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家主,你是不是忘記了咱們大明的製度是戶等製,百姓共分為上中下三等民戶。”
“上戶田產百畝以上,家中行商有商鋪,家資富裕,中戶田產三十到百畝,自耕田或小商戶。”
“田產不足三十畝地,或是無地的佃農和手工製作一些小玩意販賣者,統歸於下戶。”
話說到這個地步,鮑管交才突然醒悟,原來周立要說的是這個,其實他不是不懂。
隻是被自己的嫉妒心蒙蔽,腦袋一時間沒轉過來,結果卻被周立當麵點出來。
憑良心說他現在是真不希望周立再說下去,實在是太丟臉了,但周立卻也沒放過他。
“按照《大明律》下戶無田者和瘠田地少者隻繳丁稅,正常有田者繳納百稅三到百稅五。”
“中戶需要繳納畝產百稅五到百稅十的糧稅,而咱們這些上戶要繳納百稅十到百稅十五。”
“並且除了糧稅之外還要加征百稅十的耗羨,實際上咱們需要繳納百稅二十到百稅二十五。”
簡單來說就是下戶0%3%,中戶5%10%,上戶10%15%並且加征耗羨的10%,畝產。
所謂的耗羨,隻指的糧食在運輸過程中可能造成的損耗,因為上戶繳納的糧食多。
這點在座的人基本都知道,當然他們基本都沒出過這個錢,畢竟有投效田存在。
其實要不是周立剛才提醒,在場不少人都幾乎忘了戶等製的稅率問題。
因為他們很長時間都沒怎麼交稅了,這也是鮑管交剛才腦子沒能轉過來的原因之一。
即便現在他腦子轉過來了,但周立卻也給出了最後的致命一擊。
“剛才鮑家主問為何要分田,目的很簡單,將咱們上戶的田產分掛在下戶身上減稅。”
這時,周立突然站起身來,環顧了一圈之後緩緩開口說道:
“各位,趁著現在土地丈量還沒有開始,我需要回去交代一下,你們也趕緊準備吧!”
“記住,儘快打點好府衙的書吏,讓他們知道該怎麼記錄,我先走了!”
說完,不等其他人說話,他就轉身離開了屋子,看上去一副很著急的模樣。
其他人見狀也紛紛起身打招呼,所有人離開之後,隻有鮑管交一人陰沉的坐在原處。
不是他不想走,而是這場局是他組的,得和樂雲閣結賬了之後他才能離開。
時間緩緩流逝,天邊初升的紅日將夜幕撕裂,陽光將整個天地照亮。
街上的人也變得越來越多,全都是早起趕集的,上工的還有做小買賣糊口的百姓。
他們本以為今天就和往常一樣平淡,然而一隊衙役的出現,打破了清早的平靜。
隻見他們拿出黃榜張貼,隨後立刻就有人將黃榜上的內容念誦了出來。
這個時候蘇州百姓才知道,原來大明朝又多了一位有潑天功績的國公爺。
但朝廷多了一位國公,對百姓來說隻是茶餘飯後的談資,並沒有那麼重要。
真正讓百姓們沸騰的是衙役貼出的第二張告示,這張告示一出,所有百姓都歡呼了。
因為這告示的內容是攤丁入畝,是和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
特彆是聽到朝廷以後將不再收丁稅,百姓的歡呼聲差點將整個蘇州城都掀翻。
而作為這次推行攤丁入畝的欽差,魏武也成了百姓們歌頌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