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五郎,此番喚你過來,是因為一件麻煩事。”
當日夜間,劉淮對著剛剛抵達的辛棄疾正色說道。
辛棄疾心中微微一顫。
還記得上次劉淮露出如此表情的時候,正是因為天平軍劃分衛所的時候,劉淮來讓辛棄疾協助解決。
這又是要出什麼幺蛾子了?
我剛剛從東平府趕到濟南府,連新宅子都沒有去過,就又有麻煩事了嗎?
辛棄疾心中如此想著,但麵上絲毫不顯,他伸手接過劉淮遞來的文書,發現是一串名單。
其中不僅僅有天平軍的將領,還有靖難大軍與忠義大軍之人,甚至劉淮本部人員相對來說比較多。
名單的最上方寫著‘軍職調動人員名單’幾個大字,不由得讓辛棄疾產生了一絲不好的預感。
“大郎,這是……”
劉淮擺手,又拿出了另一張紙:“不忙,還有這份單子,一起看看吧。”
第二張紙的標頭寫著‘升遷人員名單’幾個大字。
辛棄疾看著其中名字,有的人是他熟識之人,比如他的族弟辛元英,還有他的部將潘槐花,都是悍勇可靠的將領。
這下子辛棄疾更加摸不著頭腦了。
莫非這是要擴軍?
不應該啊,現在山東兵馬已經有許多了,再擴軍下去,除非立即殺入宋金統治核心的富庶之地,否則莫說賞賜,就連糧食也不太夠了。
以山東的民力地力,難道還能支撐十萬大軍不成?
可如果不是擴軍……
辛棄疾看向了第一份名單,眉頭緊鎖。
“這是要……裁撤他們嗎?”
劉淮搖頭:“五郎你想多了,這裡麵許多都是有功之臣,哪裡是說裁撤就能裁撤的?隻不過其中有些人的能力已經難以率軍野戰了,與其之後在戰場上身死,還不如此時讓他們去到州府當鈐轄之類的武官。”
辛棄疾恍然,此時再看第一份名單的時候,心底就有數了。
比如其中的天平軍將領,也是他的族弟辛文遠。
他的本事最多還是在軍中統籌事務上,打仗就稀鬆很多了。
之前他之所以能在天平軍中擔任千人統領,最多的還是因為耿京要平衡軍中的各方勢力,同時安撫辛棄疾罷了。
對於誌不在此的人,辛棄疾出麵勸一勸,大概還能成功,隻不過其中某些人就有些麻煩了。
比如張安國。
這廝是天平軍中排名十分靠前的大將,論打仗手藝也不錯,可關鍵就是,他的江湖氣實在是太重了。
張安國是標準的兩宋武人,貪鄙悍勇兩頭冒尖,如果是這也就罷了,畢竟封建時代參軍是為了吃餉,想要讓人人都是五講四美好青年,根本不現實。
但是這廝還有個毛病,就是一身的江湖匪氣,經他手的兵馬,很容易就染上重人情,輕軍法的土匪山寨作風。
誠然,類似張安國似的軍頭,也有一定的魅力所在,隻要他認作兄弟之人,從此就有了羽翼遮風擋雨,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向心力也很強。
理論上隻要張安國敢衝,他那些在軍中拉攏的弟兄們就敢跟著他衝殺,戰鬥力也可以得到保障。
就如同《亮劍》中的李雲龍一般,雖然不少人批判他有軍閥作風,卻不耽擱有許多人喜歡他,如果現實中有這麼個人,也願意為他赴湯蹈火。
可關鍵就是李雲龍能配合趙剛的工作,可張安國連軍中文吏與軍法官都忍不了,雖然不至於做出殺人藏屍的惡劣行徑,他卻也讓帶頭將軍法官孤立,使得工作難以展開。
這廝完全是想要在軍隊中搞一言堂,將軍隊變成他的私兵。
土匪化的軍隊難道能打天下嗎?
對此,劉淮自然是惱怒的,他還是忍著性子再三寫書信勸告,然而張安國在書信中賭咒發誓保證,反過來就繼續我行我素,甚至找茬鞭笞了軍法官一頓。
這就是給臉不要了。
可劉淮卻依舊不能輕易處置處罰張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