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陛下當真?_水滸開局在陽穀縣當都頭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400章 陛下當真?(1 / 2)

京中忙碌在繼續,蘇武本就是要提前往燕雲去的,忙忙碌碌之間,往北去的時間一天拖去一天……

朝廷自也慢慢真走入正軌了,至少諸部衙門的差事,慢慢都理順了不少。

秦檜也回來了,禦史中丞變成了李綱,而秦檜,卻成了參知政事,這是升官了,與趙思誠一樣,成了副宰相。

也是因為這一次,秦檜在荊湖之地的差事著實做得不差,不到兩個月,幾乎把荊湖的諸多高門大族都捋了一遍。

顯然是這秦檜,很能體會聖意,升官也是應該。

不當個副宰相,秦檜還不夠資格做那最頂級的佞臣。

恩科之事,汴京城裡第一時間先知,諸多書院都傳開了。

若是按照正常的科舉,一般而言,三年一次,以前也有兩年一次的,乃至還發生過一年兩次之事,但那都是久遠之事了。

真說科舉製度,雖然是隋唐而起,但也是到得宋朝才慢慢真的成了朝廷取士的主要渠道。

到得而今,慢慢也極為成熟完善,三年一次的科舉,對於士子而言,那是很難等的……

所以,恩科,對於所有士子而言,就是意外之喜,大喜!

報名的學子,那是絡繹不絕。

那些頭前罵過蘇武逆賊之人,此時此刻,都擠在衙門或者官學的報名處之外!

大燕就大燕吧,誰的科舉不是科舉呢?

誰的科舉不是當官呢?

滿朝那些昔日大宋之官,也沒看到何人因為改朝換代就致仕歸鄉的,還不是在衙門裡乾著公事?

他們都能大燕了,誰還不能大燕不成?

朝廷也正式頒布了新年號,正元。

蘇武自己還私下算了一下,大燕開國正元元年,就是大宋靖康元年,是1126年。

按理說,今年閏十一月,1127年的一月,女真人第二次圍困汴京城,曆史上的北宋也就亡國了。

倒是提前亡國了幾個月。

正元元年,九月八日,開封府舉行鄉試,考點四處。

天下其他州府,快的,大概也要到九月末了,慢的,大概要到十月去,更偏遠的,十月末也有可能,且看各地情況。

州府試,開封與京畿,大概就在九月末,其他州府,快則十月初,慢則十月末,最偏遠的不談。

但京試,以往是春闈,是春天舉行的,今年恩科,必然是閏十一月就要開始,最晚最晚,閏十一月末。

如此十二月有一整個月的時間來閱卷,乃至還有殿試這麼個過場,剛好開春放榜。

考生們的時間也緊迫,一旦州府試一過,就要立馬往京城來,一個多月的時間,最多兩個月就要到京城,然後立馬參加考試。

大宋朝的舉人,那是一次性舉人,就是這一次中了舉,若是沒中進士,下一次是不作數,還得重新再考一遍。

蘇武準備沿用這個模式來,一次性舉人,往後可以直接參加州府試。

還有一點是太學與國子學的改革,以往這些學生讀書畢業了,就直接有了做官的資格。

蘇武準備給他們加一考,還是得參加春闈。

往後太學國子學的入學資格,也要重新來審定,要有一個新的章程,無他,還是考試。

蘇武腦袋裡,就是考試考試考試,興辦官學這件事也要做。

以往的係統裡,本就有縣學、州學府學,這些學校,要擴大規模,入學要考試,一級一考,如此,太學與國子學,隻能從天下州學府學招收學子。

其實說白了,縣學就是“初級中學”,州學府學就是“高級中學”,太學國子學自就是“大學”。

乃至往後,太學國子學,還可以再多分出眾多學院來,高低搭配,學科各異,如此,就是各種“大學”了。

往下去,自還要弄出鄉學,村學……

這個係統要一直往下延伸,隻待蘇武慢慢來做,錢糧之事也。

真說起來,普及教育,才是國家根本,更也是發展生產力的根本。

若是真在蘇武這幾十年,能把這一套學校係統真的普及下去,那蘇武就死而無憾了,就這一份功勞,足以讓他蘇武名垂千古。

大計劃在這裡,隻待蘇武從明年開始,一年一年來做,一年一年來推行推廣。

且學校係統的建設,直接納入各地官員政績的考核之中,學校建得好,可以升官,建不好,升不了官,乃至貶謫,亦或者直接勒令革職。

這個大計劃,大框架,又在蘇武的桌案上在寫,此非三年五年之功也,此至少需要二十年不斷推進,還要有一年計劃,三年計劃,五年計劃……這麼來弄。

甲一!

日日放在桌案最頭前,時不時拿出來翻看,以此自省!

終於,九月初二,開封府裡的考試還沒有開始,蘇武把這些事安排好之後,要出征了。

大軍還待一些時日才會動,但蘇武先走,三千來騎,直往燕雲而去。

蘇武走了六日,京畿與開封府的鄉試開始了,也可以說是縣試,諸縣在考。

京畿的策論試題倒是統一的,這是由趙思誠親自過問的,其他州府的試題,自是各州府自擬,也是這個時代難以統一。

策論試題也有趙思誠之“巧思”,曰:四千年祖宗而下,論何為家國社稷?

其實聰明人自就會懂,論的是大家大國之社稷,是四千年祖宗而下之社稷。

自就不是哪一家哪一戶之社稷了。

直把考生們考得一個個是抓耳撓腮……

其實,也是在解構忠君,或者說把君與國,稍稍分開來看待。

這在漢之前,其實不算是個題目,在漢之後,便成了一個題目,但依舊都是儒家之內的觀念爭鋒……

不免儒家之內,本身而言,也有許多話語都在說這些道理……

考完,自諸般閱卷之事,倒是有條不紊,大宋朝的這個係統,那還真是很完善……

若是換得吳用之輩重新組織人手來做這些事,那不知要出多少紕漏……

有人說,曆史上的北宋是暴斃,這話倒也不是沒有一點道理。

若是沒有女真,北宋興許還真能縫縫補補,再過下去個一二百年也說不定……

也好比那大明,要說糜爛,早就開始了,但掛機也能掛去很久很久,直到掛出個李自成來……

蘇武如今所想,其實就是怎麼避免宋明之困,漢之困,在東漢一代一代皇帝短命,甚至直接是少兒,導致中央無力,地方坐大,其實主要就是豪強在地方崛起。

唐之困,主要在藩鎮。

宋明之困,在士大夫。

士大夫之所以會是個問題,在蘇武看來,就是受教育權利的壟斷。

其實有皇帝試著反抗過,雖然看起來不明顯,但真的做過。

比如宋仁宗,他反抗的辦法,就是走馬燈一樣的換宰相,在位期間,恨不得一兩年換一個。

但換來換去,其實還是那些人,一團一團,一夥一夥。

所以,普及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以天子的角度來看,那就是把宋仁宗的辦法更上一個台階,把競爭加大,讓皇帝能有主動權,挑選人才的範圍更大。

蘇武所想,隻要後來的皇帝不真傻,就能從中尋到脫穎而出之輩,就能從中尋到新生的力量。

雖然肯定不能真的解決問題,但至少,也有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辦法。

京畿考完了,天下各路州府接著考。

蘇武人已經到了燕京城。

蘇武沿途,還派人沿路去各個州府裡打探了一二,看看恩科的報名情況……

隻要天下人都考他大燕的進士,那這天下,也就穩了。

蘇武在不在汴京,也就無妨了……

連燕京城裡,士子們都踴躍在報名,蘇武親自去看的,不免看得滿臉是笑容。

昔日大遼說:吾修文物,彬彬不異於中華。


最新小说: 頓悟快樂,無限頓悟更快樂 重生成親夜換嫁後,將軍的白月光殺瘋了 HP:沒有選擇 快穿:誰要當炮灰?女配她不乾了 八零旺夫:搞廠帶娃雙開掛 穿成霸總文裡的惡毒女配後我擺爛 星海移民計劃 大唐狄仁傑之裂國 詭異複蘇從精神崩壞開始變強 渣夫讓我守空房,我嫁太子顯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