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號一出,獨一無二。
眾人心知肚明,至尊小宗代大宗,完成對李治一脈的取代。
對李隆基的評價,對李瑄的評價。
功過自由後人說。
“玄宗皇帝泉下有知,一定會庇佑大唐!”
在文武百官沉默、思考的時候,李峴最先完成李瑄的話。
用玄宗廟號,稱李隆基複雜的一生,沒什麼毛病。
主要是李隆基的經曆太離奇,最終還失去皇位。
取代李隆基的皇帝,為萬古一人。
李峴預見,千年以後,世人對李瑄的評價高,對李隆基的評價就不會低。
李峴話落後,文武百官一起應和。
“此事且定,待先帝祭祀之日,宣布諡號。待入陵之日,宣布廟號。”
李瑄點了點頭。
沒有再過深究。
按照製度,李隆基小斂以後,祭祀七日。大斂封棺,等待泰陵修好。
在這七日時間,百官要杜絕任何娛樂,以寄哀悼。
一番對李隆基悲痛緬懷後,李瑄才讓宰相們稟告他禦駕親征以後的具體事務。
在宰相和九部尚書的齊心協力下,二十四行省,已經規劃完畢,官吏也全部到位。
新的地圖,已經開始繪製。
地方穩定,大部分官吏沒有怨言,聽從行省巡撫的指揮。
隻待明年的時候,朝廷放權,使巡撫開始管理行省事務。
監察禦史和錦衣衛也查到幾名貪贓枉法的太守,被押送回長安,等待李瑄處置。
李瑄沒有生氣。
這才是正常現象。他相信還有許多害群之馬,藏匿在地方。
每時每刻,都有官吏變得利欲熏心。
什麼“天下官吏皆清明”之類的話,李瑄不信。
人性使然,總有一些官吏在利益的圍獵下,懷有僥幸心理。
也有欲壑難填者,不擇手段。
對待貪官汙吏,不能鬆懈。
吏治,就是要不停地反腐,將貪官揪出,以震懾蠢蠢欲動者。
一旦有鬆懈,害蟲很快就會滋生。
地方官吏精挑細選一批蠻夷諸胡,在長安的大學學習。
波斯王國的文壇領袖阿費夫,帶數百各國學者、工匠、文人,於去年五月到達長安。
逗遛兩月後,前往洛陽到智慧宮。
這些都是波斯以及天竺諸國的頂級人才。
智慧宮,可不是大學。框架建立以後,再想入智慧宮,不僅早有成就,還要有考察。
大唐的學者,也開始向智慧宮聚集。
以洛陽中心,通過四通八達的交通和大運河。
智慧宮的成果,第一時間將在中原、河北、山南、江南、淮南等地區發展。
李瑄不希望用鼎盛的國家去養兩座城市。
最好每一個行省,都要有一座中心城市,一座副中心城市。
而且李瑄知道,一旦大航海開啟,工業革命開始。
大唐作為攻擊的一方,作為執旗手,一定要在沿海布局。
“啟奏陛下,前段時間,有工匠向工部的工匠司獻上棉布,他製作一種棉花織布機,可以將棉花快速織成布。陛下有詔,任何發明都可以拿到工匠司驗證,如果可以推廣,能夠福澤百姓、提升軍隊戰力,都會有重賞,甚至可封爵位。”
宰相們向李瑄彙報完畢工作後,工部尚書崔光遠出列向李瑄稟告道。
“待先帝七日以後,朕會查驗。若可達到朕心中預期,當有重賞。”
李瑄心中抱有期待。
棉花的問世,使棉布非常有性價比。
西域有些國家會獻出棉布。
但他們的織布效率太差,不適合推廣。
李瑄知道棉織布機構造複雜,如果能改良織布機,專門將棉花織成棉布,對大唐有劃時代的意義。
絲綢,在某些情況下,不一定有棉布好用。
現棉花已經在河南、山西、河北、湖北、齊魯等普及。
其他省份也在試種。
五年內,棉花將開滿大江南北。
雖然李瑄知道棉花織布機遲早會被工匠搗鼓出來,但沒想到這麼快。
“回陛下,還有一些工匠有數學、機具之類的東西,臣不甚懂得。但覺得彆具一格。”
崔光遠隻覺得織布機很實用,他親自觀看過織布機織出的棉布,完全可以裁成衣服,還可以染上鮮豔的顏色。
在李瑄的詔書中,不光光是發明工具,連數學、天文、地理之類,甚至證明某種石頭,有特殊的用途,都可以作用“發明”,向工匠司報備。
李瑄廢除工匠賤籍,廢除商人市籍。
使李瑄在工匠、商人心中,如同上蒼。
他們對李瑄“發明賜封爵”的詔書,深信不疑。
哪怕隻得到一個男爵,對原本是賤民的工匠來說,光宗耀祖。
工匠們怎麼會不努力呢?
隻要有一點奇思妙想,都會拿到工匠司。
地方上的匠人,可以稟告地方官吏,由地方官吏上呈。
發掘“工匠”,如果工匠封爵,也視為地方官吏升遷的依據。
再不濟,地方官府也得給這些匠人盤纏,讓他們來長安試一試。
“朕已知曉。待朕去工匠司時,一並觀看成就。”
李瑄回答道。
種下的種子開花結果,李瑄驚喜不已。
哪怕隻是平常之物,甚至沒有絲毫用處,李瑄也會鼓勵其繼續發揮奇思妙想。
“啟奏陛下,自開元十九年以來,設立太公尚父廟,以周代軍師呂尚為主祭,漢代留侯張良為副祭,還有十位名將配享。”
“陛下西收河中,複波斯;北滅回紇;西南滅吐蕃;南撫南詔;北東滅渤海、室韋、靺鞨,降契丹、奚、鐵勒,又平定安賊叛亂,萬國朝拜……臣認為當前國家武備已足,當建立武廟,重新列周代以來的名將。主祭與副祭依舊,原十名將為十哲,再增六十四名將祭祀。”
顏真卿站出來,向李瑄上奏道。
文人想法很多。
大唐不應該隻有文廟,還要有武廟。
原本的太公尚父廟中左列為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漢武鄉侯諸葛亮,唐衛國公李靖,唐英國公李勣。
右列為漢留侯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楚令尹吳起,趙望諸君樂毅。
在這個時代,這十位是文臣武將心中最佩服的名將,所以為“武廟十哲”。
顏真卿想除了選一些古代的名將以外。
隨至尊“從龍之功”的將領,也要挑選幾位,榜上有名。
當然,祭祀香火隻有死了才能享受。
武廟可設七十二名,先加六十四名。逐漸增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