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脈搏不好摸,這種拉了半個月肚子,現在他這種情況更是如此。
方言摸了半天才摸出來,左右手脈象濡細而數。
接著方言又看了看孩子的嘴裡。
舌苔微黃,舌質紅且乾燥無津液。
嘴裡那種白色的垢狀物,有點像是口瘡或者潰瘍。
這時候方言摸了摸孩子的額頭,腋窩,腳底板,發現他還處於低燒的狀態。
胸口起伏劇烈,出氣的感覺有些像是在歎氣一樣。
“謔……嚕嚕嚕……”這時候,孩子一陣肚子裡的腸鳴聲響起,聽起來簡直就像是打雷一樣。
方言本來以為他要拉肚子,結果這時候的醫生對著方言說道:
“他就是這樣一會兒肚子裡就會發出這種聲音。”
“就像是裡麵有台機器在洗腸子似的,但是並不會直接拉出來。”
方言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接著又按了一下孩子的肚子,發現鼓鼓的。
他對著醫生問道:
“他這些天都吃什麼?”
醫生回應道:
“吃不下東西,隻能喝點流食,然後靠著輸液補充。”
“大部分的體液都被拉出去了,兩天才能尿一次,並且量很少顏色是那種深黃色。”
“而且他拉多了,肛門已經出現紅腫潰爛了。”
方言拿著那寫了一堆東西的醫案,對著他問道:
“你們具體做了哪些治療?”
對方接過後說道:
“額……我看看……”
他從最開始的地方翻起來,然後說道:
“治療是我們醫院好多醫生做的,西醫住了抗生素,補液,輸血漿,內服次碳酸鉍、鞣酸蛋白……近期加用製黴菌素,中醫做了推拿、針灸、敷臍及中藥治療……”
說罷他對著方言表示:
“小孩子這種中毒性消化不良其實並不是太難治療的,但他這個不知道怎麼回事,就是治不好……”
“我們做了好多次的化驗培養,血生化,X光檢查,都是同樣的結果。”
一旁的霍太太對著方言問道:
“方大夫,您看他這是怎麼回事?”
方言想了想,轉過頭對著霍太太說道:
“用我們中醫的辯證法來看,是濕熱之邪侵襲腸道,導致腸道傳導失司,清濁不分,也就是水穀精微與糟粕混雜而下。”
“加上他久病耗傷脾胃之氣,這脾氣虛弱則運化無力,胃陰虧虛則津不上承,出現口渴、舌紅無津等陰虛表現。”
“濕熱內蘊,阻滯氣機,所以會有胸悶、腹脹、泛惡;濕熱下注,灼傷肛門,紅腫潰爛。”
霍太太眨巴眨巴眼,和孩子的母親還有奶奶一起懵逼的看著方言,然後張了張嘴,有些尷尬的說道:
“額……方大夫,我們沒太懂……”
方言:“……”
然後他想了想,儘量用簡練的方式對著三位解釋道:
“孩子的腸道常被“濕熱”,也就是類似悶熱潮濕的環境侵襲,導致消化吸收功能失調,吃進去的食物和水無法正常轉化為營養,反而變成稀便不斷排出。”
“長期腹瀉就像“漏水的桶”,把身體的能量和水分都漏光了,導致虛弱、口乾舌燥、皮膚鬆弛,連喝水的力氣都沒有。”
“濕熱毒素持續刺激腸道末端,就像“汙水長期浸泡皮膚”,最終引發肛門紅腫潰爛,加重疼痛和感染風險。”
這時候一旁醫生問道。
“那為什麼之前我們的用的藥都沒有太明顯的效果呢?”
方言回應道:
“之前的西藥抗生素和止瀉藥僅針對表麵症狀,未解決濕熱滯留的根本問題;中藥補脾方比如參苓白術散側重補氣,卻未清除腸道濕熱,導致補藥反助邪氣,讓孩子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所以我認為病根在於腸道濕熱未清和身體過度虛損,需“先清濕熱、再調脾胃”。這如同先疏通堵塞的下水道也就是祛濕清熱,再修補漏水的水管補氣養陰,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聽到這,霍太太她們三人才露出一副恍然的神色,那醫生也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其實這個情況方言外公醫案裡麵有過類似的,隻不過沒有他這個嚴重。
當時還是戚勇已經開始接診後遇到的問題。
一個拉肚子本來以為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結果醫起來就是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最後還是找到了外公幫忙,這才把問題搞清楚。
方言能夠這麼快找到問題,都是有老爺子的經驗加持。
要不然他估計這會兒也在想原因呢。
“那方大夫趕緊開方子吧!”一旁的孩子母親已經迫不及待了。
這會兒的醫生也拿來了單子和筆遞到了方言手裡。
方言略微回憶了一下外公的治療手段,然後寫了起來:
蘇霍梗各10g:紫蘇梗、藿香梗芳香化濕,理氣和中。
煨葛根5g:升陽止瀉,解肌退熱(煨製後增強止瀉作用)。
炒黃芩10g、炒川黃連5g:清熱燥濕,針對腸道濕熱。
煨木香10g: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煨製後減少燥性)。
炒淮山藥10g:健脾益氣,補腎澀精,固腸止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