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這邊的生活讓他們感覺更加適應。
方言一邊吃飯,一邊左顧右盼,發現這裡居然就他們一行人,沒有其他的軍人。
廖主任用竹筷敲了敲碗沿:“彆東張西望的,吃完了還要去看你們的倉庫呢。”他指了指窗外漸漸亮起的營房外。
方言點了點頭,開始埋頭乾飯。
等到他們吃完飯,食堂的廣播突然響起《東方紅》的旋律,食堂外邊傳來了跑步的聲音。
原來是這時候人家部隊的同誌才過來。
唱歌聲音響起沒一會兒,食堂的鐵皮門被推開,穿著軍裝的戰士們列隊湧入,搪瓷碗碰撞的聲響瞬間填滿了屋子。
領頭的連長袖口沾著晨露,看見廖主任和一眾老前輩便立正敬禮:
“各位首長好!”
打飯的年輕戰士眼睛好奇地瞟向這邊,看到方言他們看了過去,立馬對著他們敬禮。
食堂裡的長條桌很快被擠滿,戰士們開始吃起了早飯。
方言他們這會兒也吃的差不多了。
吃完最後一口,廖主任對著方言招呼:
“走吧,今天就我們幾個去視察,老爺子們在軍營裡麵有他們的工作。”
方言點頭,老兵們在部隊裡教育下新同誌,說說戰鬥故事,考察下現在的部隊情況,這個是一直以來的老傳統了。
接著方言和廖主任一起出門,隨行的人還有周秘書。
屬於是非常精簡的配置。
公司的那塊倉庫,就在這裡附近,一共五百畝地。
這裡毗鄰深圳河,便於水陸聯運,距廣九鐵路羅湖編組站僅3公裡,鐵路支線可直接接入倉庫區。
作為內地供港鮮活商品的核心通道占70%貨運量,周邊已形成初級物流集散地,政府規劃時,早已將其視為重點依托的本土樞紐。
剛開始投入建設幾個月時間,之前方言了解到這邊進度很快,但是具體是什麼程度,方言也沒見過。
方言跟著廖主任和周秘書穿過晨霧未散的田野,遠處工地已經有機械聲傳來。
生產隊的廣播裡傳來當地粵語通知的聲音。
他們來到五百畝的倉庫區邊緣,一台鏽跡斑斑的推土機正轟隆作響。
履帶在泥地上碾出深轍,驚起一群在土堆裡覓食的野鳥。
方言愣是沒認出是什麼品種。
工地上,一排尖頂紅磚房已封頂,牆麵上“抓革命,促生產”的標語被石灰水覆蓋了一半,露出底下斑駁的紅色字跡。
腳手架上掛著褪色的紅綢,那是幾個月前開工時留下的,在晨風中微微晃動。
工人們這會兒已經上工,方言他們看到工地上,工人踩著竹梯粉刷牆麵,白漆在藍色工裝褲上,沾上星星點點的痕跡。
距庫房百米處,一群民工正用籮筐搬運碎石,鋪設鐵路支線的路基。
鐵軌尚未鋪就,但枕木已整齊排列,每根枕木上都用紅漆寫著“廣鐵分局”的字樣。
說起來蕭承誌老爹就是廣鐵的大領導。
一個戴草帽的老師傅蹲在地上,用水平儀校準枕木高度,額角的汗珠滴在的黃土上,抬頭看到方言他們一行人,露出個好奇的目光來。
“做乜啊?”他對著方言他們問道。
廖主任帶頭用粵語回應到:
“同誌,我哋係從BJ過嚟嘅,過嚟睇下呢邊嘅建設進度。(同誌,我們是從BJ來的,過來瞧瞧這邊建設進度。)”
廖主任也是在香江呆過的人,說起來還是相當流利的。
廖主任話音剛落,戴草帽的老師傅“騰”地站起身,草帽險些掉在枕木上。
他拍了拍褲腿的黃土,操著夾雜粵語口音的普通話咧嘴笑:
“哎呀,BJ來的領導!早知道該整隊歡迎嘛!”說著就要抬手敬禮,卻被廖主任一把按住。
這些都是當過民兵的敬禮很正常。
廖主任拍了拍老師傅肩膀說道:
“搞建設不用搞排場,這段鐵路的負責人在哪裡?”
“我就是,我就是!”老師傅搓了搓手說道。
然後他說道:
“我叫陳木根,負責把鐵軌鋪到倉庫區。依家(現在)枕木鋪了一半,就等廣鐵分局送鋼軌過來。”他指向遠處堆著的石料,“呢度(這裡)原本係(是)片稻田,上個月犁出個清代瓦罐,都交畀(給)文物站咯!”
廖主任笑著笑問道:
“進度跟得上嗎?”
陳木根說道:
“領導放心!我帶住(帶著)二十個民工,每日乾到月亮爬上山。你睇(看)呢條軌距,絕對符合廣九鐵路標準,將來火車直接開到倉庫門口,藥材落車(下車)都唔使(不用)多搬一次!”
接下來廖主任就開始和陳木根聊了起來。
方言也在一旁了解到現在的工作進度。
基本上他們要求的倉庫已經完成了,接下來這個地方就是鋪設鐵路了。
不過看到這裡還有很多空地,方言感覺還應該修有些其他的東西才行,或許在這裡也修個生產車間,直接生產好了就往外供應?
接下來廖主任又和方言一起去倉庫裡看了下,對於倉庫的質量方言還是滿意的,就是這邊實在有點潮濕,方言感覺還得考慮下防潮的工藝,這並不是什麼難事兒,但是不能忽視。
最先視察完了方言他們這裡,接著這邊的領導就來了。
隊伍的人數逐漸多了起來,視察其他地方的時候都是有人陪同的,這人一多看起來就不是那麼方便了。
也就是方言看到了真實的情況,其他地方的工地這會兒都處於是停工狀態,就等著廖主任視察了再說。
很明顯廖主任有點不滿意,但是也不好說。
視察總體上來說是沒問題的,等到中午的時候也沒回營區,而是就在這邊領導招待的工地食堂吃了一頓。
也不知道是誰的主意,還專門做了北方的大饅頭,可見是相當用心了。
接下來下午廖主任又給這裡的領導班子開了個會,方言在一旁旁聽,主要說的投資的這些項目,開完會下午三四點,謝絕了他們留下吃晚飯的要求。
接著方言他們就打道回營地了。
等到了營地後,方言又聽到個消息。
晚上他們就在這裡休息,明天早上廣州那邊直升機來接他們。
晚飯當然還是在營地吃,不過吃飯的時候方言接到了個新任務,待會兒吃了晚飯,給這裡的一些生病的戰士做個義診。
部隊裡軍營生活中官兵因訓練強度大、作息不規律、環境因素等,難免會出現健康問題。
方言聽到這個要求當然是義不容辭了。
當即就答應下來。
他就想著都是一些年輕人,應該都是一些小病。
結果等他在食堂裡擺開台子後,也是被震驚到了,因為完全和自己想的不一樣。
某個新兵的風濕性關節炎,炊事班的腰肌勞損,營長的慢性腸胃炎。
甚至還有一位政委麵部還有下肢浮腫,已經檢查出了慢性腎炎,但是依舊還是在堅持工作。
他說是去年得時候下肢浮腫,從腳底板一直到小腹,日益劇增。
衛生所的軍醫給他開了個利尿劑後腫脹減輕,但是停藥過後就會腫起來,在方言來之前他都沒有任何想去大醫院治療的想法,一直都在吃利尿劑。
方言著實震驚了,他沒料到這裡邊防戰士的醫療條件,與京城部隊的差距竟如此懸殊。
在京城,甭說是現役官兵,哪怕是退伍軍人,但凡身體有恙,都會被及時送往醫院診治。
就說之前那個自己治療過的軍人,就算是軍區醫院沒治好,人家也是一直待在醫院裡治療的,後來被方言治好之後,那邊遇到不會治療的,還有當地軍區醫院的醫生,帶著人直接找到方言治病的。(見746章)
方言趕緊給他檢查,對方麵浮色黃,腹部脹大,按之如囊裹水,下肢凹陷性水腫,按下去就很難彈起來。
他自己說小便色清量少;大便溏薄,每天1次。
並且現在身重乏力。
方言檢查他的苔薄白膩,舌質淡紅,邊有齒印。
左右手脈搏,脈細濡。
這個就是典型的脾陽不振,土不製水,水濕泛濫。
治法也沒啥特彆的,溫陽健脾,滲濕利水。
方言當即就給他開了個方子出來。
他這病不能拖,當即就去附近鎮上找醫院拿中藥,回來就開始熬藥。
喝了過後,當天晚上喝了一副藥後,尿量就增多起來,下肢的浮腫當夜就減輕了下來,比他吃利尿劑還管用。
方言看到他們這情況,知道一些部隊裡,醫療知識是匱乏的。
自己還得想辦法給他們弄點常見病判斷和治療的手冊,讓他們自己也能夠完成辯證和治療。
當天晚上義診結束,方言就給廖主任說了這事兒。
廖主任非常讚同方言得行為。
說是到時候寫完,他來負責印刷來推廣。
老兵們聽到方言這舉動,也是對他好感激增。
當天夜裡方言還找到這裡的衛生站軍醫,找他了解了一下部隊裡的常見病,收集過後方言就寫了一套針對這些病的辯證和方子出來,留在了軍營裡麵。
弄完過後都淩晨三點過了。
方言這才慢吞吞的回到給他安排的宿舍,倒頭就睡了過去。
等到再次醒過來的時候,是聽到“庫庫庫”的直升機聲音。
外邊天色已經亮了,接他們去廣州的直升機也到了。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畢。
晚點還有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