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的曆史發展過程中,柴火是古代最主要的燃料來源。
傳統的中醫典籍和實踐中,許多炮製藥物、熬製藥膏等操作都是基於柴火進行的,形成了一套與之相關的理論和方法體係。
此外,不光是中醫,在道家文化中,火也具有特殊的象征意義,柴火被視為一種自然的、與天地相通的能量載體,與道家追求的自然、和諧的理念相契合。
在道醫理念中,使用柴火進行治療或養生活動,可以更好地承接和傳遞這種自然的能量,達到身心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而且在一些外公流傳下來的老何家道醫養生食療方子中,柴火烹飪和柴火灶一樣,被認為能給食物增添獨特的風味和能量。
這是一種所無法替代的“煙火氣”,這種“煙火氣”具有一定的滋養身心的作用。
此外,方言也向老範打聽過,其實他們道醫也認為,萬物皆有能量,而柴火作為一種源於自然的燃料,蘊含著自然的生機。
在燃燒過程中,這種能量會傳遞到所烹飪的食物或藥物中,使其具有更豐富的“氣”,從而更好地調節人體的氣血和臟腑功能。
不過雖然柴火好,但是奈何煤氣方便啊。
一擰,“啪”一下,直接就燃起來了。
而且燒柴火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對環境的影響。
出了城過後,主要是人多一點的地方,那周圍真是連一棵高一點的樹都很難看到。
所以,某種程度上也需要做出妥協。
當然了,如果後麵自己有那個條件,方言還是願意多燒點柴火的。
不說彆的,就光是炒出來的菜,大家就感覺特彆香。
等到所有人上桌後,二姐第一句話就是:
“誒,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我怎麼感覺老三今天這頓飯,比之前做的都要好吃啊?”
周圍其他人也紛紛附和:
“那應該不是你的錯覺,我也有這種感覺,他這菜確實是比之前的要好吃。”
“沒錯沒錯,每個菜都感覺好吃了一些,但就是說不出是多了什麼。”
“我知道!這鍋氣要比之前的要足!”
“……”
聽著眾人七嘴八舌的討論方言說道:
“今天用的是柴火灶做的。”
二姐好奇的對方言詢問:
“柴火灶做出來的飯菜有什麼說法嗎?”
“當然有了。”方言點點頭。
接著他就把關於柴火和道家以及中醫的故事說了一遍。
在場的其他人聽完後,也露出個恍然大悟的神色。
二姐點點頭:
“原來如此,居然還有這種故事……”
“本來我還以為是自己的錯覺呢。”
做完她又開始拿著筷子對著方言做出的菜連連出手。
今天這頓過後,那可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吃到的。
自己兄弟這手藝,那絕對堪稱一絕,隨便一個簡單的菜,他做出來都格外的好吃,自己怎麼做都做不到他這個樣子。
也不知道明明都是一樣的操作,為什麼他的就更好吃?
這時候二姐大口的咀嚼著飯菜,同時含糊的對著方言開玩笑道:
“不過我認為,根據科學的角度來看,更大概率是因為柴火灶火力旺,所以做出來才比煤氣灶做出來的好吃。”
方言也沒和二姐討論科學和玄學,而是對著她問道:
“那你乾嘛不認為是我今天這頓飯格外用心?”
二姐聽到這話微微一怔,然後大笑起來:
“哈哈……這個更有道理。”
周圍其他人也跟著樂嗬了起來。
等到一家人樂樂嗬嗬的吃完了午飯時間也來到了十二點四十。
二姐下午兩點半的車,從家裡到車站還有一段時間。
所以檢查一下行李,然後再往裡麵放點吃的東西,就該送她去車站了。
方言給二姐準備了一些路上吃的東西,都是一些方便直接拿出來就吃的乾貨,雖然車上也能夠吃到東西,但是絕對沒有他做的好。
在能夠照顧到的時候,方言還是儘量照顧二姐的。
給二姐裝好了路上吃的東西後,方言拿出自己打包好的犀牛角粉末:
“對了,這是我上午在醫院裡買的犀牛角,已經弄成粉末了,這個東西有很好的清熱涼血,解毒定驚,還有清心安神的作用,你帶在身上,如果遇到什麼發燒,神昏驚厥,抽搐,紅腫熱痛,高熱不退,都可以服用它。”
二姐看著遞上來的那瓶東西,說道:
“嗐,你可盼點我好吧,而且上海又不是沒中醫了,我需要的時候直接去買就行了。”
方言對著二姐說:
“你去買還真不一定有,你不是我們這個行業都不清楚,這玩意兒已經不好買了。”
“是嘛?上海都買不到?”二姐有些詫異。
這年頭上海這牌子就相當於是金字招牌,那邊什麼東西沒有?
現在方言居然說上海還有買不到的東西?
方言對著她解釋道:
“嗯,我們國內的犀牛已經沒了,犀牛角全靠進口,我不是說上海沒有犀牛角,隻是說你不太可能買得到。”
就像是天然牛黃一樣,這玩意兒都是各家醫院派人去鄉下打聽。
屬於是搶購的程度,犀牛角國內越來越珍貴,大部分醫院都是留著自己開方子用的。
所以想要買,除非你是業內人士或者有關係才能買得到。
二姐在那邊有個什麼關係?
她過去兩眼一抹黑,連個熟人都沒有。
醫院大門朝哪個方向開她都不知道,到時候急用,她唯一能夠去的地方也就隻有南通那邊了,雖然南通沒多遠,但也架不住自己手裡有,更加快啊。
方言將東西塞到了二姐手裡,對著她說:
“反正你拿著有備無患,總歸是沒錯的。”
二姐當然知道方言這方麵是專業的,也不再質疑當即就收了下來。
接著就是送二姐去車站了,家裡不少人都打算去送她,所以方言也沒辦法騎摩托車了,隻能和大家一起擠公交車。
方言和小老弟拿著二姐的兩個包,然後家裡老爹老娘,還有大姐,朱霖,都跟在後麵,一家人浩浩蕩蕩的去送二姐趕車。
本來方言沒想讓媳婦兒去的,不過媳婦兒說,二姐這次出了門,需要好長一段時間才回來,自己這個當弟妹的,趁著這會兒身體還利索,就得去送送。
於是一家人就上了公交車,朝著火車站而去。
其實女王大人懷孕以後,作息飲食上都是按照之前方言給她排的養生模式,總體上來說沒有多大的改變,體重並沒有明顯增加,身材保持的很好。
沒有選擇把她吃成個大胖子。
主要是方言知道,那種吃成大胖子似的養胎,並不符合中醫理論。
在中醫理論中,孕期養胎強調“平衡調養,以和為貴”,而不是盲目追求營養過剩體重激增。
中醫認為,胎兒依賴母體脾胃運化的水穀精微生長。
若過度進食滋膩、高熱量的食物,會加重脾胃負擔,導致脾虛濕困,反而影響營養吸收。
《黃帝內經》提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強調過量飲食損傷脾胃。
氣血貴在流通,孕期需氣血充盈且運行順暢。
過度肥胖易導致痰濕瘀滯,阻礙氣血流通,會引發妊娠水腫、氣短乏力,甚至增加難產風險。
所以中醫主張“動則生陽,靜則養陰”,適度活動可促進氣血循環,避免壅滯。
另外,還講究一個陰陽平衡的原則,“陽化氣,陰成形”,胎兒發育需要陰陽協調,盲目進補易打破平衡。
過補陽氣可能引發胎熱,導致孕婦口乾、煩躁、胎動不安。
過補陰血可能滋膩礙胃,反而耗傷陽氣,形成虛胖。
所以養胎方言的方針是,避免焦慮進補,保持情緒平和。
隻要媳婦心情好,健康狀態下為胎兒提供優質生長環境就行。
不過這個理論,在大多家庭裡,並不太被人理解。
好多都是胡吃海塞,生怕孕婦沒營養孕育孩子似的。
結果最後老婆吃不下了,反倒是老公遭殃。
懷孕幾個月,孩子都還沒生下來呢,老公就跟著胖了幾十斤了。
說什麼婚後男人發福,大部分都是這段時間搞出來的。
……
公交車每一站都要停,等到車站的時候已經還有不到一個小時就開車了。
家裡一個個人都和方寧依依惜彆。
老爹方振華這會兒也不和她生氣了,叮囑著她到了那邊一個人一定要保重身體,有什麼事情多和家裡說,發電報發勤快點,彆和之前一樣。
說著還害怕她沒錢發電報一樣,又給二姐塞了一些錢。
二姐本來說帶多了錢不方便,但是現在老爹塞到手裡,她也不舍得拒絕了。
接著就是老娘和大姐告彆了。
差不多也是老爹叮囑的話,又在她嘴裡重複了一遍。
二姐連連點頭。
接著就是大姐,她就比較實在了,讓二姐在那邊好好學習,爭取也做出成績來。
二姐聽到這話非但沒有感覺壓力反倒是鬥誌昂揚。
“保證做出點成績來!”二姐非常肯定的說道。
雖然大家都不太清楚,她是怎麼打算的,不過都知道她是個什麼樣的性格,也就可以期待一下了。
輪到方言和朱霖的時候,兩口子就沒上壓力了。
和她說了些輕鬆的事兒,然後方寧說朱霖生孩子的時候,她肯定要回來的。
到時候要第一時間見到自己的侄兒或者是侄女。
“放心吧,你放暑假的時候,孩子都還沒出生呢。”朱霖的預產期早就算好了,聽到二姐這話,她當即就笑著對二姐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