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因為如此,蔡成才讓他跟在王允身邊,等熟悉官場後,就做刑部尚書。
這次入京,就是滿寵帶著一眾研究刑律之人,來配合王允建立新法和整個刑律體係。
蔡成這也是沒有辦法。
當前大學堂培養出來的讀書人不僅人數不足,而且還沒有為官的經驗。
所以,隻能先把東漢末年的各州名士先用起來。
當然,農耕署署長、商署署長、製造署署長、衛生署署長、學署署長這五個最重要的位子,蔡成都是安排的自己人。
這五個部門,也可以說是蔡成重塑大漢的五個基礎。
這五署在各州郡行事,隻需要事先通報刺史、太守即可,可以直接指揮州郡兩級官府的農耕、經商、製造、衛生和教育五項事務。
至於豫州的刺史鐘繇鐘元常,則是由黃琬推薦。
而鐘繇在大漢素有名望,鐘氏又是潁川望族。他來任豫州刺史,可以很好地聯絡豫州士族,讓新農體係的推行更為順利。
蔡成當然沒有意見。
蔡成也知鐘繇的理政能力,自然是一萬個放心。
而鐘繇可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書法家,正史中的小楷,就是他創建的。
如今,他在朝中,已經見識到了蔡成所創的小楷,《漢報》上用的就是小楷,自然對蔡成是推崇倍至,總想與蔡成探討書法。
可蔡成真沒時間。
因為護民軍的眾將,於年節前,便已經全部入京。
他們正在連日軍議,以確定護民軍下一步的方略。
蔡成沒參加前期軍議。他要帶著內閣成員,包括三公九卿,把大漢下一步的方略商議妥當。
當然,這也是蔡成的借口。
他哪裡敢與鐘繇探討小楷?
真要一起探討,他就露餡了。
小楷是他推出來的,可他自己的小楷水平,實在是卒不忍視。
《漢報》上的小楷,雖然是刻出來的,可原字也不是蔡成的手書,而是管氏家主管哲所書。
所以,這段時間,蔡成每天晚上撰寫書稿,可都是用的小楷,而不是大漢流行的隸書。
不過,蔡成還是找時間和鐘繇見了一麵。
他直接建議鐘繇研究行書。
之前蔡成曾建議過左伯研究草書,隻剩下行書沒人研究了。
雖然蔡成的行書實在不忍直視,可鐘繇卻如獲至寶。
他發現,楷書雖然工整,可偏於軟弱無力,不僅無隸書的剛勁,亦無文士所追求的瀟灑飄逸。
而蔡成所說的草書雖然狂放,卻不符合鐘繇的性格。
而行書,恰好符合他的性格,飄逸而不失端莊,瀟灑且不失勁力。
自從鐘繇開始研究行書之後,就再也沒有來煩蔡成了。
下午,可就是要商議大漢下一步的“治國方略”的時候,蔡成自然要帶著劉協來參加。
可三公九卿並不是內閣成員,為何還能夠參與商議“治國方略”?
能位列三公九卿,都是大漢頂尖的人物。
雖然目前尚無新職,可總要給三分薄麵吧?
更重要的,蔡成要通過他們告訴士族,如果士族不反對新製,蔡成也不會動他們。
這也算是通過拉攏重臣從而分化士族的陽謀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