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瑄擅長利用優勢,大唐遠征軍已到最關鍵的時刻,李瑄不可能給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反擊的機會。
他會用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意想不到的方式,終結這場戰爭。
刺夷城。
李瑄率領禁軍、神機營到達。
一到刺夷,李瑄就召開軍事議會。
這次議會,在清楚大食帝國的兵力部署後,立刻召開進攻。
現在是金秋八月,最好的出兵季節。
將士們遠離家鄉萬裡,已經一年多時間。
特彆是天策衛、神策衛,已經來到西域、中亞、西亞近三年。
因為他們是百裡挑一的禁軍,所以心中的鬥誌還在。
李瑄是他們的精神信仰。
所有士卒都期待這場戰鬥,晉升軍銜,保家衛國,光宗耀祖。
“大食暴軍以哈馬丹城為駐守,以尼哈溫為犄角,兵員陳列。兩城東部、北部、南部,以堡壘拒,以溝壑阻,以大河守。看似固若金湯……”
“然我軍擁有神機營。以神機營一錘定音,各部緊密聯係,隨時準備進攻,拿下哈馬丹和尼哈溫兩座城池……”
經過一番商議後,李瑄確定大食軍隊的兵力布署,開始下達進軍命令。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想破頭也不可能想到大唐擁有火炮。
再堅固的壁壘,也不可能擋住第一次用於戰爭的火炮。
要給大食帝國帶來小小的震撼。
“臣等遵旨!”
眾將領旨。
李瑄又下令波斯灣方向的馬璘,波斯波利斯方向的李嗣業,吩咐他們伺機而動。
待大唐突破哈馬丹防線以後,就可以譴派一路騎兵,向南運動。
在軍事議會的兩日後,主力大唐聯軍一共五萬餘人,在上千波斯人的帶領下,向哈馬丹開進。
五天後,大唐與留守的兩萬邊防軍彙合。
在兵力上,看似大唐與大食相差不大。
實際上,雙方的士氣天壤之彆。
雙方的君主,隔著溝壑陣地相望。
文治武功的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遇到了天可汗李瑄。
他不知道自己將麵臨什麼。
這注定是“開天辟地”的一戰,是劃時代的一戰。
“敵人背靠哈馬丹城,看這陣勢,應是準備以守為主……”
天高雲淡,李瑄率領一眾文武官吏到達一處高坡上,隔著克孜勒烏讚河眺望哈馬丹城。
克孜勒烏讚河發源於厄爾布爾士山南麓,由南向北,流入裡海,作為當前大食帝國和波斯的分界線。
大食軍隊以克孜勒烏讚河為天塹,緊靠著巍峨的堅城。
在城外,軍隊的營壘密密麻麻地分布著,壁壘森嚴,壕溝縱橫交錯,拒馬林立。
“至尊,如果不用火炮,強攻此陣地困難。大食帝國明曉騎兵為劣勢,不給我們騎兵發揮空間。”
李晟向李瑄回答道。
大食帝國的陣型布置合理,正常情況下,很難攻破。
若執意進攻,頭破血流是必然的,會給予大食帝國可乘之機。
“波斯灣戰線,大食帝國放棄國境,兵馬退守一百七十餘裡,依靠山壑險地布置防線。說明大食鐵了心防守,以耗儘我軍後勤。”
李瑄開口說道。
這是李瑄意料之中的戰術。
在任節度使的時候,李瑄用過類似戰術,先守為攻。
遠征軍最忌諱的事情,就是長時間戰況無進展,甚至失利。
那時的士氣最容易被瓦解。
縱然麵臨危機,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還是很冷靜的。
“稟至尊,將士們磨刀霍霍,立誌為大唐開疆拓土……臣已準備好船隻、羊皮筏,隨時渡河進攻。”
李晟向李瑄請命道。
“嗯!”
“令神機營炮兵隊立青銅大炮於河東,明日辰時整,對河對岸的營地進行轟擊。一旦敵軍因火炮散亂,立刻強渡大河……”
李瑄觀察過大食軍陣地後,允許李晟的請命。
他會用神機營配合李晟麾下的精銳。
不遠萬裡將上百門青銅大炮運送到裡海南部,為的就是這一刻。
“臣遵命!”
李晟領命。
“臣遵旨!”
神機營的統帥狄元青也向李瑄拱手,躊躇滿誌。
狄元青本是匠人的後代,精通機關技巧。
在新時代下從軍,屬於技術兵種。
十年間,於千百神機營士卒中脫穎而出,他不僅是優秀的火炮手,還能有效地指揮青銅大炮。
見識到火炮的威力,領悟火炮的精髓,他是堅定的炮火支持者。
他認為火炮會在這場戰鬥之中,大放異彩,成為將來軍事發展的主流。
李瑄命令下達以後,唐軍陣營發生變動。
普通士卒,皆開始備戰。
李晟率領八千北庭軍,一萬神策衛勇士,將作為先鋒。
他們放棄自己擅長的戰馬,卻依舊充滿自信。
他們將摧鋒奪刃,立不世之功。
克孜勒烏讚河以東,每隔十丈,就有大唐玄龍旗幟升起來,神龍隨風飛舞,與張牙舞爪的三角獸旗相映襯。
點兵的號角聲此起彼伏。
士卒在將校的指揮下,將一艘艘小船、羊皮筏,扛入克孜勒烏讚河中。
戰場對壘處是最適合渡河的地方,水流平緩。唐軍的羊皮筏、小船準備充足,在岸邊綿延數裡,每次可以運輸數千名士卒到達河對岸。
隻待一聲令下,就開始渡河。
“嗚嗚……”
河西大食帝國的陣營前,也接連不斷地響起號角。
一隊隊長弓手,標槍手,弩手,反曲弓手,到達克孜勒烏讚河沿岸戒備。
任何可能渡過大河的地方,都有大食士卒的影子。
大食軍的重裝步兵也在待命,他們與一些長矛手,隨著唐軍渡河的地方而移動,旨在讓唐軍折戟沉沙,墜入河中喂魚。
“哈裡發,唐軍如此動作,必是要準備渡過大河。”
大食元帥哲溫·哈霍伊向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言道。
此時,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也在一處高台上,緊緊盯著克孜勒烏讚河對岸的唐軍動靜。
他對自己的布置很滿意,寧可放棄一些疆土,將山河利用到極致,旨在將唐軍拖垮,獲得最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