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旨!”
張暉將親自率領一隊天策衛騎兵,將以淮陰太守荀俅為首的官吏帶到淮陰城。
淮陰太守荀俅意識到東窗事發的時候,已經晚了。
他還在太守府中,就被天策衛闖入逮捕。
窺一斑而見全豹,就算沒有淮陰令宋鵬程的狀紙,李瑄也會直接將淮陰太守拿下。
淮陰縣烏煙瘴氣,淮陰太守一定有問題。
三日後,淮陰太守荀俅被帶到淮陰縣衙。
“我這個皇帝,見你這個土皇帝,竟是以這樣的方式!”
荀俅被押送到公堂之上的時候,李瑄耐人尋味地向荀俅說道。
從履曆上看,荀俅正是上一任的淮陰令。中間還當過一段時間淮陰長史。
因為政績“優異”,被提拔至淮陰太守。
而提拔荀俅的人,已經成為淮南省的副巡撫。
一級一級,欺上瞞下,陽奉陰違。
這是一個諷刺。
但也不難想象,是豪強大族下血本支持他們的政績,使他們在朝廷眼裡屬於優異。
在大唐這個跨越萬裡的疆域上,沒有絕對完美的策令。貪官汙吏總能勾結在一起,除之不儘。
“我無話可說!正如你篡位成為皇帝一樣,成王敗寇。你六親不認,不會有好下場。”
荀俅不像宋鵬程,他已經看開。
沒有什麼可以狡辯的,他坦然承認。
甚至他還硬剛李瑄。
自李瑄順著大運河南下的那一刻起,他就有一種不好的預感。
誰都明白,當今天子不是省油的燈。
他已經提醒過淮陰令宋鵬程。
隻是誰也沒想到李瑄會微服私訪,直接殺到整個淮陰矛盾最尖銳的地方。
將淮陰的黑暗腐朽揭開,一覽無遺。
“不要用成王敗寇度量我,即便失敗,未來依舊有無數人稱讚我。而你這種人,一千年,一萬年,依舊遺臭……”
李瑄淡淡地回複荀俅。
他的心思何等堅定,不會被這類謬論所誤導。
在他看來,荀俅隻不過是臨死前的嘴硬。
如荀俅這種在淮南省手眼通天的人物,普通監察禦史對抗時會有些許困難。會被各方各麵勢力抵觸。
但李瑄一旦找到苗頭,就可以摧枯拉朽。
荀俅這樣的太守沒有絲毫可以反抗的力量。
“我不信。”
荀俅隻能吐出這三個字。
“信與不信,也不是你能看到的。”
在李瑄心中,荀俅必死無疑。
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失去民心,比籠絡民心更困難。如果大唐亡故,開端一定在南方。”
荀俅又向李瑄譏諷一聲。
“你什麼都清楚,就是不能守正自己。籠絡民心再困難,朝廷也會鍥而不舍,一切會由你們的人頭開始,平息淮陰百姓的怨氣。”
李瑄指著荀俅的腦袋。
“天下之大,真正的清官有幾個?不過是律法約束罷了。”
荀俅還在強詞奪理。
他隻知道,自己的貪汙受賄,是升官發財的因素之一。
他雖然剝削壓榨百姓,但每年向朝廷繳納更多的賦稅。
這是能臣的功勞。
“你這樣的蠢貨有資格提這些嗎?以前公休儀愛吃魚,卻從來不肯接受屬下送來的魚。如此,他一直能依靠自己的俸祿買到魚,這才是真正的精明。”
“朕曾經多次以漢代田延年貪汙三千萬的例子,告戒群臣,希望官吏們不要重蹈覆轍。可還是有不少官吏向田延年的方向前赴後繼。你說這些人是聰明還是愚蠢?”
李瑄字字珠璣地質問。
荀俅被懟得啞口無言,或許他就是目光短淺的蠢人。
為了一時的利益,前途儘毀不說,還要性命不保。
李瑄不想與荀俅多說。
他見荀俅,是想看看荀俅這個幕後黑手長什麼樣子。
乍一看,荀俅長相威嚴,相貌堂堂,以為是忠臣。
他去過長安,接受吏部和宰相們的考核,擔得大任。
知人知麵不知心,大忠似奸,說的就是荀俅這類人。
說完,李瑄令人將荀俅拖下去,待淮陰官吏落馬,全部處死。
同一天,李瑄詔傳整個淮陰郡,宣告淮陰諸官吏罪行。
更多天策衛進入淮陰,防止一些勢力臨死反撲,狗急跳牆。
在除賤為良的時候,類似的事情比比皆是。
李瑄又傳軍令離淮陰最近的揚州軍,發兵兩千,乘坐船隻,馳入淮陰,以防萬一。
揚州軍暫時接管淮陰郡的一切治安。
直到淮陰郡的新官吏到任,穩定。
李瑄的擔心不是多餘的,淮陰郡其他豪強得知淮陰縣的豪強被逮捕後,雖沒有直接與天策衛刀兵相向,但卻在明裡暗裡逃跑。
在這種情況下,不跑的話死路一條。
他們鐘愛土地,卻不得不舍棄土地。
但天下都是李瑄的,他們又能跑到哪裡去。
李瑄下令天策衛在淮陰縣圍追堵截。
並令淮陰周圍郡縣嚴加看管,將每一姓豪強都記錄下來,一有發現,立刻逮捕。
“臣監管錦衣衛不力,致使錦衣衛失去控製,請至尊責罰。”
廖崢嶸處理完淮陰錦衣衛的事情後,向李瑄請罪。
他認為自己最起碼也是失職之罪。
“你若有罪,朕亦有罪。太守稱霸一方,這是朕的罪責。”
李瑄從未想過因此處罰廖崢嶸。
錦衣衛中若無腐敗,那才奇怪。
錦衣衛也是人,是人就會變心。
廖崢嶸掌握天下十幾萬錦衣衛,不可能麵麵俱到。
一如李瑄的治下,時不時會揪出一批貪官汙吏。
“不過淮陰事件,是一個值得思考的教訓,錦衣衛監察百官,又有誰能監察錦衣衛呢?大族隻要腐化錦衣衛和地方官,就能在一個地方稱王稱霸,為所欲為。”
李瑄將廖崢嶸扶起來後,向他詢問道。
之前讓地方的官吏反過來監視錦衣衛,兩股力量互相牽製。
現在看來,這不一定行得通。
如淮陰這種情況,官吏和錦衣衛一起腐化。
錦衣衛還可以幫助淮陰官吏向朝廷傳遞假消息。
錦衣衛內部也有監察係統,但鞭長莫及。
錦衣衛監察官不可能到達每一個郡縣。
“回至尊,再設立新的監察機構,專門監視錦衣衛運行。”
廖崢嶸向李瑄回答道。
“如此會耗費國家力量,難免未有窮儘。”
李瑄緩緩回答道。
一個部門出問題,就成立新部門去監察,絕對是行不通的。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可在錦衣衛內部下達重賞,檢舉不法。如果舉報屬實,當應升官,獲得獎勵。”
廖崢嶸再次向李瑄建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