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茅術5g:燥濕健脾,針對脾虛濕盛。
川石斛15g:養胃生津,緩解胃陰虧虛之口渴、舌紅。
豬茯苓各10g、車前子10g:利水滲濕,分利腸道濕熱(使濕邪從小便排出)。
薑竹茹10g:清熱止嘔,緩解惡心嘔吐。
元米一撮(用鮮荷葉包刺孔):元米(即粳米)健脾和中,荷葉升清降濁、解暑化濕,包刺孔可使藥性充分煎出。
接著他想了想,又繼續寫了個外治療法。
中藥熏洗加外撲:
每日用柴胡10g、升麻10g、青蔥一把煎湯,趁熱熏蒸肛門,待溫後清洗患處,再用鬆花粉外撲。
柴胡、升麻升陽舉陷,青蔥散寒通竅,煎湯熏蒸可改善肛門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紅腫潰爛;鬆花粉收斂燥濕,保護創麵。
方言寫完過後,對著醫生說道:
“這藥需用武火快煎先把荷葉包著的元米(粳米)和煨葛根、煨木香先下鍋,煮沸後轉文火熬15分鐘,再加入蘇霍梗、黃芩等其餘藥材。”
“最後5分鐘把薑竹茹丟進去,像煮茶湯那樣燜出藥氣。煎好濾出藥汁,晾到溫熱後分六次喂,每次用湯匙壓著孩子舌根慢慢灌。”
醫生連連點頭,卻見到方言已經把注意事項都寫在了單子上。
接著方言繼續說道:
“孩子現在吞咽困難,喂藥前先用棉簽蘸川石斛煎的濃汁塗抹口腔白垢。喂藥時托住後頸,捏住鼻孔讓他本能張嘴,趁吸氣時灌入。若嘔吐就用薑片貼內關穴,千萬彆強灌嗆到氣管。”
醫生說道:
“嗯,知道了。”
方言把手裡的單子遞給醫生後,又轉過頭對著孩子母親和奶奶說道:
“現在停掉所有奶粉糖水!煮濃米湯濾去米粒,兌入淡鹽,每次喂兩匙,待腹瀉減輕後加山藥粉調糊。就算是後麵恢複了,一個月內生冷瓜果、油膩葷腥碰都彆碰,餓兩頓比亂吃強,他腸胃現在像漏底的瓦罐,得先補漏再裝糧。”
“嗯嗯……”兩人連連點頭。
然後方言又想了下,對著護士說道:
“另外,熏肛門的藥湯要用大砂鍋熬,水沸後加青蔥整根投入。熏時讓孩子趴在大人腿上,屁股距離蒸汽半尺,用大毛巾罩住形成氣帳。切記控製溫度,彆燙傷!洗完後用烘乾的鬆花粉撲肛周,像裱花師傅撒糖霜那樣薄薄一層。”
護士有些發愣,這時候的霍太太的助理提醒:
“彆愣著啊,記下來沒有?”
帶頭的護士這才回過神來,趕忙應下來:
“誒!哦!好的,我記下來了方大夫!”
方言說道:
“行了,接下來應該沒什麼注意的了,你們去弄藥吧!有什麼問題隨時通知我。”
醫護人員知道這位是霍太太的座上賓,當即老實點頭答應下來。
孩子奶奶對著方言說道:
“方大夫,真是太感謝您了!”
方言說道:
“您是霍太太朋友,不用這麼客氣,還是先給孩子治病吧!”
霍太太很滿意方言這個回答,她接過話茬點點頭說道:
“是啊,還是給孩子治病重要,其他的都先彆想了。”
這時候孩子母親眼眶通紅,攥著方言的袖口不肯鬆手,她還是有些不太確定的問道:
“方大夫,您說這藥.真能管用嗎?我們已經試過太多辦法了.”
她聲音哽咽,喉間像是塞了團浸水的棉花。
方言對著她安慰道:“我外公當年治過比這還嚴重的孩子,那眼窩凹得能盛水,大便裡都帶膿血。用的就是類似的方子,肯定沒問題的。”
霍太太聽到這話,立馬對著患兒母親說道:
“就是,方大夫連我都隻用了幾天就治好了,他的醫術我放心!你還不相信我嗎?”
孩子母親聞言,點點頭:
“當……當然是相信霍太太您了!”
霍太太點點頭說道:
“那不就得了!放心吧,你也好久都沒睡覺了,趕緊去休息下吧,彆小孩兒好了,大人又出問題了!”
孩子母親點點頭,這才退到一旁,不過沒有離開病房,還是看著床上的孩子,看樣子孩子不好轉,她也是沒心情休息的。
這邊霍太太對著方言說道:
“真是辛苦您了,一下飛機就把您請過來。”
“沒事。”方言搖搖頭笑著說到。
這時候霍太太突然發現方言身邊是三個陌生的小夥子。
衣服也是內地那種。
她驚訝到:
“誒,對了,我們……我們之前不是給您派了安保嘛,怎麼這會兒一個人都沒有?”
方言說道:
“哦,廖主任說我聽不懂粵語所以就安排他們待在我身邊,方便交流。”
PS:月票又多了100,再欠了大家2000字。
所以更完這章,還欠大家106000字。
下午還有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