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洞口能引導氣流通過尾翼下放,可以讓貝爾總監多關注下。”
陳向北儘量用著淡定的語氣回了一句,他相信隻要略微提醒一下,按照鮑伯·貝爾的能力跟才華,絕對可以快速弄明白F導管的工作原理,從而下一步試裝到賽車中期升級。
“這你也懂?”
布裡亞托利語氣十分驚豔,哪怕陳向北從加入本田鈴鹿賽車學院算起,至今也沒有超過兩年時間。
他的汽車工程專業知識,能做到憑借一張照片,就判斷出賽車座艙洞口的作用,天才恐怕都沒有這麼誇張吧?
“嗯。”
非常簡單的點點頭,陳向北就轉身朝著車手休息室走去。
解釋越多,漏洞就越多。
布裡亞托利的性格,隻要不涉及到利益這種核心問題,其他壓根就不重要,很快就會被忽略。
洗了個澡換身衣服出來,陳向北看到特魯利正坐在沙發麵前,觀看著自己的排位賽第一視角錄像。
同樣是用一套紅軟胎跑Q3,特魯利沒有冒險去推兩個飛馳圈,亦或者他覺得推不出來更快的速度,就沒必要去做這種毫無意義的舉動。
結果他沒有想到,陳向北最終提升了一個名次。
特魯利很好奇,陳向北到底是如何做到這一點!
雙方答應過數據共享,隻是特魯利礙於老將的顏麵跟尊嚴,沒有去查看陳向北的調校反饋,以及第一視角車載錄像。
現在麵對一次次的落後,特魯利已經意識到中國新秀,可能要遠遠比自己預料的更強,他並不是靠著中國資本收購車隊股份,才得以獲得正式車手的合同。
陳向北,真有可能憑借的是實力。
麵對特魯利這個舉動,陳向北沒有聲張,默默走出車手休息室,返回了下榻的酒店休息。
整個下午跟晚上期間,陳向北都沒有進行高強度體能訓練,更多是在房間裡麵看著排位賽的電視轉播,試圖學習四大車隊“強者”的開法跟走線。
他很清楚F1領域裡麵的落後,看似差距微乎其乎,實際上可能是一道越不過去的天塹。
速度再提升那麼一點點,同樣的走線就會有失控的風險!
上輩子陳向北天賦有限,說實話隻能算個中庸的車手,就算最終能靠著讚助跨越F1賽車的門檻,上限估計也就是在十五名左右徘徊。
保守的風格不會出現太多車損,成為馬澤平跟拉提菲這樣的導演。
同樣也開不出什麼突破自己的“神之一圈”,讓世人為之側目。
天賦決定上限,這種水平就算去學習其他車手,都感受不出操控細節的精妙之處。
就好比維斯塔潘這麼多隊友,諸如阿爾本、勞森、角田裕毅等等,他們開不好紅牛極致偏向的“特調車”,難道不會去模仿跟學習嗎?
答案就是學了也沒用。
同樣的走線,維斯塔潘車感能控製住賽車甩尾,你去模仿複製絕對會失控。
現在的陳向北不同了,他能感知到賽車的動態平衡變化,知道某些走線操控的極限在哪裡。
再去看其他車手比賽視頻,就有著彆樣的領悟。
特彆是現在處於上升期的維特爾、漢密爾頓,羅斯伯格,以及處於巔峰期的阿隆索、巴頓等等,都能給陳向北帶來進步。
酒店的夜晚很平靜,外界卻掀起了一場輿論風暴。
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賽事之一,F1揭幕戰排位賽成績各路媒體都報道了出去。
觀眾們驚訝的發現,賽前名不見經傳還被暗示靠付費獲取席位的中國車手,居然拿到了全場第七的排名,力壓了一眾知名車手!
特彆是BBC趁著熱度,還專門給陳向北寫了一篇專題。
《最強新人已經出現,中國車手北能成為賽季黑馬嗎?》
這篇文章標題看似稱讚,實則內容充斥著明褒暗貶,並且還拉踩了一眾車手,強調陳向北出站期間對蘇蒂爾的冒犯動作,突出英國傳統的拱火跟攪屎棍風範。
第二天早上早餐會,布裡亞托利叼著一個雪茄,看著手中關於對陳向北描寫的報紙,臉上充斥著滿意的笑容。
“北,BBC報道裡麵,你真像是一個惡霸。”
“插隊不是你下達的指令嗎?”
陳向北沒好氣的回應一句。
“NO,NO,NO,我僅僅是暗示。”
布裡亞托利搖晃著手指,當即否認了陳向北的“指控”。
緊接著花布臉上浮現出“誘惑”笑容道:“承認吧北,其實你內心跟外表存在著很大反差,骨子裡麵充斥著桀驁不馴跟叛逆。”
“我隻是讓你釋放天性,成為真正的自己!”
正常情況下麵對布裡亞托利的各種蠱惑跟PUA,陳向北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對這個意大利老流氓十分警覺,避免出現被他賣了還幫著數錢的場景出現。
但是他這句話,陳向北卻沉默了。
賽道上的各種激烈對抗,反倒能讓自己血液沸騰,甚至可以說享受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
外表的謙虛,隱藏不住骨子的“叛逆”。
就如同很多人常說的那樣,陳向北不像是傳統的亞洲車手,更不像是一個標準的中國運動員。
就在陳向北愣神的時候,奧德托已經領著團隊成員進來。
“北,現在商定一下首發策略吧。”
新賽季FIA取消的加油政策,意味著現在策略組僅剩下輪胎策略。
主要決策方向,就是確定正賽進站次數,簡稱“幾停”。
正常情況下,F1輪胎壽命放在工程師眼中,其實遠比大眾認知的要更短。
就拿最常用的軟紅胎來例,理論壽命隻有八圈!
對,你沒有看錯,紅胎隻能跑四十公裡。
第一圈就是車隊策略組眼中的“黃金圈”,抓地力能達到峰值。
第三圈胎麵橡膠顆粒化開始,速度過了峰值每圈能下降0.3到0.5秒。
第八圈的時候橡膠層熔融過度,抓地力會出現斷崖式下跌,舊胎能比新胎慢單圈慢1秒以上。
超過十二圈,胎體結構疲勞,存在著瞬間爆胎的高風險!
當然,如果車手提前做好輪胎管理,再加上保胎能力極其出色,紅胎跑到二十圈以上也不是不可能。
甚至可以這麼說,現代F1規則限製之下,輪胎管理能力已經成為衡量車手強弱的最重要指標!
單圈速度隻能代表天賦,輪胎管理卻能保證成績。
“我認為向北君身為一名新人,並且排位賽成績優秀的情況下,保住排名就是最大的勝利,可以偏向保守采用常規的二停戰術。”
澤野弘樹首先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FIA賽事規則裡麵,明確在一場比賽中必須要使用兩套不同配方的輪胎,這就意味著一停是底線,無論如何都要進站換胎一次。
後世看F1比賽,有些胎耗不高的賽道,再碰上一位超級保胎高手,硬白胎起步能做到跑完全程。
明明最後階段通過不進站,排名已經上升到積分區,卻不得不進站換胎浪費二十多秒。
這就是受限於FIA規則,必須進站換一次胎。
另外減少進站次數,對於陳向北這樣的新人,以及HRT這樣的新車隊而言,還有一種好處。
那便是能避免進站帶來的失誤跟節奏打亂,提高車組團隊協作之間的容錯率。
HRT技師組成員,無論怎麼極強進站換胎訓練,時長都不可能比肩大車隊。
原因很簡單,實車訓練成本驚人,HRT車隊維持不起。
同時技師組成員,為了節省開支都是車隊工程師兼職,他們還有著維修賽車以及操控各種設備的本職工作,不可能無限製的轉型成為專職換胎工。
彆說HRT車隊不行,就算法拉利、梅奔這樣的豪門,也養不起兩位車手五十多位專職輪胎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