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虞允文寫來的文書,其中意思總結起來就是:宋國的主戰派勢力急劇膨脹,其中有許多人已經變成了速勝派。
這些速勝派覺得金國分裂成了兩個,就算還有兵馬,也不可能將僅有的底牌擺在被半包圍的河南了。
因此,全軍應該從兩淮,襄樊,山東同時出戰,配合陝西的吳璘,一起打出隆中對般的攻勢。
一舉將金軍全都攆回大河以北。
原本虞允文還能敷衍,但現在蒲察世傑在邊境秣馬厲兵,石琚在河南恢複民生,速勝派覺得若是放任情況這麼發展下去,那麼克複中原的機會很有可能就要消失了。
這些速勝派中的代表,就是曾覿與龍大淵等幸進團體。
這些人驟登高位,心態是十分不穩的。
他們的權力來自於皇帝的賜予,屬於空中樓閣。於此同時,他們代表宮中的利益,與外廷鬥得不可開交。
政爭中的危險也不少,殺人不見血的,也因此,幸進集團也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在這種情況下,龍大淵等人想要通過軍功迅速獲取實權,也就理所當然了。
幸進集團對於趙眘的影響力是很大的,在不斷的請求下,趙眘終於心動了,並給出了自己的信號。
這個信號就是讓張浚擔任樞密使。
劉淮看到這裡就是一陣無語。
他娘的,宋國是不是瘋了,在天氣這麼熱的時候發動戰役?
這種大規模戰事,要麼就是在春耕之後,要麼就是在秋收之後,總歸不能因為大規模征召民夫而影響農業。
但六月份算什麼?
再有不到兩個月就該秋收了,到時候還打不打?
然而這還不是陸遊臉色難看的原因,或者說不是主要原因。
更令劉淮無語的還在最後。
虞允文在書信的最後,著重說明了突然在臨安流傳起來的一條流言。
魏勝要自立稱王了。
對,是魏勝,而不是劉淮。
流言中明確說明,如果不想讓山東不為國家所有,就應當將魏勝召回朝中。
若是魏勝不敢回來,那就必然有異心,應該立即殺掉他!
這條流言在前幾日已經被禦史拿到朝會上來說了。
雖然皇帝與百官還是信任山東義軍的忠義的,可若是繼續讓流言傳下去,早晚會有人懷疑,並且有人試探的。
當然,在明眼人看來,這條流言根本就是經過人為精心設計的。
因為此時魏勝是山東與宋國的聯係樞紐,若是他真的離開山東,那麼北地大勢該如何發展就難說了。
可若魏勝不離開山東,拒絕回到朝中任職,那麼他不管他有什麼借口,叛臣身份都會落實,這名一生忠耿的老將,就會落得一身罵名。
而且給魏勝造謠要比給劉淮造謠簡單的多。
如果給劉淮造謠,在謠言產生的一開始,就會引起虞允文、葉義問等一連串的人應激反應,第一時間發動一切力量將謠言壓下去了。
原因很簡單,因為劉淮是真有可能造反的。
對此,劉淮也隻能感歎,剛剛還想用流言的方式來對付紇石烈良弼,現在就被金國用同樣的手段先下手為強了。
而且具體操刀之人很有可能是紇石烈良弼。
“劉大郎,現在該如何是好?”陸遊見到劉淮臉色數變,不由得焦急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