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之前的幾代家主而言,顧煜身死並未在整個九州造成什麼大的影響。
他終究是藏在了幕後。
隻是為顧氏與天下選好了一條出路。
甚至就連顧易都未曾想到他的結局竟然會是如此落幕,當初他對於顧煜同樣也抱著很大的期望。
隻可惜顧煜生不逢時。
以他的才能,他明明可以做的更多。
若是拋棄了家族單純為了追逐權位而言,他所建立的功業哪怕就算比不過顧琛顧熙這一種,但至少也能如同顧康顧晟那般,輝煌於一世。
但就像是他所說的,人最難以把控的情緒就是控製欲望。
——不過他自己卻是做到了。
為了家族,他多年不曾出世;
為了天下,他行萬裡路,看天下興衰,尋找出路。
為了九州,哪怕他已經占據了戰場上的優勢,隻要動兵就算不能一仗直接平了整個突厥,但也會獲得不小的功勞,但他亦是克製住了。
這是一個真正大公無私之人。
無論是於顧氏而言,亦或是於整個九州而言都是。
但他這種人也注定會藏匿在幕後,所付出的一切難以被天下人得知。
伴隨著顧煜的雙眼微微閉上。
他身體之中所融合的洛書協律器瞬間便閃了出來,瞬間便出現在了顧易的背包之中。
同時間,遊戲的一條條提示亦是閃了出來。
【顧煜薨】
【.】
並未有太多的成就點,就連遊戲都並未認同顧煜所默默付出的一切,他所創立的功績相比於獲得高成就點成就終究還是差了太多。
不過還好——
天下人不知,遊戲不認,但還有顧氏子弟們知曉。
隻要顧氏能夠輝煌的傳承下去。
屆時,天下人終究會知曉這一個個於幕後為顧氏奠基之人所付出的一切。
長安。
在聽聞顧煜薨世的消息之時,甚至就連李世民都罕見的沉默了下來。
於他而言。
顧煜就是他的引路人。
以往的他,雖然有心建立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但對於盛世的理解終究還是差了太多太多。
是經曆了巨鹿之行的明誌;經曆了多日的暢談。
這才讓李世民成功到了今天。
當然,這並不是在說李世民能夠坐上皇帝,是因為顧煜的關係。
而是他當前的性格。
對於整個大唐的治理李世民都有一個十分清晰的思路,這就是他從顧煜身上所吸引過來的經驗。
當前大唐的一切製度,顧煜昔年所提出的改革算是正式確立了第一步。
而如今正是李世民繼承了一切,開始讓大唐不斷發揚光大。
此事確實對李世民造成了一些打擊。
雖然顧煜已經特意交代過絕對不能定下諡號,但李世民卻還是生起了這種念頭。
彆人不知道顧煜的功勞。
他又怎能不知呢?
以他的性格,又豈能讓顧煜之名泯然於青史之中?
這種事旁人自然不會勸阻,也唯有顧泉可勸。
“陛下可是想讓家父死不瞑目?”
太極殿內。
唯有君臣二人相互對視,顧泉的聲音傳遍整個大殿,“顧氏子弟一代接著一代的傳承,就如臣一般,當選擇走到殿下身旁之時,此生便不會再回到顧氏。”
“而父親亦然。”
他的眼眶也是通紅,整個人同樣也是十分的悲傷,但作為顧煜的長子,他明白顧煜的心思,不得不說這些話。
“顧氏自先祖忠武侯傳承至今,確有數代先人於九州萬民有功,遂得諡號讓後人祭祀。”
“可父親他.”
滴滴的淚水不斷滾落,顧泉仍是強忍著心中的悲傷,咬著牙說道:“終是無大功於社稷。”
“若是陛下當真為父親定諡,父親定會死不瞑目。”
看著眼前的顧泉,李世民徹底的沉默了。
這就是顧氏的不凡之處。
很多時候。
他甚至很難想象顧氏到底是怎麼走到今天的。
能夠一次次的拒絕觸手可及的皇位,能夠主動放棄死後的名聲。
這其中哪個不是旁人窮其一生都想要的?
唯有顧氏——
能夠主動將這一切推開。
所謂的爭執,包括昔日他們兄弟相爭的場景,在顧氏之中完全不會出現。
短時間內尚可,但顧氏可是持續了整整幾百年。
李世民又豈會得知這一切都是源於一代代人自幼的言傳身教,以及顧氏那持續的輝煌,而隨著顧氏的聲望逐漸降低,顧易更是通過通靈玉來限製顧氏子弟。
若是不然,顧氏或許早已在昔年的漢末亂世之中所徹底分裂。
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李世民才會如此的心緒複雜。
“朕明白了。”
他沉默了良久之後這才微微的點了點頭,算是答應了此事。
“臣,謝陛下。”顧泉沒有任何的猶豫當即便跪了下去,朝著李世民認真一拜,伴隨著一滴滴的淚水鏗鏘道:“父親言陛下乃是聖天子。”
“臣與族中兄弟們也相信陛下。”
李世民明白顧泉的心思。
顧彥等人皆是沒有歸朝,按照他們的話而言,他們這是要為大唐守住國門,讓整個九州都好好休整。
他們都相信李世民。
相信李世民能夠在有朝一日帶領著他們,踏出九州之地。
李世民深深的吸了口氣,認真的點了點頭:“朕,明白了!”
雖然並未給顧煜定諡,但李世民終究還是給了顧煜一個極為莊重的喪禮,並將其葬入了巨鹿。
而隨著喪事結束。
整個大唐終是再次恢複到了平靜,賑災之事一切順遂。
甚至是比以往更加順利。
因為李世民揮刀了。
對於昔年李淵所重用的那些重臣們,在徹底穩定了一切局勢之後,李世民終是不再忍讓這些人。
他要讓所有人都明白,他李世民確實是一個願意納諫的皇帝。
但卻不是一個隻知退縮的人。
對於這些朝臣,他越好麼進行罷免,乖乖聽話者還能保存性命,但隻要心有不甘懷揣著其他心思之人,則是全部流放!
整個朝堂眾臣可謂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但哪怕就是這樣,整個大唐朝廷的內部卻也是絲毫不亂。
李世民自己的班底便是大唐朝廷內的根基,而且彆忘了還有一眾善於治天下的顧氏子弟。
雖然這些人的屬性單獨看上去並不算優秀。
但他們的能力卻也足夠讓他們跟上李世民這種皇帝的步伐,於整個九州開拓盛世!
貞觀二年。
李世民在吸收了前一年關中大饑之事,提出了建立地方糧食儲備,來應對災荒之事。
並且——
除此之外,李世民更是動了修繕水利之心。
這自然是大事。
整個朝堂之中圍繞著這些事展開了極為細節的議論,議論的東西也不是如同以往那般爭論,而是在議論如今這樣做是否合適。
“陛下,天井下百姓疲敝,且昔年隋煬帝徭役之事在前,若是朝廷突然再次動工,恐怕百姓們或有非議啊。”
長孫無忌一臉正色的說道。
聞言,房玄齡亦是點了點頭:“關中大饑方了,若是突然動土,再出現了什麼意外,朝廷恐怕會負擔不起啊。.”
他們二人的性格都有些穩健,自然是建議李世民應等幾年再動土。
——水利確實是能夠幫助百姓。
但也要分時候。
“二位此言不對。”還未等李世民開口,一旁的杜如晦便直接說道:“當今九州平穩,四海升平,太傅等人戍邊,能擋住四方之敵。”
“陛下殊不知,臣前些時日還聽聞,突厥的人馬望到我大唐與顧氏的旌旗便會直接退去。”
“如今動土絕乃天賜良機。”
此話一出,不少人亦是點了點頭。
雙方並未有什麼爭執。
隻是因為執政理念的不同做出了不同的判斷而已。
聽著眾人各陳己見,李世民眉頭微蹙,沉默良久後終抬手打斷了爭論。
“隋煬帝身為暴君,所作所為不過是為了滿足一己之欲,何曾顧念過百姓的勞苦安樂?”
他的目光緩緩掃過長孫無忌等重臣,神色堅毅,“朕心向光明,推行此策唯有一個目的,便是為了天下百姓。縱然因此招致非議,又有何可怕的?”
此言既出,便如金石落地,清晰昭示了他的決斷。
“朕深知百姓曆經戰亂疾苦——”他聲音沉鬱,指尖輕輕叩擊著案幾,“但此次治水,斷然是利遠大於弊。”
“你們且看——”
他抬眼望向堪輿圖,語氣驟然激昂,“四方水利荒廢已久,河道淤塞、堤岸傾頹,若再拖延,便是坐視民生凋敝!”
“今歲舉全國之力修繕,縱是第一年要勒緊腰帶、咬牙硬扛,來日良田灌溉便利,糧食收成必能數倍於前。”
“此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事!”
“朕意已決——”
他的話音如重錘落鼓,震得殿中燭影微微搖曳,“自今日起,滿朝文武皆當厲行節儉,與民同休戚。”
“便從朕開始。”他指尖摩挲著龍案邊緣,忽而抬眸,目光掃過在場眾人,“日前與皇後商議,宮中侍女冗雜,明日便著人清點名冊,願歸家者賜銀兩,準其還鄉婚嫁——多生養些大唐子民,遠比困在這宮牆裡強。”
殿內鴉雀無聲,唯有簷角風鐸在暮色中輕響。
待他話音落定,長孫無忌率先撩袍跪地,群臣如浪濤般轟然伏拜,聲浪撞得棟梁間浮塵輕顫:“陛下聖明!”
“得了。”李世民擺了擺手,袍袖掃過案上一封封奏疏,“天下未定,朕豈敢稱聖?”
他俯身向前,目光灼灼掃過房玄齡、魏征等人,“前朝盛世,皆有可鑒之處,但朕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