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李峴拜相,更改軍製,開緝捕科_大唐天將軍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唐天將軍 > 第三百九十二章 李峴拜相,更改軍製,開緝捕科

第三百九十二章 李峴拜相,更改軍製,開緝捕科(2 / 2)

在軍事上,李瑄開始任命“都督”。

不加使職,僅靠都督掌兵權。????如王難得的南陽都督,哥舒翰的河東都督,李廣琛的上黨都督。

在西域,李瑄任命魯炅為柘枝都督;在抵抗吐蕃的前線,南霽雲為柏海都督,段秀實為青海都督。

在抵抗回紇的前線,李瑄任命李朱師為武威都督,郭虛己為敦煌都督。

在李光弼、郭子儀“嘉山大捷”的消息傳來以後,李瑄任命李光弼為範陽都督,郭子儀為太原都督。

都督掌握若乾個軍的軍權,類似於“戰區”,為正三品,關看品秩,等同尚書。

但李瑄沒有因為李光弼、郭子儀的功績,加他們的文職,而是加爵位、勳、勳章。

都督不再掌握政事。

如武威郡有都督,但還會有一名武威太守,執政地方。

不像之前,都督掌軍政大權,一郡有都督,隻能由“長史”行執政權力。

而長史明顯是都督的“屬吏”。

李光弼、郭子儀名義上的節度使,已經沒有掌軍的說服力。他們的真正兵權,是都督。

因為李瑄下發隸屬於“天策府”的兵符。

指定都督掌軍權,而非節度使。

現在李光弼、郭子儀還掌握後勤、召兵的權力,但以後李瑄會削去這份權力。

以後計劃從西亞、中亞,到內地沿海,會設立二十四都督,掌握軍權。

李瑄也向李泌、李峴詢問過,類似於宋代那種兵製,武將沒有兵權,但那樣軍隊戰鬥力一定變弱。

當下李瑄會保證將領的軍權,但已經不可能像之前節度使一樣,集軍、政、財為一身,如同軍閥。

現在軍使也被李瑄改變,稱為“將軍”,如赤水軍使,現全稱赤水將軍。

但將軍也不能遍地都是。

軍銜的出現,尤為重要。

通過軍銜,確定一個將領的地位和能力。

具體的軍銜李瑄暫時沒有提出。

戰爭還未結束,李瑄就對軍隊大動乾戈。

這是李瑄獨有的威望。

另外,李瑄並沒有削弱將領的軍權和地位。

貌似隻是改了一下稱呼。

相反,眾多將領,還增加“爵位”。

連小軍的主將,都有縣男的爵位。

李瑄政變後,安西、北庭、隴右、河西,所有的將領品級都有提升,有的勳升三級以上。

這種光宗耀祖的事情,讓將領們非常開心。

他們更渴望在對抗叛軍的戰鬥中立下功績,獲得更高的地位。

秦王的公平公正,賞罰分明,以一些出身不高的將領滿是動力。

軍中有太多從普通士卒提拔為將軍的例子,這些故事感染全軍。

與此同時,李瑄正式更名常平新兵為錦衣衛。

令廖崢嶸為錦衣衛指揮使,激活各地常平新兵。

錦衣衛指揮使不是使職,被李瑄定為從三品的職事官,統領、調度錦衣衛,可推薦賢才。

縣的錦衣衛首領為百戶,從八品上到從七品下。

郡的錦衣衛首領為千戶,從六品上到正六品上。

道的錦衣衛首領為萬戶,從五品上到正五品下。

錦衣衛不再征收常平糧倉的事宜,主要監察百官,緝捕盜賊。

但錦衣衛隻有執法權,沒有處置權。

不能動用私刑,更沒有先斬後奏。

“拜見秦王……”

李峴入堂後,向李瑄一拜。

他因關中暴雨,被楊國忠推卸責任,貶為長沙太守。

再回長安,已是物是人非。

李瑄這個昔日變革派領袖,完成政變,登上權力中心。

雖然已經回來半個月,但李峴依稀記得半個月前的一幕。

他距離長安城還有五十裡的時候,李瑄在天策衛的拱衛下,在一個驛站等候他。

李瑄見他的一句話,不是問禮,不是寒暄,而是:延鑒歸來,變革成矣!

那一晚,他們在驛站內的燭火下,促膝長談。

明明國家危急,安祿山還占據東都,在李峴的視角中,河北撲朔迷離。

但李瑄卻談論政務,總結上次失敗的原因,如何才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如何重拾道德禮法,改變天下的風氣。

儘管李峴插話,表示對吐蕃、回紇的憂慮,但李瑄依舊不在乎。

最終,李峴明說下,李瑄才說出“最大的敵人不是安祿山,更不是吐蕃回紇,而是國家的內部;最大的困難,是為變革;最大的夢想,是百姓溫飽。”

安祿山之流,談笑之間,檣櫓灰飛煙滅。

惟有被叛軍占領、劫掠過的地方,需要傾心去處理。

李峴感動得落淚,他覺得自己小心眼,先前還因為李瑄政變耿耿於懷,入長安沒有明確的打算。

不論李瑄將來如何,李瑄還是一心為百姓的“小相公”。

那天晚上,他當即表示:秦王伸張正義,下官願助一臂之力。

李瑄振奮,兩人相擁而睡。

次日,李瑄和李峴攜手回長安,並向李隆基舉薦李峴為尚書右仆射。

為大唐的第二名宰相。

“右仆射不必多禮。”

李瑄正在處理政務,他放下筆,請李峴入座。

李泌閒雲野鶴,沒有官職。

他一再拒絕李瑄的任命。

李瑄與李泌更多是商議軍事,政務一般先與李峴商議,然後再召三省六部的官吏到議事堂。

李峴的才乾,李瑄非常認可。

他覺得曆史上,李隆基、李亨、李豫爺孫三人都不會用李峴和李泌。

彆看李峴五次拜相,六次官拜尚書,實際上被掣肘的非常厲害。

從宦官,到大臣,都能在踩李峴一下。

犯顏直諫,又不被采納。

主要是安史之亂後,政事堂的改革,使宰相不能像開元天寶那樣強勢。

權力也遠遠不如。

“秦王所言的錦衣衛製度,我認為對地方多有衝擊,長久以來,恐難遏製。”

李峴落座後,最先向李瑄提出這個問題。

按照道理來看,錦衣衛能直達鄉裡,與百姓交談,非常高效。

哪個地方縣令與豪強大族勾結,百姓道路以目,錦衣衛可以直接上報。

但這就和貪官汙吏一樣,如果沒有人治錦衣衛,隨著承平日久,必然被腐化。

這是人心欲望使然。

不論是錦衣衛百戶、千戶,和地方官吏勾結,還是錦衣衛因為私怨、政績,誣陷地方官吏,都會出現悲劇。

更怕的是,地方官吏因為畏懼錦衣衛,依附在錦衣衛下麵,產生本末倒置的風氣,影響全國。

“延鑒誤會了,錦衣衛可監察地方官吏,地方官吏也可以舉報錦衣衛,兩個衙門互相監管。地方官吏如果身正不怕影子斜,不需要畏懼錦衣衛。”

李瑄知道,即便如此,玩忽職守,沆瀣一氣的事情還會發生。

反腐是持續的。

今日李瑄信任的大臣、將領,明日變成一個貪官,李瑄毫不意外。

朱元璋剝皮充草,依舊遏製不住人性的貪婪。

“下官覺得秦王建立的錦衣衛,地方不容易監管。”

李峴還是有憂慮。

錦衣衛會成為地方官吏心中的陰雲。

“現在是亂世,國家還未大定,豪強、貪官遍地都是。二十年後,我再次削弱錦衣衛。另外,我打算令諸郡、縣衙門,設立緝捕快手,簡稱捕快,專偵緝捕。另外朝廷開緝捕科,及第可任捕頭,縣捕頭為從九品到從八品,可憑借功績晉升至大理寺、刑部。”

“以專門執行緝捕犯罪的捕快,代替縣兵。同時,也可以更有效監視錦衣衛。”

李瑄向李峴說出自己的計劃。

本來一個縣中,隻有縣令、縣丞、縣尉三個職事官。

其他的六曹都是流外官。

現李瑄再加一個職事官,捕頭。

捕頭乾的好,可以升職為縣尉、郡彆駕,甚至大理寺、刑部。

曆史上的捕頭地位並不高,甚至捕快還有“衙役”之稱。“役”並不是一個好的形容。

現在如今衙門的差役、皂隸,更是底層中的底層。

但李瑄認為,斷案、緝捕,為地方大事。

沒有水平的話,冤枉一個好人,比放走十個壞人更令人寒心。

捕快需要高素質人群,特彆是捕頭,要豐富的學識,聰明能隨機應變,敏銳有刑偵能力。

這樣才能維護好一地治安。

另外,連普通捕快都要捕頭親自挑選、招募,必須識字,為流外官,不再是皂隸。通過考試晉級為捕頭。

當然了,李瑄也清楚讓一群飽讀詩書的人,特彆是才華橫溢的文人士子參加“緝捕科”不現實。

但大量錄取緝捕科的及第者為官,總能吸引一些小姓、寒素。

李瑄已經打算好了,他遲早會提拔一名優異的縣捕頭一步步為刑部尚書,參知政事。

讓有學識的人重視緝捕科,完善國家的律法。

“聽秦王之論,下官覺得自己還要多加學習。”

李峴有超乎常人的思維邏輯,他立刻明白李瑄設立捕頭的用意。

早在高陵當縣令的時候,他就發現緝捕方麵的紕漏。

他翻閱案宗,發現皂隸、縣卒不僅不規矩,還有憑借臆斷抓人。有的時候,縣尉都糊裡糊塗的。

甚至在任京兆尹的時候,李峴也發現長安緝捕的不合理之處。

長安萬年衙門雇傭有不良人,不良人雖有點用處,但隱瞞、冤枉的事情也比比皆是,素質甚至還不如郡縣的皂隸。

 本章完


最新小说: 三角洲:全民外掛,隻有我是唐人 重生在1990的海風裡 高武:刀鎮星空 黃毛霸淩我?家叔祁同偉呀! 我發係統,你們替我打工很合理吧 玄幻:穿越反派,女主人設全崩了 龍昴大陸 彆欺負我,我的徒弟們天下無敵 二婚,我照樣娶 投奔夫家被棄,重生七零嫁你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