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著唐軍輕騎兵以驚人的速度散開,如同一群靈巧的遊隼,在重騎兵即將撞上的瞬間轉向兩翼。
阿拉伯重騎的長矛堪堪擦過唐軍衣角,卻連對方的汗毛都沒傷到。
更詭異的是,前排唐軍並未攻擊騎士,而是將馬槊狠狠戳向戰馬膝彎。
覆著鐵甲的戰馬吃痛人立而起,反而將背上的騎士暴露在空處,慘叫聲混著金屬撞擊聲瞬間炸開,戰場上頓時一片混亂。
裴行儉在中軍帳前看得真切,他特意挑選的西域矮腳馬正在發揮奇效。
這些體型矮小卻異常靈活的戰馬,總能在阿拉伯重騎的攻擊間隙閃轉騰挪,如鬼魅般穿梭。
更要命的是,唐軍每五騎為一組,采用"三擊一退"的戰術:三騎佯攻吸引注意,一騎從側後方突襲,攻擊完成後立即退入陣中輪換。
如此往複,阿拉伯重騎兵空有強大的衝擊力,卻難以命中靈活的唐軍,反而在不斷的追逐中消耗著體力。
隨著戰鬥持續,重騎兵們的呼吸愈發粗重,戰馬口吐白沫,鐵甲縫隙間滲出的汗水在沙地上燙出青煙。
"右軍已折損三百騎!"
親衛的稟報讓穆阿維葉的太陽穴突突直跳。
他望著漸漸形成合圍之勢的唐軍,突然意識到自己犯了致命錯誤——重騎兵的優勢在於一鼓作氣的衝鋒,而唐軍卻像狡黠的狼群,用消耗戰術將他們拖入泥潭。
更可怕的是,那些唐軍士兵眼中非但沒有恐懼,反而閃爍著狂熱的光芒,仿佛麵前不是致命的敵人,而是金燦燦的官印。
他們悍不畏死,每一次衝鋒都帶著破釜沉舟的氣勢,為的就是能在這場戰鬥中建立功勳,改變命運。
穆阿維葉看見一名唐軍少年被重騎兵的彎刀劃傷臉頰,卻仍死死抱住對方馬腿。
裴行儉輕撫腰間的突厥狼頭箭囊,這是當年蘇定方將軍西征時所贈,他望著戰場中央的絞殺。
此刻唐軍陣中突然爆發出整齊的呐喊:"大唐萬勝!大唐萬勝!"
聲音響徹雲霄,驚得盤旋在戰場上空的禿鷲紛紛振翅高飛。
這呐喊聲中,裴行儉舉起令旗,旗麵上朱雀圖騰隨風獵獵作響,中軍精銳如潮水般湧向戰場缺口,將阿拉伯重騎的突圍路線徹底封死。
夜幕降臨時,穆阿維葉的彎刀終於脫手墜地。他的鎖子甲已被血浸透,胯下戰馬的鐵甲縫隙間插滿了唐軍用的三棱透甲箭。
周圍的親兵死傷殆儘,而唐軍的喊殺聲卻絲毫未減。
當最後一名重騎兵倒下時,穆阿維葉望著懸掛在唐軍戰旗上的新月徽記,他的臉上露出了笑意。
輸是必然的,隻是他沒想到,唐軍如此強大。
但是,輸了也沒輸,至少,今天他證明了,大唐軍隊,並非不可阻擋。
裴行儉踩著滿地碎甲踏入伊斯法罕時,燭火還在搖曳。
他拾起案上的羊皮卷,在月光下辨認著上麵的楔形文字,試圖從中探尋阿拉伯帝國的機密。
副將捧著繳獲的金銀財帛進來,卻見主帥望著地圖上標注的波斯灣商路,久久不語。
他這場勝利隻是開始,大唐的征途還很漫長。
帳外,唐軍正在清點戰利品,受傷士兵的呻吟與歡呼勝利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在沙漠上空回蕩。