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護太子沒有起身,向李瑄說明來此的目的。
“葉護,兵家大事,豈能輕言?每一發兵,代表有百姓失去家人,代表國家資費億計。再說,那移地健也算是有合法性,大唐怎能無緣無故去攻擊呢?”
李瑄見葉護太子還不死心,臉色一板。
“臣不在乎大可汗之位。若大唐將士用命懲治移地健,臣支持天可汗在草原建立都護府,用以彌補大唐的損失。臣隻希望能將被困於單於城的妻兒接至長安。”
葉護太子不再抱任何幻想,聲淚俱下地說道。
經過冒充回紇商人的錦衣衛一說,他認為自己的妻兒在單於城水深火熱。
他現在一無所有,隻望能利用自己的身份,借大唐的勢力為自己報仇雪恨。
錦衣衛分析的對,畢竟移地健忤逆過天可汗,天可汗怎會一點也不在意?
“朕用什麼名義呢?”
李瑄心動又猶豫不決的樣子。
“天可汗可否定所謂的遺詔,以臣的名義,討伐移地健,一定會得到一些部落響應。待攻破單於城,臣便卸甲於長安。”
葉護太子向李瑄回答道。
原文在六#9@書/吧看!
錦衣衛向葉護太子說出如何“利誘”大唐。
有四位都督一同向天可汗請命征伐草原,天可汗心中一定動搖。
葉護太子實在未想到會走到如今這一步。
他誕生於草原,一度成為大可汗,卻主張天可汗吞並草原。
新的大都護府設立,草原或將淪為漢家。
或許這也沒什麼不好。
畢竟匈奴、鮮卑,早已與漢人融為一體。
回紇族的落幕,也將永恒。
“也罷!”
“朕本不願意在變革之際,用兵征戰。但想到葉護的不易,更有諸都督不斷上奏。今就同意葉護的請求,揮師單於城,將倒行逆施的移地健押往長安問罪。”
李瑄一拍桌子,艱難地下出此決定。
“臣謝天可汗。”
“天軍神威所至,莫敢不從。”
葉護太子再次向李瑄叩首,神色激動。
他認為是自己的鍥而不舍,感動天可汗。才使天可汗出兵草原。
他祈禱自己的妻兒能在天軍到達單於城時,安然無恙。
又與葉護太子寒暄幾句,李瑄使他退下。
李瑄向葉護太子承諾會儘可能地保護住他的妻兒。
並準備在明年春天出兵。
“諸卿,方才葉護太子再請朕征伐移地健,待滅亡單於城,葉護太子願自降為臣,配合大唐於大草原建立都護府。”
李瑄又回到政事堂,向五位宰相說道。
“回至尊,於大唐最有利的方式,就是接受移地健的朝拜貢品,使回紇如期朝拜,大唐可源源不斷獲得馬匹和財政。現已有八個都護府,在吸收中原的糧絹財政,若在大草原建立都護府,恐不易控製。”
裴遵慶向李瑄勸諫道。
大唐國力節節攀升,現回紇不敢輕易招惹,沒必要興師動眾去討伐他們。
東北三個都護府尚才建立,雪域都護府和雲南都護府要投入人口。
裴遵慶不是擔心征伐不利,而是擔心不易控製草原,傷到大唐的元氣。
“左仆射的想法朕能理解。然這就是設立都護府的好處。由都護府管理草原諸部,代替原本的回紇王庭,征收賦稅。也許起初會虧損,但步入正軌後,大唐必然可以在草原盈利。發展工商,草原對大唐來說是最重要的寶地之一。諸卿請相信朕,中原與草原合二為一的時候,才是真正的華夏帝國,我族曆史的巔峰,將是我大唐王朝開創……”
李瑄也不好去跟宰相們解釋,隻得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他知道,如李峴、劉晏、顏真卿,一定是支持他滅回紇的。
草原對中原的危害,有目共睹。
裴遵慶和楊綰也不是不願意覆滅回紇,而是認為回紇暫且有利於大唐。可等大唐改革完成,穩如泰山後,再分離肢解回紇聯盟。
李瑄的眼界看透未來一千多年。
第一,大唐想控製史無前例的疆域,憑農耕文明是異想天開。
哪怕他征服到地中海。
他死亡之日,就是帝國崩塌之時。
唯有工商改革,帶來先進的技術,道路。才能維持幅員遼闊的疆域。
作為距離中原最近的北方,則是重中之重。
除了牧場外,在貝加爾湖以北,被稱為苦寒之地的地方,有著天下大部分有色金屬、能源。
在西伯利亞平原上,有幾乎取之不儘的木材。
李瑄有生之年,一定會用界碑圈下西伯利亞,將其留給後代子孫。
而達成此夙願,最要緊的就是用十到二十年的時間,對匈奴故地完成掌控,使諸胡部落歸心大唐。
“回紇年年輸馬於大唐,邊疆隻是幾個都督府,就能與回紇一戰之力。若可以秋風掃落葉般,誅滅回紇,不動大唐根本,對內改革依舊。也不失為好策略。”
首席宰相李峴來打圓場。
他已經見識過至尊的深謀遠慮。
稍稍一想,他就覺得此時是借助葉護太子謀取回紇的最佳時機。
回紇一亡。
大唐周邊再無大國,可全心去發展“工商”。
時至今日,李峴對工商產生濃厚的興趣。
他也見識到工商的好處。
“回至尊,移地健不尊天可汗之令,以及磨延啜死前的遺書,表明回紇對大唐的敵視之心。此方天地,隻能擁有天朝上國。”
顏真卿與李峴一個想法。
“臣附議。至尊平定安祿山叛亂之時,磨延啜在鬱督軍山召集諸部欲趁人之危。幸至尊以計謀退之。現大唐氣象萬千,倉庫豐實,將士思戰。可以借葉護太子的由頭,剿滅回紇。將版圖囊括至北海,使草原成為大唐的牧場。”
劉晏也讚成道。
他口中的北海就是“貝加爾湖”,大唐許多文人稱貝加爾湖為北海。
“雖不是最佳時機,但機不容失。”
政事堂一向少數服從多數。首席宰相也沒有一票否決的權力。
楊綰見三位宰相明確支持出兵,他不再倔強。
“老臣全力支持至尊。”
裴遵慶隻能同意此時出兵。
“古代難征匈奴,是因為胡人逐水草而居,茫茫草原,居無定所,可以隨時變換王庭,是已難伐。”
“現回紇在草原上建築單於城、富貴城,為回紇的王庭,大唐可以直撲其都城,一舉定乾坤。”
“為不傷國力,我們要如狂風般迅猛,將不服王化的胡人掃滅。是已,朕決定率領一部分神策禁軍、天策禁軍、飛龍禁軍、龍武軍,禦駕親征!”
“太原都督府、範陽都督府,進攻回紇最東部,掃滅不臣。靈武都督府,召附屬諸部,進攻回紇中部。”
“武威都督府、敦煌都督府,從河西走廊北上,至白亭海,與朕的禁軍彙合,在鬱督軍山的單於城與回紇主力決戰。”
“於明年春天二月,昭告天下,開始北滅回紇。”
李瑄將自己的計劃告訴宰相們。
遊牧胡人往往隻及中原人口的百分之一。之所以能與中原為敵,正在於遊牧生活沒有固定的居住地點,又從事射獵,人人習武,力量強的時候進兵抄掠,弱則竄伏山林。
縱橫千裡的草原、荒漠,想尋找一個部落太難,中原的軍隊雖然多,也奈何不得。
如果築城居住,一旦失利,必遭圍殲。
就看回紇會不會放棄苦心營造的單於城。
此戰李瑄共動用五個邊疆都督府,七萬騎兵,另會調遣三萬邊塞胡騎配合。
加上他計劃的四萬禁軍騎兵,一共出兵十四萬騎。
對付回紇這種遊牧民族,騎兵才是最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