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今桓佑主動致禮感謝,倒是讓人發現,這個桓氏並不是“教子不嚴”,而是很懂禮數的。
桓佑的童聲再次響起。
“如果現在就宣布不奉內閣詔令,無論是樊城的護民軍,還是經襄隨穀地入江夏的護民軍,都會馬上征伐南郡,我南郡將會四麵受敵,不可守也。
“如果宣布奉內閣詔令,便要解散私兵、放護民軍過漢水,南郡亦不可保。
“唯有一策,可保南郡暫時無虞,以便抽出手來,清剿孫策殘軍。
“那就是以使君皇室宗親之名,讓荀諶帶信給內閣,說目前對成公子是否國賊判斷不清,請求內閣允許荊州派使者入京都觀察兩年時間。
“屆時,如若證實成公子並不想獨霸朝綱、伺機篡漢,荊州刺史府上下官員便全部赴京負荊請罪、
“否則,荊州刺史府與數百萬民眾,必將高舉‘匡扶漢室’的義旗,哪怕全部死光,哪怕流儘最後一滴血,也必與成公子對抗到底。”
眾人都聽明白了。
眾人的眼睛也都亮了。
按桓佑所言,荊州並不背叛大漢朝廷,反而是漢室的最堅定的助力。
你成公子若沒有篡漢之心,給荊州兩年時間又如何?
你成公子若確想篡漢,那就是逼著荊州聯合揚州、益州、交州共同高舉義旗。
而隻要有這兩年時間,荊州便可以騰出手來,先剿孫策、再募強兵。
屆時無論是想割據江南,還是要重新歸朝廷統轄,可就是荊州說了算。
所有人看著桓佑的眼神,都閃著異彩、透著驚喜。
原來荊州第一大才是這位桓氏的小公子桓佑呀。
難怪其父桓階坐在那裡老神在在!
哪怕不願意反抗成公子的劉表,都清楚這是當前荊州最好的策略。
畢竟劉表也對是否歸順朝廷搖擺不定。有了這兩年時間,不僅占據了“匡扶漢室”的大義名分,還能夠把天下大勢看得更清。
那時做決定,肯定就不會猶豫了。
可正史中,荊州士族不都是沒有戰心嗎?
曹操來攻荊州,遍地都是投降派,卻無人想割據自立。
曹操本就是士族出身。
他來攻荊州,士族還是士族,利益不會受損。
但如果是護民軍控製了荊州,這些世家大族,起碼都要交出半數族產,而且還得和賤民平起平坐。
如何抉擇,不是明擺著嗎?
史上隻留下姓名又體弱多病的荊州桓氏嗣子桓佑,在襄陽刺史府中,一鳴驚人,再一次改寫了曆史。
荀諶返京了。
帶著荊州刺史劉表給內閣的信件返京了。
信上還有荊州多數世家大族的簽字。
荀諶剛剛渡過漢水,文聘已經率領五千兵馬東渡漢水,去江夏攻伐孫策;
霍峻字仲邈)率領三千兵馬同樣東渡漢水,去搶占隨縣;
與此同時,蔡瑁、張允劉表的外甥)也緊急趕往洞庭湖,準備率領水師封鎖江夏郡至長沙郡的江麵,或把孫策困死在江夏,或將孫策殲滅於臨湘城下。
喜歡三塑強漢請大家收藏:()三塑強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