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孔明率領兵馬前行到沔陽,經過馬超的墳墓,便命令他的弟弟馬岱掛孝,孔明親自祭奠。祭奠完畢,回到營寨,商議進軍之事。忽然哨馬來報:“魏主曹睿派遣駙馬夏侯楙,調動關中各路軍馬,前來抵禦我軍。”魏延到帳前獻上計策說:“夏侯楙是個嬌生慣養的公子哥,懦弱無謀。我願帶領五千精兵,從褒中出兵,沿著秦嶺往東,從子午穀向北進軍,不超過十天,就能到達長安。夏侯楙如果聽說我突然到來,必定會棄城逃往橫門邸閣。我從東方殺來,丞相可率領大軍從斜穀進軍。這樣一來,鹹陽以西的地區,一舉就能平定。”孔明笑著說:“這不是萬無一失的計策。你太小看中原沒有能人了,倘若有人進言,在偏僻的山中派兵截殺,不僅五千人會受害,我軍的銳氣也會大受挫傷。絕不能采用這個計策。”魏延又說:“丞相如果從大路進軍,他們必然會發動所有關中的兵馬,在途中迎戰,那樣就會拖延很長時間,什麼時候才能奪取中原呢?”孔明說:“我從隴右走平坦的大路,按兵法進軍,還怕不能取勝嗎!”於是沒有采用魏延的計策。魏延心中不快。孔明派人下令讓趙雲進軍。
卻說夏侯楙在長安聚集各路軍馬。當時有西涼大將韓德,擅長使用開山大斧,有萬夫不當之勇,帶領八萬西羌兵馬到來;見到夏侯楙,夏侯楙重賞了他,就讓他擔任先鋒。韓德有四個兒子,都精通武藝,弓馬嫻熟:長子韓瑛,次子韓瑤,三子韓瓊,四子韓琪。韓德帶著四個兒子和八萬西羌兵,取道前往鳳鳴山,正好遇上蜀兵。兩陣對壘。韓德出馬,四個兒子排列在兩邊。韓德厲聲大罵:“反叛國家的賊子,竟敢侵犯我國疆界!”趙雲大怒,挺槍縱馬,單挑戰韓德。長子韓瑛,躍馬前來迎戰;交戰不到三個回合,就被趙雲一槍刺死在馬下。次子韓瑤見狀,縱馬揮刀來戰。趙雲施展往日的威風,抖擻精神迎戰。韓瑤抵擋不住。三子韓瓊,急忙挺著方天戟驟馬前來夾攻。趙雲全然不懼,槍法絲毫不亂。四子韓琪,見兩位兄長戰不勝趙雲,也縱馬揮舞兩口日月刀趕來,把趙雲圍住。趙雲在中間獨自迎戰三員將領。沒過多久,韓琪中槍落馬,韓陣中的偏將急忙衝出去救走了他。趙雲拖槍便走。韓瓊按住戟,急忙取弓箭射向趙雲,連放三箭,都被趙雲用槍撥落。韓瓊大怒,仍然綽起方天戟縱馬趕來;卻被趙雲一箭射中麵門,落馬而死。韓瑤縱馬舉寶刀便砍趙雲。趙雲把槍扔在地上,閃過寶刀,生擒韓瑤回到陣中,又縱馬取槍殺過陣來。韓德見四個兒子都死在趙雲手中,嚇得肝膽俱裂,先逃回陣中。西涼兵向來知道趙雲的名聲,如今見他英勇如昔,誰敢上前交鋒?趙雲的馬衝到哪裡,西涼兵的陣腳就陣陣倒退。趙雲匹馬單槍,往來衝突,如入無人之境。後人有詩稱讚道:“憶昔常山趙子龍,年登七十建奇功。獨誅四將來衝陣,猶似當陽救主雄。”
鄧芝見趙雲大獲全勝,率領蜀兵乘勢掩殺,西涼兵大敗而逃。韓德險些被趙雲擒住,丟棄盔甲步行逃走。趙雲和鄧芝收兵回營。鄧芝祝賀說:“將軍年已七十,英勇還和從前一樣。今日陣前一連斬殺四員將領,真是世上罕見!”趙雲說:“丞相因為我年紀大了,不肯重用我,我姑且以此來表明自己還能征戰。”於是派人押解韓瑤,申報捷報,送達孔明那裡。
卻說韓德帶領敗軍回見夏侯楙,哭著訴說了戰況。夏侯楙親自統領兵馬前來迎戰趙雲。探馬報告到蜀寨,說夏侯楙帶兵到了。趙雲上馬綽槍,帶領一千多士兵,在鳳鳴山前擺下陣勢。當天,夏侯楙頭戴金盔,騎著白馬,手提大砍刀,站在門旗之下。見趙雲躍馬挺槍,往來馳騁,夏侯楙想親自出戰。韓德說:“殺我四個兒子的血海深仇,怎能不報!”縱馬掄起開山大斧,直取趙雲。趙雲憤怒地挺槍迎戰;交戰不到三個回合,趙雲一槍刺中韓德,將他殺死在馬下,急忙撥馬直取夏侯楙。夏侯楙慌忙躲進自己的陣中。鄧芝驅兵掩殺,魏兵又敗一陣,後退十多裡下寨。夏侯楙連夜和眾將商議說:“我早就聽說趙雲的名聲,卻從未見過麵;如今他年老了,英雄氣概還在,才相信當陽長阪坡的事是真的。像這樣無人能敵,該怎麼辦呢?”參軍程武,是程昱的兒子,進言說:“我料定趙雲有勇無謀,不值得憂慮。明天都督再帶兵出戰,先在左右兩邊埋伏兩支軍隊;都督臨陣時先撤退,引誘趙雲到伏兵的地方;都督再登山指揮四麵軍馬,重重包圍,就能擒住趙雲了。”夏侯楙聽從了他的建議,於是派遣董禧帶領三萬軍隊埋伏在左邊,薛則帶領三萬軍隊埋伏在右邊。二人埋伏完畢。
第二天,夏侯楙又整頓好金鼓旗幡,率兵前進。趙雲、鄧芝出兵迎戰。鄧芝在馬上對趙雲說:“昨夜魏兵大敗而逃,今天又來,必定有詐。老將軍要防備。”趙雲說:“量這乳臭未乾的小子,有什麼值得稱道的!我今天必定要擒住他!”便躍馬而出。魏將潘遂出兵迎戰,交戰不到三個回合,撥馬便走。趙雲追趕上去,魏陣中的八員將領一齊前來迎戰。他們放過夏侯楙先逃走,八員將領陸續奔走。趙雲乘勢追殺,鄧芝帶兵隨後跟進。趙雲深入敵軍重地,隻聽得四麵喊聲大震。鄧芝急忙收兵退回,左邊有董禧,右邊有薛則,兩路兵馬殺來。鄧芝兵少,無法解救趙雲。趙雲被困在核心,東衝西突,魏兵的包圍越來越厚。當時趙雲手下隻有一千多人,殺到山坡下,隻見夏侯楙在山上指揮三軍。趙雲往東邊衝,夏侯楙就往東邊指;往西邊衝,夏侯楙就往西邊指,因此趙雲不能突圍,於是帶領士兵殺上山來。半山上擂木炮石打下來,不能上山。趙雲從辰時殺到酉時,沒能脫身,隻得下馬稍作休息,等待月明後再戰。剛剛卸下盔甲坐下,月光才出來,忽然四下火光衝天,鼓聲大震,箭石如雨般落下,魏兵殺來,都叫喊著:“趙雲早早投降!”趙雲急忙上馬迎敵。四麵的軍馬漸漸逼近,八方的弩箭密集交射,人馬都不能向前。趙雲仰天歎道:“我不服老,卻要戰死在這裡了!”
忽然東北角上喊聲大起,魏兵紛紛亂竄,一彪軍馬殺到,為首的大將手持丈八點鋼矛,馬項下掛著一顆人頭。趙雲一看,是張苞。張苞見到趙雲,說:“丞相擔心老將軍有閃失,特意派我帶領五千士兵前來接應。聽說老將軍被困,所以殺透重圍趕來。正好遇到魏將薛則攔路,被我殺了。”趙雲大喜,立即和張苞從西北角殺出去。隻見魏兵丟盔棄甲奔走:一彪軍馬從外麵呐喊著殺進來,為首的大將提著偃月青龍刀,手裡挽著一顆人頭。趙雲一看,是關興。關興說:“奉丞相的命令,擔心老將軍有失,特意帶領五千士兵前來接應。剛才在陣上遇到魏將董禧,被我一刀斬了,砍下首級在這裡。丞相隨後就到。”趙雲說:“二位將軍已經立下奇功,何不趁今日擒住夏侯楙,以定大事?”張苞聽了,就帶領士兵去了。關興說:“我也去建功。”於是也帶領士兵去了。趙雲回頭對左右說:“他們兩個是我的子侄輩,尚且爭先建功;我是國家的上將,朝廷的舊臣,反而比不上這些小輩嗎?我當舍命報答先帝的恩情!”於是帶領士兵來捉拿夏侯楙。當夜三路兵馬夾攻,大敗魏軍一陣。鄧芝帶領士兵接應,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夏侯楙本是個無謀之人,再加上年幼,沒有經曆過戰事,見軍隊大亂,就帶領帳下一百多名驍將,逃往南安郡。眾軍因為見沒有主將,都四散逃竄。關興、張苞二將聽說夏侯楙逃往南安郡,連夜趕來。夏侯楙逃入城中,命令緊閉城門,驅兵防守。關興、張苞二人趕到,將城圍住;趙雲隨後也到了:三麵攻打。過了一會兒,鄧芝也帶領兵馬趕到。一連圍了十天,沒能攻下來。
忽然報告說丞相留下後軍駐守沔陽,左軍屯駐陽平,右軍屯駐石城,自己帶領中軍來到。趙雲、鄧芝、關興、張苞都來拜見孔明,說連日攻城不下。孔明於是乘小車親自到城邊周圍察看了一遍,回營升帳而坐。眾將圍繞站立聽候命令。孔明說:“這個郡城壕溝很深,城牆高峻,不容易攻打。我的主要目標不在這座城,你們如果隻是在這裡久攻,倘若魏兵分兵出擊,來奪取漢中,我軍就危險了。”鄧芝說:“夏侯楙是魏國的駙馬,如果擒住他,勝過斬殺一百員將領。如今把他困在這裡,怎能放棄離開呢?”孔明說:“我自有計策。這裡西邊連接天水郡,北邊抵達安定郡,這兩個郡的太守,不知道是誰?”探兵回答說:“天水太守是馬遵,安定太守是崔諒。”孔明大喜,於是喚魏延接受計策,如此這般;又喚關興、張苞接受計策,如此這般;又喚兩名心腹軍士接受計策,如此行動。各將領命,帶領兵馬而去。孔明卻在南安城外,命令士兵運來柴草堆在城下,揚言要燒城。魏兵聽說後,都大笑不已,毫不畏懼。
卻說安定太守崔諒,在城中聽說蜀兵包圍了南安,困住了夏侯楙,十分驚慌害怕,立即點起大約四千軍馬,守住城池。忽然見一個人從正南方向而來,自稱有機密事情。崔諒喚他進來詢問,那人回答說:“我是夏侯都督帳下的親信將領裴緒。如今奉都督的命令,特意來向天水、安定二郡求救。南安形勢十分危急,每天在城上放火作為信號,專門盼望二郡的救兵,卻一直沒到;因此又差遣我殺出重圍,來這裡告急。可以連夜起兵作為外援。都督如果見到二郡的兵馬到來,就打開城門接應。”崔諒說:“有都督的文書嗎?”裴緒從貼身衣物中取出,已經被汗水濕透;崔諒大致看了一下,急忙命令手下給裴緒換了一匹不疲乏的馬,便讓他出城前往天水。不到兩天,又有報馬到來,報告說天水太守已經起兵救援南安去了,讓安定早早接應。崔諒和府中的官員商議。眾官員說:“如果不去救援,失去了南安,送了夏侯駙馬的性命,都是我們兩郡的罪過:隻得出兵救援。”崔諒立即點起人馬,離開城池,隻留下文官守城。
崔諒帶領兵馬向南安大路進發,遠遠望見火光衝天,催兵連夜前進,離南安還有五十多裡,忽然聽到前後喊聲大震,哨馬報道:“前麵有關興攔住去路,背後有張苞殺來!”安定的兵馬,四下逃竄。崔諒大驚,隻得帶領手下一百多人,往小路死戰突圍,逃回安定。剛到城壕邊,城上亂箭射了下來。蜀將魏延在城上叫道:“我已經奪取城池了!何不早早投降?”原來魏延假扮成安定軍,趁夜騙開城門,蜀兵全部進入,因此奪取了安定。
崔諒慌忙逃往天水郡。走了不到一程,前麵一彪軍馬擺開。大旗之下,一個人頭戴綸巾,手持羽扇,身穿道袍鶴氅,端坐在車上。崔諒一看,是孔明,急忙撥回馬逃跑。關興、張苞兩路兵馬追到,隻叫:“早早投降!”崔諒見四麵都是蜀兵,沒有辦法,隻得投降,一同回到大寨。孔明用上賓的禮節招待他。孔明說:“南安太守和你交情深厚嗎?”崔諒說:“此人是楊阜的族弟楊陵;和我是鄰郡,交情十分深厚。”孔明說:“如今想麻煩你入城,勸說楊陵擒住夏侯楙,可以嗎?”崔諒說:“丞相如果讓我去,可暫時退兵,容我入城勸說他。”孔明聽從了他的話,立即傳令,讓四麵的軍馬各退二十裡下寨。崔諒獨自騎馬到城邊叫開城門,進入府中,與楊陵行禮完畢,詳細說了這件事。楊陵說:“我們受魏主的大恩,怎能忍心背叛他?可以將計就計行事。”於是帶領崔諒到夏侯楙那裡,詳細說了情況。夏侯楙說:“應當用什麼計策?”楊陵說:“就假說我獻城門,騙蜀兵入城,卻在城中殺了他們。”崔諒依計行事,出城見孔明,說:“楊陵願意獻城門,讓大軍入城,以擒住夏侯楙。楊陵本想自己捉拿,因為手下勇士不多,沒敢輕舉妄動。”孔明說:“這件事很容易:如今有你原來投降的一百多名士兵,在他們中間暗藏蜀將假扮成安定軍馬,帶入城去,先埋伏在夏侯楙的府下;再暗中約好楊陵,等到半夜的時候,獻開城門,裡應外合。”崔諒暗自思索:“如果不帶蜀將去,恐怕孔明會懷疑。暫且帶他們進去,在城內先斬殺了他們,舉火為號,騙孔明入城,再殺了他就可以了。”因此答應下來。孔明囑咐說:“我派遣親信將領關興、張苞跟隨你先去,就假說救兵殺入城中,以安定夏侯楙的心;隻要舉火,我就親自入城去擒他。”當時正是黃昏,關興、張苞接受了孔明的密計,披掛上馬,各執兵器,夾雜在安定軍中間,跟隨崔諒來到南安城下。楊陵在城上撐起懸空板,倚著護心欄,問道:“是什麼地方的軍馬?”崔諒說:“是安定的救兵到了。”崔諒先射一支帶信號的箭上城,箭上帶著密信說:“如今諸葛亮先派遣二將,埋伏在城中,要裡應外合;暫且不要驚動他們,恐怕泄漏計策。等進入府中再設法對付他們。”楊陵把信拿給夏侯楙看,詳細說了這件事。夏侯楙說:“既然諸葛亮中了計,可以命令一百多名刀斧手,埋伏在府中。如果二將跟隨崔太守到府中下馬,就關起門來斬殺他們;再在城上舉火,騙諸葛亮入城。伏兵一齊殺出,就可以擒住諸葛亮了。”
安排完畢,楊陵回到城上說:“既然是安定的軍馬,可以放入城。”關興跟隨崔諒先行,張苞在後。楊陵下城,在門邊迎接。關興手起刀落,將楊陵斬於馬下。崔諒大驚,急忙撥馬奔到吊橋邊,張苞大喝一聲:“賊子休走!你們的詭計,怎能瞞得過丞相!”手起一槍,將崔諒刺死在馬下。關興早已登上城,放起火來。四麵的蜀兵一齊入城。夏侯楙措手不及,打開南門奮力殺出。一彪軍馬攔住,為首的大將是王平;交馬隻一個回合,就將夏侯楙生擒在馬上,其餘的人都被殺死。孔明進入南安,招撫百姓,秋毫無犯。眾將各自獻上功勞。孔明將夏侯楙囚禁在車中。鄧芝問道:“丞相怎麼知道崔諒是詐降呢?”孔明說:“我早已知道這個人沒有投降的真心,故意讓他入城。他必然會把全部情況告訴夏侯楙,想將計就計。我看他來的情形,就完全知道他是詐降,又派遣二將同去,以穩住他的心。這個人如果有真心,必然會阻攔;他欣然同意同去,是擔心我懷疑他。他心裡盤算著二將同去,騙入城中再殺也不遲;又讓我的軍隊有了依托,放心進城。我已經暗中囑咐二將,在城門處下手。城內必然沒有防備,我的軍隊隨後就到。這是出其不意啊。”眾將都拜服。孔明說:“欺騙崔諒的,是我派心腹之人假扮成魏將裴緒。我又去騙天水郡,到現在還沒消息,不知是什麼原因。如今可以乘勢奪取它。”於是留下吳懿守南安,劉琰守安定,調出魏延的軍馬去奪取天水郡。
卻說天水郡太守馬遵,聽說夏侯楙被困在南安城中,就聚集文武官員商議。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人說:“夏侯駙馬是金枝玉葉,倘若有什麼閃失,我們難逃坐視不救的罪名。太守為何不發動本部所有兵馬去救援他?”馬遵正疑慮間,忽然報告夏侯駙馬派心腹將領裴緒到了。裴緒進入府中,取出公文交給馬遵,說:“都督請求安定、天水兩郡的兵馬,連夜前去救援。”說完,匆匆離去。第二天又有報馬到來,說:“安定的兵馬已經先出發了,讓太守火速前來會合。”
馬遵正要起兵,忽然一個人從外麵進來,說:“太守中了諸葛亮的計策了!”眾人一看,是天水冀縣人,姓薑名維,字伯約。他的父親名囧,昔日曾擔任天水郡功曹,因羌人叛亂,為國捐軀。薑維自幼博覽群書,兵法武藝,無所不通;侍奉母親極其孝順,郡中的人都敬重他;後來擔任中郎將,參與本郡的軍事。當天薑維對馬遵說:“近來聽說諸葛亮打敗夏侯楙,把他困在南安,水泄不通,怎麼會有人能從重重包圍中出來呢?再說裴緒是個無名小將,從來沒見過;況且安定的報馬,又沒有公文,由此來看,這個人是蜀將假扮的魏將。騙太守出城,料想城中沒有防備,必然在附近暗中埋伏一支軍隊,乘虛奪取天水。”馬遵恍然大悟,說:“若不是伯約這番話,就誤中奸計了!”薑維笑著說:“太守放心。我有一計,可以擒住諸葛亮,解除南安的危急。”正是:運籌又遇強中手,鬥智還逢意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