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真的懂為什麼孫乘龍是破局的關鍵。
梅俊蒼謙虛地問道,“事關在下師弟,幾位前輩可否解答一番?”
諸葛丹笑道,“剛剛我們說河洛大陣有兩個難點,一則在‘滅’。滅生,長,盛,衰,滅五個過程,也就是所謂的存在之基,但河洛大陣隻能夠毀滅前四者,表現在普通人身上,就會讓普通人直接略過生,長,盛,衰四個過程,因為這四個過程已經被大陣毀滅,所以隻留下‘滅’的狀態,也就是死亡的狀態,因此就算是道家一品‘並生’也無法抵擋,無論並生多少,隻要在河洛大陣中,你都隻剩下‘滅’這一個狀態。”
“但普通人在此世有生,長,盛,衰四個過程,唯獨你們四個,特彆是你們三個沒有,憑借聖人道統,超脫於凡塵俗世,過去不生,未來不死,當河洛大陣真正作用在你們身上的時候,我們可以用秘法加強你們這種聖人的狀態,從而乾擾整個河洛大陣的運行,河洛大陣無法毀滅你們三人,那大陣的道理就會出現漏洞,就像是巨大的積木缺了一塊,我們找到這漏洞,就可以徹底毀滅河洛大陣!”
梅俊蒼看著笑吟吟的諸葛丹,他不像在場百家之人一樣不知道後麵事情的演化,他是知道這場河洛大戰的結果,那就是百家聯手封印了人屠道統!
也就是說眼前的諸葛丹和周圍的人都不一樣,他和自己四人都是從三百多年後來此,他的目的肯定不是要再經曆一次當初的事情,他一定也有所求。
隻不過梅俊蒼知道的信息太少,他無法推算出諸葛丹真正的想法,隻能夠試探地問道,“前輩,我師弟不過是七品,如何能夠以秘法加持聖人狀態?”
雖然諸葛丹說得簡單,但是代價呢?
讓一個七品加持聖人狀態,即使現在的代價是諸子百家承擔,但之後的代價就要孫乘龍自己承擔了,如果那麼簡單輕鬆,諸葛丹完全有能力自己做到類似的地步啊!
諸葛丹笑道,“這簡單,佛門有‘大宏願之法’,你師弟先立下平息人屠之亂,安定天下的大宏願,再由三位一品高僧大德加持,五十萬僧眾祈禱,即可為你師弟塑造一尊臨時的琉璃金身。”
諸葛丹說著,看向那三位佛家的一品大能,這種事情他自己都做不到,唯有在這種關鍵的曆史節點能夠完成。
三位佛家一品高僧相視一眼,這消耗他們自然能夠承擔得起,而且因果也完全能夠梳理得清,普通七品當然不可能如此簡單立下這種弘誓大願。
但是孫乘龍現在不同,百家傳承是真的將破河洛大陣的希望放在他身上,而他身上的特性也具備這種可能性,而且是很強的可能性。
用周鐵衣的話來形容,那就是孫乘龍在現在這個特殊的時間點,在天地意誌那裡的信用很高,高到能夠短期貸一筆塑造琉璃金身的功德,佛家的人就像是天地銀行內部業務熟練的辦理員,加速審批流程,讓這筆琉璃金身的貸款儘快批下來。
當然最後貸款的利息和因果都要孫乘龍償還,而且幾乎永生永世。
因為人屠道統隻要作亂,孫乘龍就有誓言約束,需要製止。
諸葛丹不等梅俊蒼打斷,看向儒家之人,“接下來還請嗣聖公以儒家之法,為這小友琉璃金身加持赤德國運。”
嗣聖公思考了片刻,“若有武侯相助,此事也簡單。”
儒家一品立德,為他人加持五德之一對於儒家而言並不難,特彆是齊國願意消耗赤德國運,不過這樣一來,孫乘龍欠的因果就不隻是天地意誌,還要再欠齊國一段因果了。
諸葛丹笑道,“等有了琉璃金身為基礎,有了赤德國運為連接,到時候再請道家利用並生之法,將這小友與我齊國三十萬大軍並聯,一即是眾,眾即是一,三教道統彙聚,自然能夠加持聖人特性,屆時我齊國大軍進入河洛大陣之中,薑太一就算有通天本事,也無法分割這份聖人特性了,則河洛大陣可破!”
聽完了諸葛丹的解決辦法,所有人眼前一亮,不少人甚至拍案叫絕,“果然不愧是廟算無雙的武侯,任他薑太一凶威滔天,今日也要伏誅!”
諸葛丹說完之後,還不忘看向孫乘龍,“至於小友的報酬,為了讓小友能夠與齊國士兵‘並生’,本侯願傳給小友【先天八卦陣】以作酬勞,當然若小友有心,本侯的【後天八卦術】一同傳下也可。”
諸葛丹此話一出,周圍的人再次側目,諸葛丹這位大齊武侯能夠縱橫天下,就靠的是【先天八卦陣】,這陣法對於諸葛丹的意義,一點都不亞於河洛大陣對於薑太一的意義。
諸葛丹願意傳下,如果不是孫乘龍有一位聖人老師,大家還以為諸葛丹要收孫乘龍為親傳弟子,繼承道統呢!
對於一品來說,最重要就是道統傳承,這是比生死還要大的事情,所以諸葛丹給出的條件不可謂不誠懇,幾乎是他個人能夠拿出來的最好的東西。
梅俊蒼隱隱抓住了關鍵。
並生!
在三百年後,這些齊國士兵可是死了的!
諸葛丹不僅要借助孫乘龍破河洛大陣,而且還要借聖人特性偷天換日,顛倒因果!
他張嘴就想要替孫乘龍拒絕,不過在場的那麼多一品高人,看到解決河洛大陣的具體辦法,怎麼會容得下他一個小輩撒野!
他張嘴,但是卻無法說出一句話來。
諸葛丹和藹地看向孫乘龍,“如何,孫小友,這條件你能夠接受嗎?”
孫乘龍舔了舔嘴,他知道這代價很大,稍有不慎就會粉身碎骨,甚至用粉身碎骨來形容都不夠,用佛家的話來形容,那就是永生永世都要做牛做馬償還因果。
但這麼大的代價,也是千載難逢的機緣,字麵意義上的千載難逢,一千年未必等到一次的三教聯手的機緣,隻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夠讓自己一步登天。
恍惚間,他有些明白自己為什麼會來這裡,自己那位聖人老師算到了這一步嗎?
孫乘龍沒有看梅俊蒼,而是看向旁邊更小的師弟鄧學虎,鄧學虎抬頭,對孫乘龍微微點頭。
孫乘龍笑著對諸葛丹說道,“丞相,小子應下了。”
老師當日收徒傳法,演化百家法門就教過自己一個道理。
因果不一定要還。
諸子百家還沉浸在老一套因果論中,所以他們三百年後沒有鬥過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