他都不擔心。
因為他已經進入山道了。
以山道的狹窄與崎嶇,騎兵還不如步卒的戰力強呢。
可山地二師為何不追殺上去呢?
現在是在伊洛盆地中,是平原。如果追殺上去,以山地師不到四千人,無法保證全殲華雄的五千人。
如果等他們進入到了旋門關,前有厲誌兩萬兵馬的堵截,後有山地二師封鎖虎牢道,一邊是大河,一邊是懸崖峭壁,不要說華雄的五千兵馬,就連公孫瓚的一萬三千兵馬,也無處可逃。
山地二師的師長,是從特戰隊調過去的,姓鄧,名辰,字護民。
他的字本來不是“護民”。可他的先祖鄧奉,便是因護民而攻打雲台二十八將排名第二的吳漢而反了劉秀。
雖然鄧奉山早期幫助過劉秀,且在自己窮水儘後向劉秀投降,但最後因岑彭等人的堅持,劉秀還是把鄧奉殺了。
劉秀沒有遷怒於鄧氏一族,可鄧氏一族也從此沒落。
到了東漢末年,早已經從南陽流落四方。
而鄧辰一家,就是流落到平原國的鄧奉後人。
在蔡成掌控整個青州後,他家雖然還有識字讀書之能,卻已經混得連寒門都算不上了,就是一能識字讀書的普通農戶。
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三塑強漢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