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通過招標讓富商參與進來,可以使得大明在道路建設方麵的進度變得更快。
其次那些因為攤丁入畝釋放出來的黑戶,他們沒有土地和房子,甚至連家人都找不到了。
如果朝廷不出手,這些人連生活都很困難,恐怕最後隻能在街上乞討苟活。
但是通過招標,可以將相當一部分黑戶安置好,讓他們能靠自己的體力掙錢吃飯。
這樣一來就能省下朝廷不少錢,畢竟這麼多人,光是發放賑濟的糧食都是不小的數目。
當然,修路這邊隻能安排一部分,剩下的那部分黑戶,則是被安排到鐵路修建項目。
原本這個項目是給那些農閒時期的百姓,讓他們能增加一部分收入改善家裡的生活。
但誰也沒想到攤丁入畝能釋放出這麼多人口,那就隻能先安排更困難的人上工。
畢竟正常百姓還能吃得上飯,而這些黑戶如果放任不管,估計要餓死不少人。
所以朱標一聲令下,將現有的資源首先用在這些黑戶身上,確保他們能正常生活。
而這就是招標一石三鳥之中的兩鳥,至於這最後一鳥,則是朝廷和魏武雙贏。
建造水泥路需要大量水泥,而現如今隻有四海商會得到了科技院給他們的水泥授權。
如今四海商會那些商人賺的盆滿缽滿,並且後續還有更多的訂單等著他們賺。
同時,科技院這邊也可以通過專利費賺到大量經費,用於各種項目的實踐和研發。
朝廷這邊除了提供材料給科技院,就不需要再拿出其他的經費補貼,省了不少錢。
隻是,招標修路安置黑戶的舉措雖然好,但對鐵路這方麵卻也造成了一些問題。
主要是誰也沒想到這次攤丁入畝居然效果這麼好,釋放出了一百多萬的黑戶人口。
即便用修路項目安置了一部分,剩下的人數也還是比較多,隻能安排在鐵路這邊。
問題是修建鐵路一開始的計劃是用倭奴,為此藍玉那邊簡直就是毫無人性的安排。
一船又一船的倭奴被他送過來,偏偏鐵路這邊因為黑戶,能接收的人手並不是很多。
原本那些黑戶就已經消耗比較大了,又是工錢又是包兩餐,其中的花費非常大。
這些被送來的倭奴不僅不能增加建設效率,反而還多了十幾萬要吃飯的嘴。
雖然魏武說了不用把倭奴當人,但畢竟也是勞動力,而且還是非常廉價的勞動力。
不可能放著這些勞動力不用,就讓他們活活餓死,那不僅是浪費而且處理屍體也麻煩。
最終朱元璋和朱標商議過後,一起拍板,優先修建一條鐵路作為試點。
然後召集全國的富商來京城,親自體驗一下鐵路的優越性,讓他們知道這是什麼東西。
等到將來朝廷對外招標的時候,這些人才會心甘情願的從口袋裡掏錢投資。
就和修建水泥路一樣,不僅能加快鐵路的建設速度,而且還能解決勞動力過剩的問題。
在朝廷全力支持和科技院的精誠配合下,花了大概四個月時間才完成對線路的勘測工作。
最終確定的路線是從南京到許昌,全程大概七百多公裡的長的一條直達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