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朝廷已經沒有黜置大使的職位。
李瑄臨時任命這個使職,代表嚴莊是河南河北地區的欽差大臣。
當然,為防止嚴莊私底下違抗他的意誌,濫殺無辜,他會派遣一名禁軍將領率領禁軍監視嚴莊。
“回至尊,河南河北郡望大姓頗多。恐也土地兼並,恃強淩弱。如遇他們,當如何自處?”
嚴莊向李瑄請教道,主要是士族為官者太多。
滎陽鄭氏,範陽盧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弘農楊氏,渤海高氏。
士族的繁衍與分散,總會有淪為豪強者。
“他們難道立下殺死安祿山一樣的功勳嗎?”
李瑄用這一句話暗示嚴莊。
“臣遵旨!”
嚴莊趕緊領命。
“六月一日,正式東出洛陽,開始除賤為良。”
李瑄又向嚴莊吩咐一些具體事宜後,定下除賤為良的時間。
關中、河東方向,不需要嚴莊出馬。
以李瑄的威懾裡,關中地區的除賤為良為京兆尹負責。
河東的由太原尹負責。
軍隊會隨時調動幫助。
“臣告退!”
得到具體,嚴莊退出甘露殿。
他是光腳不怕穿鞋的,隻要能把至尊吩咐的事情做漂亮,他一定會有翻身的機會。
他覺得以至尊的性格,不會如漢武帝一樣,剛用完酷吏,就將酷吏擊殺。
……
關中地區,攤丁入畝和考成法的宣布,對各縣影響巨大。
奈何現在不是天寶八載的時候。
那時候地方官吏和豪強利用李隆基的心態,將李瑄頒布的考成法和一條鞭法,扼殺在萌芽之中。
現李瑄以無上權威卷土重來,讓一些利益團體想到一條鞭法和考成法。
他們不敢硬剛李瑄的威勢,已經打算做出讓步。
對豪強大族來說,不過是暫時停止土地兼並。
但考成法和攤丁入畝,對一些貪官汙吏進行雙重打擊,使他們叫苦不迭。
李瑄大權在握,如果反抗,恐怕旦夕就被押送到長安。
就看考成以後的政績了,沒有人會憐憫他們。
考成法和攤丁入畝的消息,通過驛站快馬,傳遞到各地太守、縣令手中。
李瑄也要求大唐月報的總編,將他親自撰寫的考成法和添丁入畝的文章,放在五月出版的大唐月報的頭版頭條,讓更多有識之士通過大唐月報看到。
四月下旬,李瑄率領天策衛,離開長安,旨在巡視關中地區。
天子巡狩,自古為製。
他不可能一直待在皇宮之中,那樣不知天下米粟,不懂民生。
他可不想有朝一日,如晚年的李隆基一樣,被捂住耳朵,蒙上眼睛。
李瑄會在恰當的時候,巡狩至嶺南,看一看波瀾壯闊的南海。
成為大唐第一個前往嶺南的皇帝。
大唐繁華的時候,人口一定要趁早向嶺南遷移。
這樣才能將富庶的中南半島吞並。
他的第一站,是驪山下的濟生堂。
這可以說是華夏第一個醫科大學。
李瑄出行不是很高調,除了秘書監的官吏外,還有幾名侍郎、幾名禦史、左右拾遺、起居郎隨行。
他甚至禁止讓出行的儀仗隊跟隨。隻有上千名騎兵,分兩部,在前後護衛李瑄,周邊是二百名飛龍禁軍。
另外就是一些便衣內衛。
李瑄的必經之地,隻有內衛清楚。
至尊駕臨,濟生堂顯然不知。
內衛早已混入濟生堂中,待前方的天策衛到達濟生堂,學子們才得知至尊到來。
現濟生堂男女學生,加上醫師。共有近三千人。
就如一個鄉裡一般,沒有圍牆,隻有一座座各式各樣的房屋。
為保證學子能在十年內出師,一般學生會選擇一種醫術作為主修。
實在是天縱奇才,會修多種醫術。
另外,濟生堂有專門的醫館,接待長安周邊生病的病人。
陳藏器和王冰會教導弟子,知閉門造車是不行的,需要通過為病人看病,得到實踐。
在濟生堂周圍的田地中,種有一望無際的草藥。
“至尊駕到……”
陳藏器和王冰剛出來迎接,李瑄的車駕就已經到達濟生堂的路口處。
數以千計的莘莘學子彙聚而來,翹首以盼。
濟生堂是李瑄提出建立,又親自拿出兩千兩黃金,使得濟生堂才有如今的發展。
隨著濟生堂的學子越來越多,新生還未畢業,在天寶十四的時候,濟生堂一度斷糧。
好在最終挺過來,李瑄掌權後,一如既往地支持濟生堂。
“拜見至尊!”
李瑄從密封的龍輦中下車後,陳藏器、王冰攜帶濟生堂的學生向李瑄行大禮。
那聲音洪亮,猶如千軍萬馬一樣。
“陳祭酒快快請起,我隻是來看看,何必行此大禮?”
李瑄不顧天子身份,快步上前,將陳藏器扶起來。
他看陳藏器還拄著拐杖,明顯腿腳不便。
就像杜甫詩中那樣,人生七十古來稀。
年過七旬的陳藏器太老了,他頭發花白,臉上長滿皺紋。
他是可以與孫思邈齊名大醫,曆史上他和王冰一樣,能在整個唐朝的醫生中名列前五。
特彆是他在開元二十七年時撰寫的十卷《本草拾遺》,對濟生堂來說是一本神書。
直接影響到後世的《本草綱目》,李時珍評價本草拾遺:博極群書,精核物類,訂繩謬誤,搜羅幽隱,自本草以來,一人而已。
“您是至尊,不能這樣!”
陳藏器受寵若驚。
“像陳祭酒這樣的大醫,皇帝也要尊敬。皇帝隻是萬民的引路人,你我都在做同一件事情。”
李瑄感慨萬千,陳藏器比十年前老太多了。
一代大醫,將自己的餘生全部奉獻給濟生堂。
“這是真正的天子!這是天下蒼生的福氣。”
陳藏器老淚縱橫。
他當過很長時間的縣尉,他也明白,自己不是當官的料子。
所以在當官的空餘時間,整理古今醫術,結合自己的經驗,寫下《本草拾遺》。
本以為一生隻會留下這本書。
沒想到李瑄為他留下濟生堂,用以造福天下的機會。
李瑄讓彆的醫生和學生,不要行禮。
他表明自己隻是一個過客。
但他越是這樣,就越發令人尊敬。
“請至尊隨臣回濟生堂的正堂內。”
陳藏器就欲拿著拐杖行走之時,李瑄又親自去攙扶。
這一下,使後方數十名官吏慌忙上前。
李瑄的行徑,讓大臣們很不好意思。但又不可能跟李瑄去搶。
隨行的記者和起居郎立刻將這件事記錄下來,一定要大書特書。
周圍的學生見此,感動得稀裡嘩啦。
天下無雙,如神一般的至尊,竟然屈尊攙扶自己的老師。
未想過醫生還有如此榮寵的一幕。
這使得年輕的學生,立誌發憤圖強,一定要成為像陳藏器一樣的大醫。
“濟生堂若有困難,隻管向朝廷提。一個盛世,當要保障百姓們不被風寒所痛。看到濟生堂一個個朝氣蓬勃的臉龐,我十分欣慰。”
李瑄與陳藏器、王冰慢步同行的時候,向他們說道。
他眼中的盛世,可不是吃飽穿暖,醫與學,才是向上跨越的基礎。
寄予厚望的濟生堂,用十年就培養這麼多醫生,再給十年,二十年。
從婦科,到兒科,再到內外科。
總有一天,濟生堂的醫生會走到鄉裡。
“這是托至尊之福,沒有至尊,濟生堂也不會有今天。”
陳藏器的話不是恭維,而是實話。
“王博士,濟生堂在教導學生的時候,還要謹記創新。係統性地建立學堂,目的就是讓醫術突破,能攻克疑難雜症。不論將來濟生堂的學子到哪,隻要在醫學上有所建樹,能為所有醫者的表率,我會封他爵位。”
李瑄想用激勵的方式,讓國家快速發展。
之前他就昭告天下,凡是工匠能創造出高價值的技藝,他都會封爵位。
如果有人搞出蒸汽機,李瑄封他一個國公又如何?
沒有實權的國公,對李瑄無所謂,國家也不過是多支出一些衣賜和俸祿。
但對平民百姓來說,爵位是可以用一生的努力去爭取的。
“臣會將此消息通報濟生堂,一定悉心教導學生。”
王冰向李瑄拱手。
他四十多歲,看著卻像三十來歲一樣。
王冰和陳藏器走的是兩種路線,王冰屬於道醫,猶重五行陰陽。
李瑄在濟生堂和王冰、陳藏器談論一個時辰,定下關於醫生的長久發展規劃。
他當然不能讓醫生一味著付出。即便這一代有夢想,下一代一定會不同。
除了待遇以外,醫生會有一套評級製度,獎勵製度。
最終,還有“大醫”稱號。
由皇帝親自頒布代表大醫的玉葫蘆,並封以爵位。
另外,等大唐月報發展成熟,會開創扁鵲醫報,不定期發布醫學文章,讓天下醫生來點評,有錯指正,不服就辯。
隻要將自己的文章郵遞到報社,審核後會登上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