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名垂青史胸中願_將北伐進行到底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將北伐進行到底 > 第四十三章 名垂青史胸中願

第四十三章 名垂青史胸中願(1 / 2)

第二日,虞允文拿出了對兩淮亂局全套的處理方案。

第一,春耕為重,暫停募兵,張浚張相公你可彆折騰了。

第二,不要發各軍北上,糧食不夠支持這麼多人的,大宋的軍紀大家也都知道,這一路行軍,各地民生也都不能要了。

第三,駐紮在淮南東西兩路最北端的靖難大軍與東平軍迅速調遣精銳兵馬,平息禍亂。

當然,在私下裡,虞允文給了另一個方案,將那些亂民全都扔到淮河以北,讓他們去攪亂金國境內,也省了安置他們的麻煩了。

金國此次南征元氣大傷,民生也是十分混亂,若是能以點帶麵,將整個中原地區攪亂,那最起碼金國還得安生好幾年。

當然,沒有成功也沒關係,反正宋國又沒有什麼損失。

趙構大喜過望,連連稱讚虞允文乃是棟梁之才。並且當著眾位相公的麵透漏了口風,要讓楊沂中為江淮、荊襄宣撫使,而讓虞允文為副使。

虞允文有些猝不及防。

他萬萬沒想到竟然能跟楊沂中作了政治捆綁,一時間竟然不知道如何應對。

因為這明顯是因為江淮荊襄宣撫使掌管兩大戰區,位高權重,趙構實在是放心不下,想要派遣心腹楊沂中來把持這個位置,具體做事之人則是虞允文。

而且這個副使位置也很有說法。

這個職位並不能一言九鼎的主政,而且待上兩年,事情剛剛理順就得回到朝中當宰執相公,根本不可能做出什麼政事來。

這番安排,堪稱極具政治智慧了。

理所當然,這個消息不可避免的引起了軒然大波。

作為事件的中心人物,楊沂中自然得到了一大堆的彈劾。

但楊沂中屬實是身經百戰見得多了,平日裡‘請斬楊沂中’就沒有停過,這點彈劾力度充其量就是毛毛雨而已。

父親如此,身為兒子楊倓就自然更不把這種小事當一回了。

事實上,楊倓已經快要樂瘋了。

這廝已經完全將父親的囑托拋擲腦後,元夕之後就沒有再搭理過湯碩,一直跟在了辛棄疾的屁股後邊,與主戰派的文人士子廝混。

在這期間,辛棄疾又寫下了許多詩詞,其中頗有幾首是值得天下傳唱的名詞,讓楊倓得以有發揮感歎的機會。

這廝這幾日做夢都在發笑,覺得自己必然會在史話筆記中有一席之地。

就在楊倓的期盼中,時間來到了三月一日,京口北固樓。

主戰派的士子們彙聚一堂,卻並不僅僅是在以文會友,議論國家大事,而是前來迎接一名‘負來日三十年之望’的年輕士人。

辛棄疾一開始還對這些文會比較反感,覺得清談誤國,跟這些人在一起乾不成大事。

然而與朱熹、陳亮二人混熟之後,他才發現南宋的士大夫與魏晉時期的世家子弟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魏晉士人是真的有大量的廢物,而宋國的士大夫雖然也有不像話的,但終究還是以真才實學考上科舉的居多,並且有許多人有地方官任職的經驗。

就比如朱熹,他在再次求學之前,是當過一任縣令的,鬥過地方豪強,平息過盜匪,主持過春耕秋收,屬於有一定能力的技術性官僚。

再比如陳亮,雖然年歲較小,但因為家道中落,起身自微末,對於民間疾苦,官場弊病都看得很透徹。

而這些士人背後,往往還有地主豪強,或者有一縣一地的人望,他們是真的能影響某個地區對於國家政策的態度的。

用一句話來總結,這些新一代主戰派士人,可能經驗不是十分充足,能力上也參差不齊,性格也各有千秋,但本身智商與才學卻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總不至於有‘舉秀才,不知書’的存在。

辛棄疾與楊倓二人抵達北固樓的時候,朱熹與陳亮已經提前抵達,並在樓下作等待。

見到辛棄疾的時候,朱熹拍著肚子哈哈大笑:“辛五郎,楊二郎,可讓我好等。”

陳亮見二人想要寒暄,立即就上前拉住了辛棄疾的胳膊:“辛五哥,朱三哥,莫要在這裡耗時間了,大家都在等著,可莫讓於湖先生好等。”

楊倓聽到這個名字,不由得伸手正了正衣冠,見到辛棄疾一臉淡然,心中更是佩服。

麵對此人,辛五郎竟然還能如此鎮定,當真不愧是大將之材。

這才是應該為父親拉攏的對象,至於什麼湯碩,廢物一般的東西,管他作甚?

當然,辛棄疾沒有任何表情的原因也很簡單。

他完全不知道於湖先生是誰。

宋國的這個先生,那個居士太多了,這幾日辛棄疾又將主要注意力放在了楊倓身上,哪裡打聽得過來?


最新小说: 穿的每個世界主角都有病怎麼辦 日月雙輝 第五人格:各自安好 快穿: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輪回樂園:我就做個菜也算違規? 全網膜拜!反詐女王帶崽霸榜熱搜 約戰,選我當主角?大可不必! 七零嬌嬌嫁糙漢,洗白幼崽致富忙 僵屍:我是屍王 臨危受命,血戰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