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福主要在南麵指揮,蘇毗王子、昶青坐鎮在西麵、東麵。
軍隊大概分為兩組。
一組在城牆布防,一組在城下烤火,那火上的鍋中還有香噴噴的羊肉,輪換的士卒隨時可以補充體力。
“這些蘇毗人怎麼這麼厲害?”
尚且磨疑惑。
他確定這是蘇毗人,畢竟吐蕃的蔡邦尚族就出自蘇毗。
但這批蘇毗人極為勇猛,吐蕃武士穿著鎖子甲都難以摸到女牆。
才進攻兩個時辰,城下已經屍堆如山。
“啟稟將軍,大論令你一天之內,務必拿下綏戎城。大論則率領主力,西攻柏海!”
恩蘭·達劄路恭派遣傳令兵向尚且磨說道。
“回去稟告大論,我一定會在一天內攻下綏戎城!”
主力已經爬上山口,恩蘭·達劄路恭見綏戎城一時難以攻下,準備突襲至柏海城。
在恩蘭·達劄路恭看來,柏海城才是最關鍵的,不能因為綏戎城反抗激烈,就貽誤戰機。
唐軍選擇固守定戎城,說明其兵馬並不是很足。
吐蕃糧草輜重運輸困難,非常看重柏海城中的資源。
如果無視柏海城,而直接進攻蘇毗、通頰、大非川,無疑是在自己後方埋下隱患。
在恩蘭·達劄路恭的軍令下,吐蕃主力大軍入山口後,開始向西而去。
而尚且磨一共進攻到深夜醜時,武士困倦,銳氣用完,也沒有攻綏戎城。
他親自督戰,嗓子已經喊啞,但唐軍的長矛鋒利依舊。
看城上站立的唐軍密集,尚且磨也有些失去信心。
但尚且磨沒有停止繼續進攻,他想用壓力使唐軍的戰鬥意誌力崩潰。
這些蘇毗人為吐蕃效力的時候,也不見這麼能打。
“報……啟稟將軍,唐蕃古道上,有一支騎兵正向我們殺來,似乎是唐軍的援軍。”
就在尚且磨內心煎熬的時候,一名傳令兵慌慌張張地跑過來。
巴顏喀拉山口就在唐蕃古道上。
吐蕃隻想過柏海城、綏戎城、定戎城內有唐軍。
以為唐蕃古道上不會有唐軍兵馬。隻是派遣探馬查探。
“什麼……唐軍援兵有多少?”
尚且磨大驚失色。
他們的主力去進攻柏海城,偏偏這個時候,唐軍援軍到來,對他們非常不利。
雖然他們還有幾千士卒,但現士氣並不高昂。
“夜間難以探查,隻知眾多,他們穿著唐軍的明光甲,應該是邊軍。”
探馬根本穿不過去地形,隻能探測大概。
“快將此消息稟告大論!”
尚且磨立刻讓傳令兵向恩蘭·達劄路恭稟告。
綏戎城距柏海城有一段距離,吐蕃軍一時半會無法到達。
他希望大軍回援還來得及。
他這一支軍隊,可以放棄進攻綏戎城,退出巴顏喀拉山口。
但他最擔心的是唐軍的鐵騎將去攻擊主力後方。
兩軍交戰,最忌諱的就是腹背受敵。
“嗚嗚……”
尚且磨令號角手吹響號角。吐蕃士卒不再進攻綏戎城。
他將數千兵馬陳列在綏戎城西北部,堵住唐蕃古道南下的路,為恩蘭·達劄路恭回撤爭取時間。
隻要恩蘭·達劄路恭率主力回來,他們必勝無疑。
直到現在,尚且磨還認為吐蕃的兵馬,數量遠遠多於大唐聯軍。
但吐蕃軍想堵截唐軍南下,豈是容易之事?
張萬福立刻征調城中所有士卒,將儲存的鐵甲穿戴在身,強弩手放棄強弩,換成長矛。
大軍進行短暫休息,補充體力。
他在等待李晟率領兵馬南下。
對吐蕃軍來說,他們一天一夜未合眼,每等一刻都是煎熬。
初戰受挫,激情熄滅後,士卒們不免在饑寒交迫中產生畏懼之心。
唐軍出現的比吐蕃軍想象中的還要慢,天微微亮,曲環、李晟率領五千騎兵,三萬大唐聯軍步兵到達。
很明顯,唐軍為保存體力,沒有急行軍。
唐軍通過地勢,也發現六七千吐蕃士卒在列陣等待著他們。
而一眼望不到頭的唐軍,讓尚且磨感受到壓抑。
他終於意識到事情不對勁。
“咯吱……”
綏戎城的千斤閘門打開,兩千名大唐聯軍士卒從諸門湧出。
其中還有數百名身披鐵甲,他們出現在吐蕃軍的屁股後麵,與李晟非常有默契地向吐蕃軍夾擊。
尚且磨有預料到這種結果,他隻希望大論的援軍儘快到達。
殊不知,恩蘭·達劄路恭也遇到大麻煩。
南霽雲率領三萬大唐聯軍騎兵,段秀實率領三萬大唐聯軍步兵,正在開闊的穀地等待。
特彆是南霽雲的三萬騎兵,主動與恩蘭·達劄路恭的主力糾纏在一起。讓他們無法撤退。
當恩蘭·達劄路恭聽到尚且磨的傳信後,他明白又中唐軍陰謀詭計。
這情勢讓他想起九年前。
如果此時落荒而逃,大軍會和以前如出一轍,必敗無疑。
所以恩蘭·達劄路恭選擇用主力與大唐硬碰硬一戰,並對尚且磨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攔住支援的唐軍,以免他腹背受敵。
隻是恩蘭·達劄路恭和南霽雲的騎兵相持半夜,並沒有占據便宜。而且南霽雲明顯在拖延時間,沒有與吐蕃決戰。
段秀實善於治軍,他率領步兵靠近後,列陣互為犄角,讓吐蕃軍主動來攻。
這一套進退自如的戰術,唐軍用得爐火純青,讓恩蘭·達劄路恭欲罷不能。
當恩蘭·達劄路恭遇到主力的消息傳遞到巴顏喀拉山口時,尚且磨已與唐軍戰在一起。
原來眼前的唐軍不是主力,而且他們的主力已經被牽製。
“鐺鐺……”
“噗嗤…噗嗤……”
兩軍廝殺,金鐵交響,血液飛濺。
這一刻,尚且磨明白吐蕃北伐大軍危在旦夕。
“突圍出山口!”
沒有援軍,在迫不得已下尚且磨下達突圍命令。
他希望恩蘭·達劄路恭也可以突圍出去。
劣勢交戰,寡不敵眾的情況下突圍。
潰敗也是必然的。
這些雄心壯誌,為一雪前恥的吐蕃少年、年輕人,步入他們父兄的後塵。
唐軍示敵以弱,利用地形狠狠地為他們上了一課。
在尚且磨選擇突圍的時候,沒有實戰經驗的吐蕃士卒一瀉千裡,死傷無數。
尚且磨本想在親衛的掩護下逃跑,但他早就被盯上。
張萬福率領數百弩兵將他攔下,一番廝殺後,張萬福親手將尚且磨的腦袋砍下來。
主將已死,其餘吐蕃士卒道心破碎,紛紛投降。
“將俘虜關在定戎城,留下一千士卒看守。其餘士卒隨本將進攻吐蕃主力背後!”
李晟下達軍令,沒有一絲耽擱。
兵貴神速,即便吐蕃有十萬大軍,但素質參差不齊,又有眾多奴隸。
就整體而言,吐蕃的戰鬥力已遠遠不如天寶初年。
五千騎兵和三萬多步兵,以急行軍的方式行進。
雖天寒地凍,但唐軍士卒眼中火焰跳動,這是對軍功的渴望。
在他們眼中,吐蕃士卒已經淪為魚肉,誰不奮力,誰就會失去功績。
“唐軍可惡!”
恩蘭·達劄路恭又一番衝擊唐軍步兵陣形铩羽而歸,怒不可遏地道。
主要是唐軍騎兵分為五隊,一隊為五千鐵騎,一隊為一千甲騎具裝,剩下三隊為輕騎。
他們各自配合,特彆是輕騎,還騷擾吐蕃士卒進攻唐軍步兵。
有時南霽雲親自率領鐵騎衝陣。
而吐蕃追擊的時候,唐軍又用甲騎具裝將他們攔腰截斷。
為數不多的開闊穀地,成為吐蕃軍的墳墓。
吐蕃主力也是一夜未休息,在與唐軍比拚意誌力。
“報…啟稟大論,唐軍數萬步騎,正向我軍後方殺來。”
下午時分,探馬為恩蘭·達劄路恭帶來驚天噩耗。
“唐軍怎能在柏海留下十萬大軍?”
恩蘭·達劄路恭一臉痛苦,仿佛回到大非川之戰的時候。
“前已難攻,當以撤退突圍,保存實力。”
政務大臣焦急地向恩蘭·達劄路恭勸說。
明眼人都清楚,現在隻能撤退,否則有全軍覆沒的風險。
哪怕知道撤退的時候必死傷慘重。
“留下兩部士卒殿後,其餘回頭進攻後方唐軍。”
恩蘭·達劄路恭無奈下令。
他不敢想象失敗的後果。與大唐撕破臉,已無緩和的餘地。
即便緩和,又該繳納多少貢品、牛羊馬?
國內老讚普和小讚普,又該如何自處?
“嗚嗚……”
號角聲中,有兩萬名吐蕃士卒留下。
南霽雲識破吐蕃的意圖,下令甲騎具裝和鐵騎一起衝擊。
分兩隊輕騎,從側翼進攻。
其餘輕騎追擊吐蕃,不給吐蕃喘息時機。
而段秀實麾下的步兵,配合騎兵硬上。
唐軍仿若天降神兵,於雪穀凜冽寒風之中,如洶湧怒潮般衝向吐蕃步兵大陣。
吐蕃精心構築的防線,剛開始還能抵抗,但隨著一個破綻出現,甲騎具裝突入,頃刻間土崩瓦解。
不久後,吐蕃主力又與李晟、曲環率領的兵馬對上。
唐軍探馬得知吐蕃意圖後,大軍就停止急行軍,整列隊形,吃牛肉乾恢複體力。
恩蘭·達劄路恭毫不猶豫下令大軍進攻。
似以騎突為主,滅唐騎兵。敞開道路!
李晟率騎兵且戰且退,曲環率步兵依地勢阻攔。
三萬多步兵,鋪開數十個方陣。
吐蕃騎兵多次衝鋒,都被步兵攔下。李晟找機會能力非常強,他騎射精湛,射死追擊的吐蕃大將。
吐蕃大量騎兵追擊,李晟又靠在騎兵陣形之中。
黃昏之時,段秀實、南霽雲率領兵馬,將吐蕃徹底合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